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悲悼论文英文

关于悲悼论文范文 悲悼和俄瑞特涅斯互文性解读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悲悼论文 更新时间:2024-01-17

悲悼和俄瑞特涅斯互文性解读是适合不知如何写悲悼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悲悼 尤金奥尼尔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内容摘 要:《悲悼》是尤金·奥尼尔经典著作,在情节设置,表现主题及叙事策略上和古希腊悲剧《俄瑞特涅斯》存在着互文关系.对二者进行互文性研究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文本,解读其悲剧存在的广泛意义.

关键词:互文性 情结 叙事线索

“互文性”又称为“文本间性”,产生于20世纪六十年代西方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转型的过程中,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的重要范畴.这一重要概念最早由文学评论家朱亚丽·克里斯蒂娃提出的.她曾在1969年出版的《符号学》一书中对互文性下过这样的定义“任何文本都是由引语的镶嵌品构成,任何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1](p945)简言之,任何一个文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处于和其他文本相互作用之中,这些文本相互参照,彼此关联,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关系网络.法国文学批评家罗兰·巴尔特对克里斯蒂娃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充实,使互文性理论走向成熟阶段.巴尔特认为,作者对文本是无法加以控制的,他的文本只有在和其他文本的区分和联系中才能显示其意义.对互文性理论系统做出重要贡献的另一学者是热拉尔·热奈特,他将互文性定义为“两个或若干个文本之间的互相关系,从本象上经常表现为一文本在另一文本中的实际出现”2](p70).在他看来,任何文学文本都是跨文本的,都是产生于其他文本之上的.总体来看,互文性通常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本之间发生互文关系——是指“一个确定的文本和它所引用、改写、吸收、扩展、或在总体上加以改造的其他文本之间的关系,依据这种关系才可以理解这个文本”.

尤金·奥尼尔,美国现代主义中出现最早,作品最多,成就最大的剧作家,被誉为戏剧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他的戏剧标志着美国民族戏剧的成熟.奥尼尔一生创作了45个剧本,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在这些作品中,悲剧题材占据了主要地位.他曾说过“悲剧对于我们的生活方式是移植而来的吗?不,我们本身就是就是悲剧,是一切写出来的和没有写出来的当中最令人震惊的悲剧”.[7](p246)奥尼尔的很多作品取材于古希腊悲剧,《悲悼》就是一部经典的悲剧性作品.《悲悼》在人物设置、故事情节以及文本结构等方面都和希腊悲剧《俄瑞斯忒亚》十分相似.《俄瑞斯忒亚》是埃斯库罗斯根据古希腊神话传说创作而成,其题材的创新性一直影响至今.奥尼尔的这部作品就是延续其模式.两部作品都是讲述了女主人和其情人合谋杀死了自己的丈夫,其女儿怂恿弟弟为父报仇杀死母亲的故事.本文将对这两本著作的互文关系进行进一步剖析.

一.人物的互文性:逃不开的悲剧命运

悲剧的命运观是古希腊悲剧集中凸显的主题.在古希腊悲剧中,这种掌控命运的神秘的力量受宗教信仰的影响被定义为神的力量,神掌控着人的命运,人不能和神抗争.古希腊三大杰出的悲剧作家虽然创作的时期不同,创作意图也有一定的差别,但他们的作品始终紧紧围绕着一个主题:神对人命运的主宰和人试图改变自己悲剧命运的抗争.

在“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的《俄瑞斯忒亚》中,悲剧的命运观得到了完美的展现.阿伽门农为了为了夺回弟媳并赢得战争的胜利,祭供了自己的女儿,而丧女之痛使阿伽门农的妻子克吕泰涅斯特拉对其产生不满并决意报复.所以她和艾奎斯托斯一起谋害了阿伽门农.从表面上来看,阿伽门农可以选择不牺牲自己的女儿,也就不会有以后的死亡,但是从背景故事中可得知,阿伽门农之死完全是因为父辈的诅咒在他身上应验了,他非死不可,而克吕泰涅斯特拉只不过是其悲剧命运的执行者,是遵照了神的旨意.而俄瑞特涅斯杀死母亲为父报仇也是遵从了阿波罗的神谕,执行这场反自然的罪孽.如果克吕泰涅斯特拉杀死了自己的儿子,那后续的事情也许不会发生,但这一切是不可选择的,她的死是冥冥中早已注定的,一切都是神的安排,俄瑞特涅斯是神谕的实施者罢了.正如文中女先知卡瑞德拉的做法:“她知道面临着怎样的命运,而且明白那是无法更改的.”[5](p521)

在《悲悼》三部曲中,奥尼尔在《俄瑞特涅斯》的基础上,用现代戏剧的场景重现了古希腊的悲剧命运.孟楠家族的命运是每个人都必须承受的,个人的意志是无法左右命运的.每个家族成员都是受害者,又同时是伤害者,他们试图拯救着自己的命运但又注定失败.艾斯拉·孟楠从战场回来,想要和妻子修复关系,但却被妻子克里斯汀和她的情人卜兰特合谋杀死.从这点看来,艾斯拉似乎是无辜的,是受害者.但是害死他的卜兰特的母亲却是被他的父亲害死的,这种因果循环,是命运注定的.这一代的悲剧来自于父辈们的纠葛,这种家族孽缘一代一代的延续着.莱维尼亚看似是命运的掌控者,她鼓动奥林杀了卜兰特,报了杀父之仇,使母亲绝望而死,又逼的奥林自杀,但她最后也没能走出孟楠家族的命运.

