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地理教育期刊 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艺术教育杂志 廉洁教育论文 国家级教育类期刊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关于通识教育的论文 湘潭大学通识教育论文封面 文献综述写作通识教育讲座 通识教育文献综述 关于通识教育论文 通识教育论文

关于通识教育论文范文 台湾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通识教育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12

台湾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与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通识教育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通识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通识教育现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通识教育目标的实现要以通识教育课程为依托.台湾是为数不多的较早开展通识教育的地区,经历了萌芽、发展、普及与深化4个历史时期,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文章从通识教育课程模式、通识教育课程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实施及通识教育课程评鉴4个方面,对台湾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以期为大陆高校通识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通识教育通识教育课程台湾地区大陆

[中图分类号] G6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6)03-0121-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603026

欧美高等教育中的“宏通教育”(General Education)在台湾地区被译为“通识教育”,它是一种与专业教育相对的教育理念.二战后,这一教育理念在哈佛大学等名校的推动下逐渐成为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并一直延续至21世纪.所谓通识教育,是指“一种建立人的主体性并与客体情境建立互为主体性关系的教育,即是一种‘人之觉醒的教育’”[1].其核心价值在于实现学生的全人发展.通识课程作为实现通识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在通识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台湾地区与祖国大陆同根同源,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和早期教育发展经验,研究台湾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发展现状对大陆深化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台湾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通识教育的萌芽期

受美国教育改革的影响,台湾地区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开始进行通识教育的某些尝试.一般认为,台湾地区的通识教育起步于东海大学.1950年,在美国基督教联合会的资助下东海大学正式成立.该校在创校之初便着手进行通识课程的设计,并于1956年正式实施通识教育课程,该课程的最终目标即在于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自此,通识教育逐渐成为该校的办学特色,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然而,由于存在教育经费供给不足以及职业教育引发办学理念分歧等问题,致使该校通识教育于70年代初走向终结[2].虽然通识教育在台湾的初步尝试就以失败告终,但是其深远的教育价值一直引发高等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学者纷纷采取措施以推行通识教育.例如,沈君山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台湾清华大学进行通识教育改革,组织团队编写了《人文学概论》、《社会科学概论》等一系列重要教材,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再如,台湾大学的虞兆中校长在其任职期间(1981—1984年)一直致力于通识教育研究,为确保通识课程的顺利开展,成立了“通才教育工作小组”,并制定了《推行通才教育计划书》(以下简称《计划书》).该计划报告书将知识划分为五大领域,包含13门具体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3].但因缺少外部环境支持,使得《计划书》在实施过程中遭遇重重阻力,原计划制定的13门课程最终仅有4门完成开设.随着虞兆中校长的离任,《计划书》当即被搁置.纵观这一时期台湾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可谓困难重重,收效甚微.从表面上看,多次尝试均未完成预定目标,但这却为80年代以后通识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通识教育的发展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台湾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政治呈现出开放化趋势,同时多元主义文化全面兴起,这为其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然而,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使得高校科系越分越专,这种过分强调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然导致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忽视.基于此,台湾“教育部”于1983年成立“大学共同科目规划研究专案小组”,讨论高校共同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1984年,台湾教育主管部门颁布《大学通识教育选修科目实施要点》(以下简称《实施要点》),要求各高校在7大领域范畴开设选修科目,具体包括“文学与艺术领域”、“历史与文化领域”、“社会与哲学领域”、“数学与逻辑领域”、“物理科学领域”、“生命科学领域”以及“应用科学与技术领域”[4].《实施要点》的颁布标志着通识教育在台湾地区高校全面展开,通识教育开始由自由化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1989年,台湾“教育部”公布《大学共同必修科目表》,要求高校对通识教育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将其纳入共同必修科目,学分也由原来的4~6分增至8分.1991年,第四次“台湾科技会议”召开,在其会议提案中正式将高校通识教育列入研究项目.自此,台湾高校通识教育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三)通识教育的普及期

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台湾高校普及通识教育的关键时期.1995年,台湾“司法院大法官会议”正式宣布“部定共同必修科目”违背大学法的相关规定,必须予以废除[5].为响应政策号召,各高校开始着手于本校共同科目和通识课程的规划与设计,以形成凸显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自此,台湾通识教育的校本化运动正式开启.在此期间,台湾“教育部”也多次组织高校代表团前往美国和日本参观考察,借鉴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以促进通识教育的优化发展.1997年5月召开的“大学校长遴选与治学风格学术研讨会”,明确指出大学校长应对通识教育予以高度重视,同时鼓励高校间定期组织经验交流.1999年,台湾通识教育学会陆续在58所高校开展通识教育评鉴,并于同年10月结束评估,成为自1984年全面推进通识课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通识教育访评.此次评鉴工作的开展,不仅有助于高校进一步厘清理念,完善其通识教育体系,而且有利于加快通识教育在各类高校的普及化进程.

(四)通识教育的深化期

步入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信息化趋势的推动下,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随之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为促进通识教育的深化发展,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例如“教育部”于2003年成立“通识教育委员会”,作为组织与管理通识教育的专门机构.并在此基础上成立“通识教育评鉴小组”,于2004年4月完成对7所研究型大学的评鉴工作,这为高校改善和提升通识教育质量提供了强劲动力.此外,为进一步深化通识教育,处理好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间的关系,台湾“教育部”制定了《2007—2010年通识教育中程纲要计划》,该计划的核心在于开展以能力为导向的通识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创新能力及探索能力,完善人格,最终实现“全人教育”.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通识教育论文范文参考下载,通识教育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校通识教育的问题与分析 摘要:通识教育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识教育在中国推行10多年后,除了在少数老牌综合大学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特色外,因其存在严重且基本相似。

2、 基于农村视角地方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 摘要:通识教育关注人格全面发展的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对于人才培养过分专业化的反思,设置通识教育课程成为了国内高校教改的主流思。

3、 高校传统体育文化教育和通识教育融合其实现途径 摘 要:通识教育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即强调对人本身的关注,培养人格健全的、完整的人。而根植于中国哲学和中医学的传统体。

4、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管理会计导论通识教育课程建设 [摘 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每一环节都与管理会计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各行业人才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了解一定管理会计知识。为适应这一时代要求,。

5、 通识教育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面临挑战 [摘 要]本文论述了在实施通识教育的过程中,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遇到的挑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关键词]通识教育;信息。

6、 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摘 要:在学校通时教育选修课授课过程中,我们发现现有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存在评价主体单一、缺乏过程性评价和反馈机制、评价标准不明确、客观性不足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