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专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论文题目人格的形成和归因

关于归因论文范文 民族团结教育效果的归因分析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专科论文 原创主题:归因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28

民族团结教育效果的归因分析是大学硕士与本科归因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归因方面论文范文。

摘 要:我们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就是要帮助受教育者树立对待不同民族正确的认知、积极的情感,从而在现实生活中身体力行地践行民族团结,即拥有正确的民族团结态度.民族团结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传递和说服的态度建立过程.因此从态度形成和改变理论分析民族团结教育效果的内外部归因,有利于教育者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民族团结教育 态度 理论 内外部归因 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民族团结教育就是要帮助受教育者树立对待不同民族正确的认知、积极的情感从而在现实生活中身体力行地践行民族团结,即拥有正确的民族团结态度.民族团结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传递和说服的态度建立过程.态度的形成受个体和环境影响,其改变主要有三阶段理论、信息沟通理论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劝说宣.根据霍夫兰在其《信息传递与说服》(1953)一书中指出:信息传递和说服的过程中,有说服信息、说服者、说服对象和说服情境四个影响态度变化的因素.[1]因此,从态度形成和改变视角寻找民族团结教育效果的归因,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1 态度形成和改变理论下民族团结教育效果的内归因

态度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元素,其形成有服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它的改变从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说服的过程.内因,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以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从影响态度改变的难易因素中,不难发现个体的个性特征对态度的形成和改变有一定影响.在民族团结教育效果考量中,受教育者应是被考量的主体,也是态度改变的主体,是内因.

1.1受教育者原有的态度

人们自小形成并保持一生不變的态度难以改变.因为这种态度已经是一种内化了的态度,已经成为个体主观世界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个体亲身经历和直接经验而形成的态度难以改变.所以要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首先要认定受教者自身对待民族团结的原有态度是什么,如果受教育者已经拥有了对不同民族的正确认知、积极情感,那么教育者要做的就是加强这种态度和意识,如果受教育者对民族团结的原有态度是可有可无、与己无关或者持有反对民族团结的态度,则必须下大力气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同时受教育者原有态度的归因也提醒教育者:有效的民族团结教育必须从小抓起,以便形成内化,同时多提供让教育者亲身体验式的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平台,以促进受教育者形成和巩固对民族团结正确的态度.

1.2受教育者的人格特点

能力高的人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能主动地决定是否改变自己的态度,而能力低的人容易受他人暗示和外界力量的左右,因而往往“随大流”地改变自己的态度;同时灵活性和可塑性较高的人及对社会赞许期望值高的人较易改变态度,另外自尊心强、内倾型及独立型的人较难改变态度[2].所以教育者必须针对受教育者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首先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当前存在的民族团结观点,引导学生主动做出正确判断,形成或改变自己对民族团结的态度,其次对个别持有违背民族团结态度难以改变的人要引起教育者的关注,单独教育辅导,争取改变其不正确的认知.要注意借用主体易受外界影响的这一特点,让他们在群体的影响下先对民族团结服从,然后重建他们的认知,达到认同效果,最后形成内化.

受教育者的需要和动机也是影响其改变态度的内因.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受教育者的自身发展,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其自身发展的教育中,如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价值观等,让他们意识到民族团结对自己的重要性,形成对民族团结的需求,则他们更容易主动接受和认可民族团结.

2 态度形成和改变理论下民族团结教育效果的外归因

教育是一个信息传递和沟通的过程,态度的建立和改变也是一个说服的过程.从态度的信息传递模式和劝说宣传理论可以发现,除了上述提到的受教育者(信息接受者)外,教育者(信息传递者)、教育内容(信息)、教育方式和途径(信息的传递和呈现)、情境都是影响民族团结教育效果的外部因素.

2.1教育者的特点

教育者的身份、可靠性以及吸引力程度都影响着教育的效果.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必须回归生活来检验.所以民族团结的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摆正自己立场和态度,不论其自身是哪个民族都应当对国家、对中华民族有高度的认同且支持国家的民族团结理论和政策,并且是一个践行民族团结的身体力行者,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受教育者对其的信赖性;其次教育者需要拥有精准、广泛的民族团结相关知识,能够充分阐述如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民族平等与团结理论以及国家的民族政策等理论知识;一个有吸引力的传播者不仅包括精准和广泛的专业知识,也包括强大的教学能力和独特人格.因此,教育者应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并在仪表体态和言谈举止上为人师表.这就需要教育者不断完善自我,充实知识结构与内在修养,在规范的教学内容下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展示所要传授的教育内容.最后由于人们易被和自己相似的人所影响,所以教育者还要善于寻找、挖掘和受教育者的相似性,如受教育者是年轻人则要善于用年轻人常用的话语,并将他们喜欢的事物迁徙到民族团结教育上,以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效果.

2.2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即教育者所传递的教育信息.民族团结教育提供的信息内容,基本以教材为基础,真实性和可信性不存在问题,但如何让枯燥的条框内容内化到学生的价值体系中从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民族团结态度,就需要在过去老生常谈的内容上扩展新内容,增加知识结构的新颖性,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时代感,更需要将课本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目前,民族团结教育集中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上,其实民族团结教育应该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内容包含了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地方性法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五观”“四认同”、民族团结当前的形势及不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等多项内容,只有把这些内容讲全面、讲透彻,才能引起受教育者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兴趣,才会让他们认同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才会入头脑、入心灵,才会有效果.

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归因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新形势下民族院校的民族团结教育 【摘要】民族团结教育问题是当前民族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和重要任务,关乎民族院校的和谐稳定,关乎民族地区的团结繁荣。民族院校的民族团结教育要以民族观。

2、 多元文化下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 摘要:在当今社会,信息流通越来越发达,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快,新的文化也层出不穷,多元文化并存的背景已成为事实。多元文化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

3、 论民族团结网络教育资源建设问题和 [摘 要]网络平台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其依赖与日俱增。民族团结教育受教育者职业、年龄等多元化,使教育资源满足受教育者跨时间跨地区。

4、 民族团结背景下高校武术教育再 摘 要: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访谈法等调查方法,对新疆高校的武术教育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再思考。新疆高校是各民族。

5、 发挥语文教学优势,有机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诸多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教学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具有很多优势。作为民族地区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少数民族优秀文。

6、 民族团结谋审判事业促和谐 近年来,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以维护湘黔桂三省交界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和谐为己任,巡回在田间地头农户家,积极调处发生在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中的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