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农村土地流转制约因素文献综述 农村土地流转开题报告 土地流转制度文献综述 农村土地流转的开题报告 农村土地流转论文开题报告 土地流转文献综述

关于流转土地论文范文 农户分化视角下防止流转土地非粮化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流转土地论文 更新时间:2024-01-25

农户分化视角下防止流转土地非粮化是适合不知如何写流转土地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流转土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近年来,伴随着农户分化、土地流转,土地“非粮化”现象十分严重.分化农户的特征差异影响“非粮化”,并且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农户差异甚大.东部地区农场类农户的“非粮化”最为突出;普通农户仍然存在“谁来种粮”问题,但以农为主农户在粮食生产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变,中部地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变;以农为辅农户大多没有放弃农村的“一亩三分地”;农业内部粮经争地的矛盾依然存在.防止土地“非粮化”,必须加强对土地用途的管制,疏通农田水利设施的“最后一公里”,对不同类型的农户分类指导,重视种粮的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持,确保种粮农户的收益不低于当地其他农户的平均水平.

关键词:农户分化;土地流转;非粮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6)04-0049-06

一、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我国农村社会高度分化,一部分农户逐步向非农或城镇部门分化;另一部分农户则在农业内部分化.就农业内部分化的农户而言,多数农户分化成以农为主类或以农为辅类兼业型农户;少数农户在发展现代农业中脱颖而出,演变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辟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的“本土化”渠道;同时,部分工商资本开始进驻农业领域,探索农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的新模式,开辟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的“外生型”路径.但是,农户的这种分化,尤其是从普通农户中分化出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比较利益驱动下,大多倾向于非粮生产甚至非农经营,这势必对稳定粮食生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产生冲击.

伴随着农户分化,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如火如荼,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空前、速度惊人.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土地流转面积达到4.03亿亩,比2013年增长18.3%;土地流转面积占总耕地面积比例达30.4%,比2010年的14.7%翻了一番,其中,流转率最高的上海(71.5%)、江苏(58.4%)、北京(52.0%)、黑龙江(50.3%)、浙江(48.0%)、安徽(41.0%)六个省(市)均已超过40%.①由于种粮的比较收益相对较低,越来越多的农户将土地用于非粮生产甚至非农经营,特别是发生土地流转的农户,因流转时或多或少支付了一定的土地租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迫使他们选择收益较高的项目生产,致使流转土地的“非粮化”乃至“非农化”问题十分突出.

在农户分化、土地流转背景下,土地“非粮化”问题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现有文献对这一主题的研究也非常有限.在仅有的研究中,研究者将所有农户看作一个整体,没有着眼于已经分化了的农户群体差异这一事实.②基于此,本文将对分化农户流转土地的“非粮化”问题进行分类研究,提出防止“非粮化”的对策建议,这对于新形势下稳定粮食生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分化农户的特征差异影响“非粮化”

课题组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期间对全国10省(区)③的农户进行了抽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1121份,其中土地流转农户有438户,占39%,高于全国30.4%的平均水平,比全国流转率最高的6个省份略低.在土地流转农户中,根据流转面积的大小将样本农户分为普通农户和农场类农户④,其中普通农户又根据其主要收入来源分为以农为主农户和以农为辅农户,农场类农户包括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样本数据显示,在土地流转农户中,家庭农场占32%,是土地未流转农户的8倍,说明土地流转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土地未流转农户中以农为辅者居多,占49.2%,为土地流转农户以农为辅者的2倍,说明土地流转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

