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聊斋志异小倩的论文题目 聊斋志异论文提纲 聊斋志异的婚恋的开题报告 关于聊斋志异的论文题目 聊斋志异商人开题报告 聊斋志异的论文

关于聊斋志异论文范文 聊斋志异校注商榷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聊斋志异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19

聊斋志异校注商榷是大学硕士与本科聊斋志异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聊斋志异方面论文范文。

摘 要:盛伟先生的《〈聊斋志异〉校注》(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中有的人物没有注释,个别注释有待商榷.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考证出“王蒲令”是淄川举人王启泰;“潍水邑令”是陕西临潼举人王珍;“王侍御”是胶州进士王垓;“章丘邑令钟”是浙江钱塘人钟运泰;以及青城进士于重寅的简要身世.认为长山举人李笃之不是蒲松龄的表哥;新城进士李鸿霔任职云南元江知府,而不是湖南沅江知县.

关键词:《聊斋志异》校注;王蒲令;潍水邑令;王侍御;章丘邑令钟等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蒲松龄纪念馆研究馆员、蒲松龄研究所副所长盛伟先生倾注心血为《聊斋志异》作注,结集为《〈聊斋志异〉校注》,对聊斋研究专家及爱好者阅读、研究《聊斋志异》提供了便利条件.笔者近年来在阅读《〈聊斋志异〉校注》时,发现有的人物没有注释,个别注释有待进一步斟酌,故不揣谫陋,妄提拙见,以请教于盛伟先生和各位研究专家.

一、王蒲令

蒲松龄《蛇癖》开篇有“予乡王蒲令之仆吕奉宁,性嗜蛇”的表述.关于“王蒲令”,盛先生在《〈聊斋志异〉校注》中没有注释.笔者最近再读此篇,突然想到,“王蒲令”是否指担任蒲县知县的淄川籍王姓官员?于是反复查阅《淄川县志》及有关资料,得到了相应答案.

《淄川县志·选举志·举人》记载:“王启泰,字大来,顺天乙酉科,蒲县知县.晓曾孙.”

清乾隆《蒲县志·官师志》记载:“王启泰,山东淄川人,举人,(康熙)二年任.”“吴运新,江南贵池人,由进士康熙七年除.”

综合以上资料,王启泰,字大来,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窵桥村人.他在清顺治二年(1645)中顺天乡试举人,康熙二年(1663)任山西蒲县(今临汾市蒲县)知县,康熙七年(1668)卸任.由于查不到其它资料,这之后王启泰的去向不得而知.

再据《淄川窵桥王氏世谱》记录:王启泰是淄川窵桥王氏的十世孙,其曾祖王晓,官至大理寺左寺丞;其祖王祚永,是王晓的长子;其父王闳是王祚永的四子;王启泰是王闳的长子;王启泰生有二子:王扌为谦、王劳谦.

二、李笃之

盛先生在《地震》篇中,对李笃之的注释是:“李笃之:旧长山县人,崇祯九年丙子(1636)举人.”此外,盛先生还摘引了《长山县志》中有关李笃之的两则资料:一是《长山县志·选举志·举人》记载:“李笃之,崇祯丙子科,重熙子,封文林郎,见《人物》.”二是《长山县志·选举志·贴封》所载:“李笃之,以子斯恒贵,赠文林郎、孟县知县.”盛先生的考证告诉我们:李笃之是长山县人,于明崇祯九年中举人,没有担任过官职;李笃之是李重熙的儿子,孟县知县李斯恒的父亲;李笃之的家族在长山县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至于李笃之是不是蒲松龄的表哥,盛先生在注释中没有提出其它观点,也就是说他同意《地震》篇中蒲松龄的表述,即“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

笔者查阅《长山县志》,发现盛先生所引有关李笃之的资料并不完整,还遗漏了重要的一条.《长山县志·人物志·义厚》中有李笃之较为详细的传记,其文如下:

李笃之,字元根.崇祯丙子,以第三人中式.少倜傥,好赈穷周急.居恒,请谢宾客,如恐不称,有郑庄之风.客至,辄流连闭阁,征歌度曲,参横月落,饮酒至一斛不乱.邑姚徐两姓,嚣讼十余年;又牛某侵官帑,株蔓亲族甚众;张钦者以事染,逮将论死,皆援之得释,侠声流闻东武.王某为怨家所中,其父兄曰:“必长山李孝廉能活汝!”扶服五百里及门,笃之力出之,无德色.年三十九,感疾不起.无知不知,皆扼腕太息云.以子斯恒贵,赠文林郎、孟县知县.

