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聊斋志异小倩的论文题目 聊斋志异论文提纲 聊斋志异的婚恋的开题报告 关于聊斋志异的论文题目 聊斋志异商人开题报告 聊斋志异的论文

关于聊斋志异论文范文 聊斋志异德译版本探究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聊斋志异论文 更新时间:2024-01-30

聊斋志异德译版本探究是关于对写作聊斋志异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聊斋志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内容摘 要:德语国家是海外汉学研究的重要阵地.作为清代短篇小说的集大成者,《聊斋志异》在德语世界拥有众多的选译本、单行本和唯一的全译本.文章梳理了《聊斋志异》重要的德译版本流传状况,提出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大趋势下,译介学视角下的《聊斋志异》德译研究可为中德文学关系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认知模式.

关键词:《聊斋志异》 德译版本 翻译研究

一、前言

《聊斋志异》是在海外译介最多、影响传播最广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之一,它是一部蕴含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的文言小说,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艺术色彩.该书作者蒲松龄通过谈狐说怪的手法,巧妙的将现实与虚幻结合在一起,对当时的社会腐败、人心险恶、世间冷漠等现象进行了有力批判.《聊斋志异》在中国文学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及聊斋的影响力,称其“盛行于时,至今不绝”.《聊斋志异》全书五百余篇,共十二卷(也有版本是二十四卷).每篇故事内容不一、人物不同、长短有异.书中涉猎了政治文化、婚丧嫁娶、节令民俗、游戏娱乐等社会的各个方面,是一部清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聊斋志异》情节曲折、内容奇幻,人物命运和历史境遇令人悲愤嗟叹、感怀深省.其人物塑造也鲜明各异,人物描写的多样化风格反映出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高超造诣.同时,《聊斋志异》使用的是比较浅近的文言文,文本具有可读性也易翻译理解,有利于译本在国外的传播与推广.

二、《聊斋志异》的德译状况

《聊斋志异》是迄今为止拥有外文译文语种最多的中国古典小说,其中英语译文数量最多.到2008年止,《聊斋志异》已有近20个英译版本,其中翟理思的译本仍是《聊斋志异》英译本中选篇最多、影响最大的选译本.但遗憾的是《聊斋志异》在英语世界尚无全译本.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聊斋志异》的全译工作就有德国人罗泽尔(Gottfried R·sel,1900-1992)耗费9年的时间完成,这也是目前《聊斋志异》外译语种中唯一的全译本.近些年来,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呼声也愈发强烈.德语国家作为海外汉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其对中国文学作品的译介应该得到更为广泛的重视.但在海内外相关学术网站检索《聊斋志异》的研究信息,有关德语的数据只有区区十几条,这与英语世界的“聊斋学”研究盛况相差甚远.作为在德语区翻译最多的中国短篇小说之一,我们有必要对《聊斋志异》重要的德译版本进行梳理分析,这些基础的实证工作将有助于推动《聊斋志异》的译介研究.

1.早期译介

从1842年德国传教士郭实蜡在《中国丛报》对《聊斋志异》的译介开始,德语区的聊斋传播也随之兴起,直至当代德国汉学家莫宜佳在《中国中短篇叙事文学史》(2008)对聊斋的“奇人异事”做了主题和艺术的再次求索.在对《聊斋志异》的早期译文收载中,值得一提的是著名汉学家卫礼贤(Richard Wihelm,1873-1930)的15篇译文.卫礼贤是欧洲与中国之间的文化使者,他所翻译的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不仅广泛传播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精要,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众多的西方文化精英.卫礼贤并不疏于中国文学的介绍,其编译的《中国童话》(1917)收有中国民间故事一百篇,其中15篇选自《聊斋志异》,即《崂山道士》、《种梨》、《画皮》、《山魈》、《小猎犬》、《蛰龙》、《尸变》、《夜叉国》、《白莲教》、《娇娜》、《婴宁》、《青蛙神》、《晚霞》、《青娥》、《乐仲》.

早期影响较大的《聊斋志异》德译本是马丁·布伯(Martin Buber,1878-1965)的译本.布伯从英文版选译了《画壁》、《陆判》、《婴宁》、《莲香》、《阿宝》、《竹青》、《香玉》《书痴》、《雷曹》、《罗刹海市》、《翩翩》、《巩仙》、《莲花公主》、《宦娘》、《阿绣》、《小谢》16篇故事于1911年集结出版,到1986年已经是第9版.[1]在译本的导言中,布伯赞扬了小说对民间故事的创造性再现和对社会现象的辛辣讽刺.布伯的译本在西方绵延数十年,对聊斋的传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章鹏高译本

《聊斋志异》以其怪异梦幻却又反映现实的魅力成为清代短篇小说翻译的主要对象,其选译本、单行本众多,在此不再赘述.在对聊斋志异的译本介绍中,会出现这样的一个问题,即我们常常关注译入语国家的译本,却往往忽略了译出语国家(中国)的译本,原语(中国)译者和外语(德国)译者在文化意识和翻译策略上肯定具有差异性.章鹏高的德译本《<聊斋志异>选译——<瞳仁语>集》(2000)共选译了聊斋的21篇故事,它们是《考城隍》、《瞳人语》、《画壁》、《种梨》、《崂山道士》、《长清僧》、《狐嫁女》、《娇娜》、《妖术》、《王成》、《青风》、《画皮》、《贾儿》、《董生》、《陆判》、《水莽草》、《阿宝》、《瑞云》、《偷桃》、《王六郎》、《四十千》.章鹏高先生曾翻译了多部茨威格作品以及席勒的著名戏剧《阴谋与爱情》.作为中国的德语文学研究者,将中国古典小说译成非母语的德文,翻译过程的信息转换会呈现另外一种状态.因此,依托中西两种译本,对《聊斋志异》进行比较文学框架下的翻译研究,探讨文学和文化的对峙、冲突、对话与融合,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3.全译本

