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参考文献>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形势和政策论文两岸关系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两岸竞争力论坛论文集 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文献综述 论文题目两岸关系 海峡药学投稿 两岸关系期刊 形势和政策论文两岸关系

关于海峡两岸论文范文 海峡两岸高校通识教育比较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论文参考文献 原创主题:海峡两岸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27

海峡两岸高校通识教育比较是适合不知如何写海峡两岸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海峡两岸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现代大学通识教育将适应社会需求、满足学生志趣和维系文化传承作为特定内核,因而备受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我国台湾地区大学的通识教育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大陆的高校通识教育亦呈如火如荼之势,两岸对开展通识教育各具一定的经验和教训,彼此借鉴、思考日渐必要和紧迫.

关键词:海峡两岸;通识教育;比较研究

一、台湾和大陆通识教育的现状比较

1.台湾通识教育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中期,台湾的高校开始全面推动通识教育.1984年4月,台湾通识教育学会成立,通识教育季刊同时创刊,有力地推动了台湾通识教育的发展.1987年7月,台湾当局解除戒严令,在政治上实行多元体制,大学中教授治校和政治化带来新的学术发展,推动了教育的改革.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通识教育获得了三大重要发展:一是被列入教育主管部门的正式工作议程,二是通识教育校本化,三是开展通识教育评估鉴定工作.然而,面对智育主义盛行、教育体制僵化以及工具理性膨胀等高等教育的顽疾,台湾通识教育也面临严峻的考验.

2.大陆通识教育的现状

1999年,、国务院决定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拓展.虽然文化素质教育内涵比通识教育要窄,但它体现了通识教育的哲学观,从这个角度看,大陆文化素质教育可以说是通识教育的另一称谓.经过多年的实践,大陆的通识教育在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然而,大陆的通识教育也面临着定位不明、工具主义盛行、形式主义严重等问题,需要我们冷静思考,寻找对策.

二、大陆和台湾高校通识课程体系的比较

1.教育目标的比较

在通识教学课程目标上,台湾和大陆均考虑到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人需要,以及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台湾高校通识教育突出注重“平衡性”.大陆在通识教育目标上更重视“基础性”,即基本的文化素质养成,尤为强调基本语言能力,掌握祖国经典传统文化、注重人文科学教育等.

2.教育内容的比较

在通识教育课程的内容上,台湾和大陆高校都力主改革,探索符合现代教育的内容,充分设置有关学科课程,并形成了各自通识教育课程内容的特色.台湾的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充分体现基础性、整体性和贯通性.无论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的课程,都强调内在联系和学生的可接受性,对于多元文化教育更有所强调.大陆各高校课程设计上缺乏总体构想与安排,不是按各学科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而是以“新鲜、实用、有趣”为取舍标准,故各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大多七拼八凑,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3.课程实施的比较

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是大学通识教育的核心保证.一般而言,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正式课程和非正式课程.其中,正式课程为大学规定学生必须修习的规划课程科目,学生接受评核而获得学分;非正式课程是由大学、团体个人等办的课外活动,活动分为必须参与和随意参与两类,不设评核且不计学分.

台湾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实施在正式课程上展开研究,尤其注重开设学科课程.从不同角度由不同教师讲授,其内容包括:绪论、课程介绍及说明;由生物学、生理学看生命的奥秘;由心理学、精神医学、文化社会、宗教现象看生命的奥秘.另外,在非正式课程的实施上,台湾高校将与学生的生活、生存环境紧密相关的事情都看作通识教育的潜在课程.

大陆主张实施通识教育应深化教学改革,多途径、多形式加强通识教育.其主要途径和方式是加强课程建设、更新教学内容,开设专题讲座,开列课外阅读书目,其他课外活动.

相比之下,在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方面,台湾较为注重正式课程的统合和多元化研究,在非正式课程中尤为突出校园文化、建筑、设施等;大陆的通识教育在课程实施上形式化色彩突出,有关实施的网络化结构尚待进一步促成.

三、重要意义

1.在观念上深化对通识教育的认识,是两岸通识教育的共同价值诉求

大陆和台湾对通识教育内涵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存在着共性问题.台湾通识教育深具西方的理念,强调全人教育,具体包括人文素质的教育、社会关怀的培养、人与自然关系的教育、生活技能的训练和科学素质的教育.各个大学依据自身的教育资源及对通识的理解,在通识教育理念上又有所不同.通识教育在当代大学教育中正出现一种矛盾与困境,一方面,在理念上,通识教育的重要性被不断地肯定;另一方面,在实行中,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又不断地被淡化甚至忽视,在很大程度上,今日通识教育受到批评,受到奚落,甚至被加奈基高等教育委员会称为灾祸性的区域,多少都与通识教育的定性与定位有关.