两部作品中所传达的悲剧观是相同的:人的悲剧结局都是命中注定,任何反抗都是徒劳,人的力量是不足以和命运抗衡的.但命运虽然是注定的,也需要通过人的实际行动的以体现,使这些预言成为事实,人的活动——就是实现预言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二、情节的互文性:厄勒科特拉情结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处于人格的最底层,是 和 组成的能量系统,是内心的一部分,全部存在于潜意识当中,是一般情况下感觉不到的.弗洛伊德在“潜意识”的基础上提出了“俄狄浦斯情结”和“厄勒克特拉情结”.他认为在幼儿四五岁的时候,注定对最亲近的人心怀热情或嫉妒,其中还夹杂着幼儿期狂乱的性冲动.比如女儿像跟父亲生小孩,而且会产生除去母亲的 .但是这种错误的意识如果加以正确合理的引导,就会在青春期前自动消除.[4](p64)

显然,弗洛伊德的观点是奥尼尔《悲悼》三部曲创作的主要心理依据.“厄勒克特拉”情结是在《俄瑞特涅斯》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阿伽门农祭供了自己的亲生女儿,而他的另一个女儿厄勒克特拉却不认为父亲这么做是残忍的,反而因为母亲谋害父亲而要为父报仇.她将毕生的奋斗目标都放在报复母亲上,甚至她的弟弟俄瑞特涅斯被诬告死亡,她对于弟弟死去的悲痛远远不如不能为父报仇的仇恨来的强烈.《悲悼》的情结设置可以说和此几乎相同,来维尼亚和厄勒克特拉一样,都是仇恨害死父亲的母亲,并鼓动自己的弟弟杀死了母亲的情妇,并害死了母亲,只不过厄勒克特拉的母亲是被俄瑞特涅斯亲手杀死,而莱维尼亚的母亲却是最终在绝望中自杀.奥尼尔依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将来维尼亚的“恋父情结”产生的原因阐释的更加清晰.克里斯汀在来维尼亚幼儿时期未对其尽到母亲的责任,因为厌恶和丈夫孟楠的婚姻,她将这种情绪迁怒到女儿身上.这种“迁怒”导致女儿母爱缺失,幼儿时期的错误性冲动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最终导致其性格缺失.在剧本的第二幕中,维尼歇斯底里得控诉了克里斯汀对她的伤害“原来我生来就讨你的厌!......从我很小的时候——那时候我常跑到你跟前——带着爱心——可你总把我推开......我就能感觉到你的厌恶”[3](p184).

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悲悼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互文性角度看西厢记中典故英译 摘 要:《西厢记》是中国古代戏剧的经典之作,被称为中华文学界的瑰宝,其典故的灵活运用丰富了文化内涵,增加了文章的韵味和情趣。本文拟以互文性理论为。

2、 互文性对翻译影响 摘 要:互文性作为语篇的七个特征之一,指一个文本与其他文本之间的相互影响与联系。互文性知识对文本理解与翻译产生很大影响。本文主要就其对翻译过程中。

3、 宠儿和慈悲的主题互文性 【摘要】《宠儿》与《慈悲》是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两部重要的作品,该两部作品具有极强的相似性,写作的大背景都是奴隶制,它们“都是关于母性的小说;。

4、 托马斯·品钦早期三部小说叙事话语的互文性 〔摘要〕 文章对托马斯·品钦早期三部小说的叙事话语进行了互文性研究,其叙事话语的互文性主要体现在:与欧洲经典文学作品互文;与美国经典文学作品和品。

5、 俄瑞斯忒斯之弑母行为动机深层分析 内容摘要:埃斯库罗斯以“血亲复仇”为主题创作俄瑞斯忒亚三部曲,《阿伽门农》克吕泰墨斯托拉因为大女儿伊菲格涅亚被献祭,出于深沉的母爱,杀害了阿伽门。

6、 美国华裔文学和中国历史互文性解读 内容摘要:美国华裔文学的历史之根在于母国文化。但由于远离母国文化土壤,只能在西方语境下,通过历史的回忆来追溯心中的族裔之源。因此在美国华裔文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