《聊斋志异》的全译本由瑞士天平出版社于1987年至1992年以五卷本的形式陆续出版,分别是《以菊会友》、《梦中双重生活》、《拜访圣人》、《放蝶》、《与生者的接触》,共500篇故事.在全译本出现之前,聊斋只有113篇故事被译成德语.译者罗泽尔十分低调,笔者遍寻其资料未果.对于如此规模的翻译工程在学术界也鲜有提及.隶属于汉学家顾彬主编的十卷本《中国文学史》系列的《中国中短篇叙事文学史》,其对于《聊斋志异》的分析也是基于罗泽尔的全译本,这充分说明罗泽尔的译本在西方汉学界的认可程度.在第一卷《以菊会友》的导言中,罗泽尔对《聊斋志异》的成书、版本给出了具体的考据,同时分析了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形式.他评价道:“动物变成人的能力不仅仅局限于狐狸这一种动物,正像我们欧洲的动物寓言一样,从最微小的昆虫到鸟儿,从小鹿到老虎,所有的动物都有灵魂,和人一样行进于寻求圆满或者救赎的路上.”[2]他认为,古老的动物信仰、道教的教化与佛教的轮回、已逝的不安灵魂构成了小说的叙事对象,并以完美的艺术呈现构成了现实的中篇小说样式,其风格可以追溯到意大利《十日谈》时的文学体裁.他同时注意到,女性虽然在旧时代一直是被压迫者、受损害者的形象,“但是在蒲松龄的小说中她们却有着极高的地位,相反男人们却是被动的角色,多是穷困潦倒而又胆小怯懦的读书人.女性在十四、五岁的年纪就聪慧敏锐、通解世情,男人们常常在她们的建议或劝诫下度过了难关.”[3]罗泽尔也罗列了他在翻译《聊斋志异》时的翻译方法,比如涉及到人名、地名时所考虑到的译入语文化习惯.因为聊斋中每篇故事的标题多是人物的名字,这对于西方人来说比较费解,所以译者会根据故事内容改写成一个恰当的标题.

三、结语

长期以来西方读者往往过于聚焦聊斋故事中众多与西方文化截然不同的异域元素,因而仅仅将聊斋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志怪小说加以接受,忽视了简洁的故事下面所隐含的深刻寓意.《聊斋志异》的外译研究不仅要统计和呈现具体的数据,还要在和原著对比的基础上,充分考量原作的语言形式、修辞特点和文化意象在译本中的再现情况.国内目前对《聊斋志异》的外译研究主要集中于英译本研究,涉及了译本流传、翻译策略、译文对比、文化研究、语言学视角等方面.

中德文学和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德国学者一向重视包括文学翻译在内的各项翻译活动,擅长通过翻译推介异域文化,汲取外国优秀文化资源,补充、更新和丰富本国文学及文化系统.当然,翻译只是文学推介的基础,对翻译文学的进一步接受还应体现在对译作和译者的深入研究上,具体说来就是研究译本的特点以及译者对他者形象的塑造和对异域文化因素的创造性吸收.《聊斋志异》德译研究目前在中德文学翻译领域尚无人问津,因此,译介学视角下的《聊斋志异》德译研究可为中德文学翻译研究和翻译文学接受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认知模式,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探索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詹春花.中国古代文学德译纲要书目[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72.

[2][3]Gottfried R·sel.Umgang mit Chrysanthemen[M].Verlag Die Waage, Zürich.1987:7-34.

基金项目:大连外国语大学校级创新团队项目“跨文化视域下的文学翻译研究”;研究生创新项目“译介学视角下《聊斋志异》两个德译本对比分析——以卫礼贤、章鹏高的译本为例”.

(作者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德语系)

总结:这篇聊斋志异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参考文献:

1、 聊斋志异校注商榷 摘要:盛伟先生的《〈聊斋志异〉校注》(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中有的人物没有注释,个别注释有待商榷。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考证出“王蒲令。

2、 聊斋志异红楼梦的沈阳色彩 摘要:随着沈阳城市地位的不断提升,很多文人对沈阳予以关注,其作品中或体现出沈阳地域文化因素的影响,或直接表现沈阳形象。《聊斋志异》与《红楼梦》是。

3、 聊斋志异·王六郎之本事考辨 摘要:既有研究以为,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一《王六郎》有其本事,本文则另考辨其他故事渊源,以书写年代先后为原则,据目前检索所得,明末颜茂猷(?-1。

4、 论聊斋志异中科举取仕的悲剧性 摘 要:《聊斋志异》讲述了大量具有悲剧性的科举故事。作为将科举取仕奉为圭臬的读书人,一生无缘于仕途自然是一个悲剧,但对于那些暂且不论以何种方式进。

5、 聊斋志异中狐鬼世界构建 《聊斋志异》总共近五百篇,体式、题材、作法和风格多种多样,思想和艺术境界是不平衡的。大部分篇章叙写的是神仙狐鬼精魅故事,有的是人入幻境幻域,有的。

6、 试析聊斋志异中的人狐恋 内容摘要:《聊斋志异》中,“人狐恋情”是其中一种重要且特殊的题材,而“男子+女狐”成为一种基本的人物结构关系模式。这些“人狐恋”小说又具有基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