大陆通识教育强调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教育,其价值指向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但在操作上,许多高校对通识教育的内涵仅作通识课程的理解,以为在教学计划中增加若干人文学分,设置人文社科方面的专业,大幅度增加人文课、人文讲座,就实现了通识教育.更有甚者,把通识教育理解为通通都是或通通都识,这种理解显然是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而且在实践中也会造成形式化、简单化、片面化的谬误.

2.消解工具理性的强势话语霸权,是两岸通识教育的共同功能诉求

随着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工具理性过度张扬,价值理性备受挤压,已成为市场经济社会的一大征象,也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大病灶.工具理性以其制度化意识形态性地强势占据着社会各个领域的话语权,不仅削弱了高等教育的人文精神,更对人们的主体价值和精神生活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在这种强势话语霸权面前,通识教育的功能显得太过单薄和弱小.一方面,大学日益背离人文精神,成为社会的服务站.在高度功利化的社会中,教育的功能已从培养健全之国民,而偏向过分充实学生的专业技能,忽略学生人格之养成.另一方面,大学生功利主义思想严重,轻视通识教育的功能.当下的大学校园里,弥漫着一股考证之风,大学生选修通识课程,无非是出于修满学分的目的,真正从理念上认识到通识教育的功能、愿意花精力去听课学习的人恐怕微乎其微.

3.在全球化大潮中加强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是两岸通识教育的共同内容诉求

美国学者·克尔在1994年就预测,21世纪世界各国大学教育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教育内容的国家化与国际化之间,在教育机会平等与学生能力取向之间、在保存传统与展望未来变迁之间、在大学教育功能的多元化与一元化之间、在个人利益追求与整体社会规范建构之间,维持应有的均衡.大陆和台湾的通识教育无疑也要在国家化和国际化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全球化可以从传播学、经济学、政治学、生态学等不同角度进行界定,从文化学的视角看,全球化不单是指不断增强的相互联系的客观性,它还指文化和主观性,它是一个全球化和逆全球化、文化多样性和文化普遍性、全球化和地方化之间矛盾共生并在全球背景下凸现强化的过程.

台湾大学教授黄俊杰认为,全球化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世界各地的趋同化,二是世界各地的相互关联性.但趋同化的实质是西方强势国家对非西方国家的支配,而相互关联性则使得非西方国家对西方国家的依赖性增强.在这个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文化面临两难困境:一方面,如果拒绝全球化,拒绝与异质文化的接触则很有可能被边缘化;另一方面,如果一味趋同,则极易被强势文化所同化,从而丧失其民族性和独立性.大陆和台湾在全球化大潮中处于弱势地位,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大学教育领域中,英语作为学术的世界语及其所衍生的文化霸权,特别值得我们审慎思考.长期以来,大陆和台湾的大学教育所传递的,基本上都是西方的主流价值观与世界观,即使是大陆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其根基也源于西方文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化的趋势更使大学教育与中华文化传统渐行渐远.针对这种教育内容失衡的问题,我们迫切需要在两岸大学通识教育中加强中华文化教育,以开拓大学生在全球化时代中的中华视域.

责编:一 萧

总结:关于免费海峡两岸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海峡两岸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参考文献:

1、 通识教育视域下高校文学课教学探析 摘要:在通识教育的视域下,高校文学课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审美能力。本文首先对通识教育的理念进行了概述,其次分析了高校文学教育在当下面临的。

2、 普通高校通识教育的问题与分析 摘要:通识教育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识教育在中国推行10多年后,除了在少数老牌综合大学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特色外,因其存在严重且基本相似。

3、 基于农村视角地方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 摘要:通识教育关注人格全面发展的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对于人才培养过分专业化的反思,设置通识教育课程成为了国内高校教改的主流思。

4、 高校传统体育文化教育和通识教育融合其实现途径 摘 要:通识教育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即强调对人本身的关注,培养人格健全的、完整的人。而根植于中国哲学和中医学的传统体。

5、 通识教育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面临挑战 [摘 要]本文论述了在实施通识教育的过程中,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遇到的挑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关键词]通识教育;信息。

6、 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摘 要:在学校通时教育选修课授课过程中,我们发现现有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存在评价主体单一、缺乏过程性评价和反馈机制、评价标准不明确、客观性不足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