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聊斋的论文题目 新聊斋期刊 聊斋志异的婚恋的开题报告 关于聊斋志异的论文题目 聊斋志异商人开题报告 聊斋志异的论文

关于聊斋俚曲论文范文 聊斋俚曲中人伦关系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聊斋俚曲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21

聊斋俚曲中人伦关系是关于聊斋俚曲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聊斋俚曲艺术团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在聊斋俚曲中,人伦关系成为蒲松龄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核心内容,主要有父(母)子关系、兄弟关系、婆媳关系和夫妻关系,不仅表现了他浓浓的儒家情结,还体现了较为开明的思想.

关键词:蒲松龄;俚曲;人伦关系

中图分类号:I207.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712(2011)01-0089-09

在蒲松龄创作的十五种俚曲中,反映家庭人伦关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主题.我们知道,中国的传统文化本质上就是一种典型的伦理型的关系,认为家庭既是生产的基本单位,又是构成国家最基本的细胞,主张“家国共构”.而家庭关系说到底就是一种“人际关系”.在聊斋俚曲中,蒲松龄把笔触伸向了社会的最下层,提出了不少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家庭关系问题,如婆媳问的矛盾、夫妻问的矛盾、父子问的矛盾等等.而这类问题的产生和当时的习俗密切相关.我们知道,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清代初年,社会上的各类矛盾相互交织于一起,而原有的封建伦理观已失去了对人们的约束作用,于是人和人之间明争暗斗、互相倾轧,导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社会上金钱臭气散发,吃喝嫖赌成风,道德败坏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作为有良知有责任感的文学家,蒲松龄试图挽回这日趋恶化的世风,重建良好的道德秩序,重塑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反映父(母)子、兄弟关系,充分展示“孝”和“悌”

中国人特别重视“孝道”,《孝经》中说:“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孔子也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而《尔雅·释训》这样解释“孝”:“善父母为孝.”也就是说孝敬父母的最低标准就是赡养父母.在聊斋俚曲中,蒲松龄对不孝之子,极尽恐吓之能事,让他(她)受到最为严厉的惩罚;而对于孝顺之人,好人好报,结局美满.《墙头记》是一出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俚曲,写了一个“走南闯北”的商人张老汉,为自己的两个儿子都娶上了媳妇,个个成家立业.作品虽未铺写他的发家过程,且不看他以前的所作所为,就单单从他辛辛苦苦为儿女挣下一百五十亩地的家当这一点,当儿女的也应该善待老人,为他养老送终,这也合乎情理.可两个儿子为了一己之私,见利忘义,丧尽天良,互相推委,拒不赡养老人,在寒冬腊月竟然将张老汉撮到“墙头上”,闭门不纳.后来多亏张老汉好友王银匠设计,才使得两个儿子为张老汉养老送终.俚曲取名《墙头记》可谓意味深长:“这个带有象征性的情节,典型地写出了两个不孝之子的自私、冷漠.大概作者颇欣赏这个虚构的情节,所以取名为《墙头记》.”故事嘲弄了只认钱不认父的丧尽天良的丑行,对这种不孝之举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强烈鞭挞,最终也使不孝之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付出的代价是大怪、二怪各打三十大板,两位媳妇各一拶子,一百撺.最为可怕的是他们的“不孝”已经深深影响到他们的后代子孙.如今《墙头记》所反映的家庭问题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强烈的警示作用.而在《慈悲曲》中,虽受到了后母的百般 ,但作为儿子的张讷依然对后母孝敬有加:“虽然那蒺藜是后娘的罪孽,孝顺是为儿的本等.”张讷就是“天生的贤,天生的贤,苦甜只在他心间,就是背地里他也不曾怨.”最终孝有好报,孝敬后母的张讷中了进士,而孝敬生母的张诚也中了举.

和“孝”紧密相连的是“悌”.这是儒家思想指导下的兄弟准则.所谓“悌”,朱熹解释说“善事兄长为弟.”(《论语集注》卷一)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兄友弟恭”.正如钱穆所言:“孝是时间性的‘人道之直道’,悌是空间性的‘人道之横道’,孝悌之心便是人道之核心.”在聊斋俚曲中一共出现过五对兄弟(《墙头记》中大怪、二怪;《姑妇曲》中大成、二成;《寒森曲》中商臣、商礼;《翻魇殃》中仇福、仇禄;《慈悲曲》中张讷、张诚),其中最讲“悌道”的是《慈悲曲》中的张讷和张诚兄弟.这是蒲松龄最着力塑造的兄友弟恭、互敬互爱的兄弟形象,是互助友爱的典型.虽说为异母兄弟,虽说自己的生母对哥哥张讷极端厌恶、百般刁难,但张诚却对哥哥至情一片,他虽不敢忤逆母亲,但时时处处同情、帮助哥哥张讷;张讷作为哥哥同样对弟弟张诚关爱有加,视张诚的“平安超过自己的生命”.后来张诚由于帮助哥哥打柴,不幸被老虎叼走,张讷乃孤身一人踏上了漫漫寻弟之路,历时三年零九个月,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兄弟相见.