由表2数据可知,不同类型的农户在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个体特征方面,农场类农户户主的年龄相对年轻,其中,40岁以下的户主占22.1%,60岁以上的仅为1.4%;而普通农户差异较大,以农为主户主40岁以下者仅为11.2%,以农为辅户主60岁以上者为22.9%.说明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旨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的政策对年轻人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而普通农户中仍然存在“谁来种田”的问题,留守老人种田的事实并未得到根本改观,尤其是以农为辅农户中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老人种田维持口粮已成为普遍现象.从健康状况来看,农场类农户的健康程度明显好于普通农户,回答“好”的受访者占84.9%,分别比以农为主和以农为辅农户高出6.6和8.8个百分点.说明户主的健康状况影响农户分化,健康状况越好,农业生产、规模经营的体力保障越强.从文化程度来看,各类农户均以初中文化程度占比最大,达50%以上,但农场类户主的文化程度普遍偏高,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仅为10.7%,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达35%,而以农为主户主这两个比例分别为31.7%和18%.说明文化程度影响农户分化,文化程度越高,户主越善于利用近年来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和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发展规模经营、获取规模收益.从户主的职业来看,以农为主户主从事农业的比例高达89.9%,农场类和以农为辅户主分别为80.7%和60.6%.说明以农为主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仍然没变,而农场类和以农为辅农户在比较利益的诱使下“非粮化”乃至“非农化”倾向较为明显.

在家庭特征方面,各类农户家庭人口规模差异不大,均在4人以上,其中,以农为辅农户家庭人口数量最多,但农业劳动力数量最少,仅为1.96人.说明以农为辅农户因人口较多而有机会到非农部门从业,但仍有1—2人留在农业领域,成为以农为辅的兼业型农户.农场类农户的农业劳动力数量为各类农户之首,达2.39人,这是农场类农户开展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的数量保证.从外出务工人数来看,农场类农户没有外出务工人员的比例达70.4%,说明农场类农户全职从事农场经营管理者居多;以农为主农户这一比例为49.2%,可以看出,仍有一半以上以农为主农户有1个及以上劳动力在外务工;而以农为辅农户外出务工比例达76.7%,并且有55%的家庭有2个及以上劳动力在外务工.说明兼业在普通农户中已成为普遍现象,兼业程度的差异是农户分化的前提.以农为辅农户到县城的距离最近,平均为22.7公里,并且距离在50公里以内的占95.4%;而农场类农户和以农为主农户距离县城30.4公里和33.2公里,50公里以内的分别占82.1%和86.2%.说明距离县城的远近影响农户分化,离县城越近,兼业程度越高,农户向非农分化的可能性越大.从家庭收入来看,农场类农户平均年收入20848元,以农为主农户和以农为辅农户分别为11819元和15464元.说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模经营可以有效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在目前非农就业“同工不同酬”、行业收入分配差异巨大和农民工纵向流动受限的情况下,以农为辅农户非农就业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其收入状况;提高以农为主农户的收入水平是当务之急.

总结:此文是一篇流转土地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影响农村土地流转因素与模式 【摘 要】土地和农民自身的利益具有紧密的联系,在我国法律法规的支持下,农村土地确权得以逐步实施,从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得知,农村土地流。

2、 农村整治视角下的农村土地流转 摘 要:我国农村整治面临新的难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我国现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不科学与僵化。现行我国几种主流土地流转模式,大多只适用于经济比较发。

3、 土地细碎化背景下地块生产趋同对农户购置农机影响 摘 要:从我国土地细碎化现象与农机化进程快速推进并存的矛盾出发,利用11个省市的调研数据,运用随机效应Probit模型、Tobit模型和沃尔德检。

4、 流转土地经营权稳定性评价 摘 要:流转土地经营权稳定性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密切相关。基于理论分析,从法律产权、事实产权和感知产权3个层面,构建了流转土地经营权稳定性评价。

5、 目标管理法视角下的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实施路径探究 摘要:研究目的:研究在目标管理法视角下分析现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问题及探究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实施路径。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和归纳推理法。研究结果:。

6、 基于法经济学视角下农地流转问题探析 摘 要 法经济学认为,全部法律活动都应以资源的最优配置为根本追求。我国农村的集体土地作为村民们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要使其在农村土地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