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论文 写蔡元培的论文 蔡元培论文 蔡元培教育思想论析论文 幼儿教师国培论文 求实集丁培仁道教学术论文集

关于蔡元培论文范文 蔡元培:永远的蔡先生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蔡元培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22

蔡元培:永远的蔡先生是适合蔡元培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蔡元培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百年大师》的编著者、有着台湾“新闻教父”之称的郑贞铭先生在他的演讲和书中多次提到,“一个人缺乏大师精神的滋养,灵魂是贫瘠的.”大师能启发青年人的自立、自律、自觉与自主,有人说:“与大师邂逅,是一场伟大灵魂的精彩碰撞;大师让我们渴望超越、瞻仰伟大、引领人生、汲取智慧.”

蔡元培先生作为近代提倡推进美育的第一人,“以美育代宗教”是其自始至终最为强调且最具独到性的.尽管这一主张曾引起过多方争议甚至反对,但在当时中国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究竟是什么样的经历让蔡元培提出了这一思想,而他又有着怎样的故事?让我们跟随当代的大师郑贞铭走近“永远的蔡先生”,体会这位大师的风韵与典范.

1917年1月4日,隆冬的北京,大雪纷飞,烟雾满天.一辆四轮马车驶入北京大学的校门,缓缓地停在了校园的马路上.此时,早已经站在道路两侧毕恭毕敬地等候的校工们,不断揣测着这位刚刚被任命为北大校长的传奇人物,长得到底是何等模样.

新任“内阁大臣”蔡元培,身材矮小,一身长袍马褂,行动沉稳地走下马车.校工们连忙向其鞠躬致敬,但见他气度谦和地摘下礼帽,郑重其事地向这些校工们鞠躬回礼.在场的许多人都惊呆了:这在北大可是从未有过的“怪事”.

蔡元培来到北大以后,每天经过校门,都脱帽鞠躬,向校警还礼,久而久之,这成为了北大校园内不可或缺的风景线.他待人接物总是一视同仁、儒雅风流,其温和体贴“如冬日之可爱”.老北大人,无论师生员工,都称蔡元培为“蔡先生”,从不称他的名号和职称,几十年来一直如此.

大学者,研究高尚学问者也

1894年,蔡元培27岁,得授职翰林院编修.就在这一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的北洋水师受到毁灭性打击.《马关条约》签字,他写下了“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也”这样刻骨铭心之句,此后探索救国之道,始言西学.

1898年,蔡元培31岁,同年“戊戌六君子”被害,维新变法失败.蔡元培内心愤懑,深感政府之无望,决然挂职携眷离去.他反思康梁失败的原因,“不先培养革新之才,而欲以少数人弋取政权,排斥顽旧,不能不情见势拙.”回到绍兴后,蔡元培初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嵊县剡山书院院长、南阳公学特班总教习,以一介布衣来实践教书育人、启发民智的理想.

1916年12月,蔡元培被任命为北大校长.此时的北大,其实是一副腐朽破败的烂摊子.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作为1898年戊戌变法后仅存硕果,尽管历经清末新政与科举废除等大事,但是一直业绩平庸、乏善可陈.科举时代遗留下来的官本位意识依然在教员和学生中涌荡着.

学生间不乏拉帮结派,出入花街柳巷,到“八大胡同”寻芳猎艳,此类爱好与参议院、众议院的议员们齐名,所以被并称为“两院一堂”.到了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短短五年间,北大走马灯似地换了五任校长:严复、章士钊、马相伯、何燏时、胡仁源.其中不乏有勇有谋之能士,但终究无法改变北大乌烟瘴气的腐败氛围.

接到时任教育部长范源濂专电敦请后,游学法国的蔡元培回国抵达上海.“友人中劝不必就职的颇多”,而朝野期待蔡元培能“开出一种风气,酿成一大潮流,影响到全国,收果于后代”,教育正是蔡元培最看重的安身立命之途,本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念想,他慨然北上赴命.

1917年1月9日,北京大学举行开学典礼,蔡元培发表就职演说,与北大学生约法三章:一是抱定宗旨,“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二是砥砺德行,“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已,更必有心励人”;三是敬爱师友,“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室,尤应相互亲爱,庶可收切磋之效”.这就是著名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思想自由,相容并包

蔡元培再造北大,以观念改革为先导,“仿世界大学通例”推动北大的现代化转型.继而以人事改革为动力,“取相容并包主义”集聚人才,“延聘纯粹之学问家,一面教授,一面与学生共同研究,以改造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

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正式被任命为北大校长,这天早上九点便步行到北京西河沿中西旅社,拜访临时来北京办事的《新青年》杂志主编陈独秀,相谈北大革新事宜,交流甚欢.接连几天,蔡元培都去找陈独秀,有时候去得太早,便坐在门口一直静等陈独秀醒来.当时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正风生水起,他本无意于北上,但最终被蔡元培说服,接受聘用作北大的文科学长,有“三顾茅庐”的美谈.后来,蔡元培还专门为陈独秀编造了假履历,称其毕业于日本大学,曾任安徽芜湖公学教务长、安徽高校学校校长等.

随后,胡适、李大钊、钱玄同等纷至沓来,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而如复辟论者辜鸿铭、筹安会发起人刘师培、遗老派陈汉章、桀骜不羁的黄侃等,也一度是北大校园里一道道和谐的景象.梁漱溟曾将蔡先生比作汉高祖,说他“不必要自己东征西讨,却能收合一班英雄,共图大事”.到1918年,北大当时的教员共有两百人左右,教授九十人,而教授中年龄在三十五岁以下的约占一半,最年轻的文科教书徐宝璜仅二十五岁.胡适后来回忆说:“设若不是蔡先生,我胡某人还真不知道在哪家三流小报做编辑!”

紧接着,蔡元培以制度改革为保障,“循思想自由原则”改革管理,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学术独立和学术本位.第一步组织评议会,将议决立法的许可权下放给教授代表和学长;第二步组织各门教授会,由教授自主分任教务;第三步组织行政会议,把教务以外的事务一律采取合议制,组织各类委员会研讨决策事务.同时,他还将学生的学年制改为选科制,即今天的学分制,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蔡元培将此办学方针概括为“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相容并包”的十六字箴言.晚年陈独秀感慨地说,蔡孑民先生“容纳异己的雅量,尊重学术思想自由的卓见,在习于专制、好同恶异的东方人中,实所罕见”.

总结:该文是关于蔡元培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参考文献:

1、 蔡元培构建教育决策制度的尝试 [摘 要] 蔡元培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他在对教育理论研究和丰富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教育民主决策制度——评议会和教授会,大凡国家和各省教育大政。

2、 仁心蔡元培 蔡元培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弥漫于内心的仁慈。1917年,北京大学有个出身官僚家庭的学生,行为不端,引起同学反感,有人写了“征伐”他的告示,贴在西。

3、 罗振玉和蔡元培 在传统的历史文本观照中,保守而嗜古的罗振玉与蔡元培二人之间似乎毫不相关,了无干系。实则,罗、蔡早年相互赏识,多有共事,维新改良的宗旨目标高度契合。

4、 走过蔡元培和李少春(外一篇) 绍兴的蔡元培故居早年去过,记得是一排整齐砖木结构的房子,共三进。第一进门厅坐西朝东,上悬刘海粟手书“蔡元培故居”匾额;第二进厅堂和第三进楼房均坐。

5、 蔡元培美育视域下的中职艺术教育反思 摘 要:如何确切领悟美育的内涵、正确传达美育的宗旨、表现美育的精神,是当下中职艺术教育值得反思的问题。本文提出艺术教育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