《论语·学而》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也就是说,为政的根本,就在“孝弟”两个字上.按照儒家“推”的原则,如果要以“孝弟”正人,首先应该自正.只有自己对于“孝弟”的原则身体力行,才能说得上对于社会风气有所影响,最终起到“施于有政”的功用,这可以说是“为政”的第一步.而从蒲松龄现在所留下的生平材料来看,他自己的确是认真地将“孝悌”的原则贯穿在自己的全部生活当中的.蒲松龄事母至孝,蒲箬等《祭父文》说:“人非盛德,文虽美而不传,而我父之懿行,又三代而下所仅见也.忆我大母病笃,昼夜皆叠枕瞑坐,一转动便溺.皆撤父自为提携,四十余日,衣不脱,目不一瞑.每当深夜,灯昏烛暗之间时,我大母辄启眸而愀然曰:‘累尔哉!’盖我父之以孝谨闻,固至今啧啧人口也.”又据蒲松龄自己所作的妻子刘氏的《行实》等材料看,蒲松龄兄弟四人,三嫡一庶,在蒲松龄成亲之后,两兄一弟之妇即皆为同党,制造家庭矛盾,“呶呶者竟长舌无已时”.面对这样的境况,在处理兄弟关系上,蒲松龄处处忍让,顾全大局,依然充满“友爱”之情.当家庭不得不分家之时,几个兄长、嫂子在田产、房屋上挑肥拣瘦,占尽便宜,正如其子蒲箬在《柳泉公行述》中所言:“而居又为先祖农场,荆棘蒿莱中仅存老屋三间,其夏屋闲房和佃户居宅,皆为伯叔分去.”蒲松龄却像个傻子一样听凭处置,最后只分得薄田二十亩和三间破落不堪、摇摇欲坠的场屋.即使如此,他也丝毫没有因此而对两个兄长记恨在心,从他所留下的诗歌来看,他仍然一如既往地惦念着自己的兄长们,而且这种亲情老而弥笃.其子在《祭父文》中这样说:“至兄弟之情,老而弥笃.大伯早逝,悲痛欲绝;己丑岁,二伯又故,我父作诗焚之,其词怆侧,见者无不感泣.呜呼!此可以知兄弟之情矣.”即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1715年正月初五,蒲松龄不顾年老体衰,不听孩子们的劝阻,依然冒寒去墓地“祭父”,可谓“孝”;1715年正月十五前后,让家人把自己唯一的四弟鹤龄请来,兄弟连床而谈,可谓“悌”.正月二十二日,蒲松龄溘然而逝.可以这样说,在孝悌方面,蒲松龄最终践行了一个“儒者”的责任.

二、描写婆媳关系,主张媳妇孝贤,婆婆也应尊重、体贴、关爱媳妇

在蒲松龄所创作的俚曲中,《妇姑曲》就是一篇反映婆媳关系的佳作.俚曲一开始就用一曲“西江月”直写婆媳关系:“家中诸人好做,惟有婆婆极难:管家三日狗也嫌,惹的人人埋怨.十个媳妇

总结:该文是关于聊斋俚曲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参考文献:

1、 聊斋俚曲集中漫(慢)的特殊意义和用法 摘要:蒲松龄《聊斋俚曲集》中的“漫(慢)”有否定副词、程度副词和语气助词等三种特殊的虚词意义和用法。认清楚这一点,可帮助我们有效地防止和纠正对《。

2、 聊斋俚曲部分方言词注解 摘要:《聊斋俚曲集》是蒲松龄用山东方言(主要是淄博方言)写的一部通俗白话作品,其中有很多词语仍然在使用中。有些词语,众多注家所注多有异处。本人结。

3、 聊斋俚曲勘误举例(续) 中图分类号:I207 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712(2009)02-0076-09[续2009年第1期]19、一个个绑起来。

4、 聊斋俚曲蓬莱宴本事考论 摘要:蒲松龄的聊斋俚曲《蓬莱宴》,是以唐人裴锕《传奇》中的《文箫》一篇为本事而进行的再创作。《蓬莱宴》脱胎于《文箫》而又超越了《文箫》,在思想内。

5、 聊斋俚曲俗字例解 摘要:蒲松龄《聊斋俚曲集》中有大量的方言俗字,是研究近代汉语汉字的重要材料,可以补充和是正相关辞书,也可解证现代山东方言乃至北方其他方言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