从以上资料得知:李笃之喜欢结交朋友,为人行侠仗义,赈穷周急,深得世人赞誉;39岁时去世,因为儿子李斯恒担任孟县知县,死后获得“文林郎、孟县知县”的封号.

笔者认为,《地震》中的李笃之并不是《长山县志》中的李笃之,换言之,蒲松龄的表哥李笃之另有其人.其理由有三:

一是年龄问题.清康熙年间刑部尚书、桓台县王士禛(号渔洋山人)撰写的《孝廉李君墓表》(见郭济生主编《周村碑刻大观》)记载:“君生以明万历丁未十二月初三日,卒以顺治乙酉二月初六日,年三十有九.”就是说,李笃之于明万历丁未年即万历三十五年(1607)出生,于清顺治乙酉年即顺治二年(1645)病逝,享年39岁(虚岁).《孝廉李君墓表》又载:“崇祯丙子”“以第三人中式”,“明年丁丑春官下第,已而庚辰、癸未再报罢.既数困公车,又遭世乱,遂发愤婴疾以死.”意思是说,李笃之于明崇祯九年以山东乡试第三名的好成绩中举人,崇祯十年(1637)参加会试未中,崇祯十三年(1640)、崇祯十六年(1643)又连续两次会试落第.他三次应试不中,又遭逢明清鼎革乱世,于是心力交瘁,得重病去世.李笃之于顺治二年去世,当然不可能于康熙七年(1668)六月与蒲松龄一起饮酒了.

二是交往情况.从现有蒲松龄的诗词文章来看,除《地震》外,没有找到任何与李笃之有关的资料,说明蒲松龄与李笃之很少交往,或者是有交往而不值得记录.按《长山县志》中李笃之的家庭情况,李家是当时长山县的名门望族,从这个家族走出的高官名宦有李化熙、李斯义等,影响极大.热衷于功名的蒲松龄,作为李家的亲戚,应该与他们走动频繁、联系密切,一定会留下不少的文字资料,但遗憾的是,现在却看不到这方面的材料.可以说,蒲松龄与作为名门望族的李家没有多少交往,也可以说,蒲松龄的表哥李笃之并不是这个李姓家族的人,而是另外一家李姓人家.

三是称呼问题.古人既有名也有字,为了表示尊重对方,称呼他人时一般称字不称名,这是几千年来的礼仪传统,蒲松龄在称呼近亲好友时也不会例外.如蒲松龄称呼张笃庆为历友,称呼李尧臣为希梅,就是对自己的本家侄子蒲振铎、振趾也称呼字.《地震》中的“笃之”应该是字而不是名,而《长山县志》中的李笃之字元根,这样来看,二者肯定不是同一个人.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聊斋志异论文范文参考下载,聊斋志异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参考文献:

1、 聊斋志异红楼梦的沈阳色彩 摘要:随着沈阳城市地位的不断提升,很多文人对沈阳予以关注,其作品中或体现出沈阳地域文化因素的影响,或直接表现沈阳形象。《聊斋志异》与《红楼梦》是。

2、 聊斋志异·王六郎之本事考辨 摘要:既有研究以为,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一《王六郎》有其本事,本文则另考辨其他故事渊源,以书写年代先后为原则,据目前检索所得,明末颜茂猷(?-1。

3、 论聊斋志异中科举取仕的悲剧性 摘 要:《聊斋志异》讲述了大量具有悲剧性的科举故事。作为将科举取仕奉为圭臬的读书人,一生无缘于仕途自然是一个悲剧,但对于那些暂且不论以何种方式进。

4、 聊斋志异中狐鬼世界构建 《聊斋志异》总共近五百篇,体式、题材、作法和风格多种多样,思想和艺术境界是不平衡的。大部分篇章叙写的是神仙狐鬼精魅故事,有的是人入幻境幻域,有的。

5、 试析聊斋志异中的人狐恋 内容摘要:《聊斋志异》中,“人狐恋情”是其中一种重要且特殊的题材,而“男子+女狐”成为一种基本的人物结构关系模式。这些“人狐恋”小说又具有基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