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绩效管理论文 企业绩效管理论文 绩效管理体系论文 绩效考核硕士论文 mba绩效管理论文 高管薪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文献综述 绩效管理论文的总结 绩效考核论文摘要

关于绩效论文范文 制度背景、在职消费和企业绩效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绩效论文 更新时间:2024-01-28

制度背景、在职消费和企业绩效是适合绩效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底薪2400绩效600啥意思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中国现有在职消费研究“一边倒”的现状是否和转型期特殊的制度背景有关?在职消费的 理论和效率理论之间是否存在逻辑一致性?鉴于此,以2008~2013年沪市A股制造业为样本,通过将在职消费划分成正常、超额两部分,研究发现:以薪酬管制、冗员负担为代表的制度背景和上市公司高管超额在职消费显著正相关.并且,高管超额在职消费会显著损害企业绩效,而正常在职消费则能显著提升公司业绩,证明调和在职消费两种理论的关键在于一个合理的“度”.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当前约束中国上市公司高管攫取超额在职消费的力量主要来自公司内部治理以及外在政治因素,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并未能产生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薪酬管制;冗员负担;正常在职消费;超额在职消费;企业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逐渐完善,上市公司高管在职消费状况逐渐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其中某些代表性的事件甚至引发了对上市公司体制性问题的大讨论,在职消费问题本身也成为公司治理领域新的热点问题之一.从理论起源上看,在职消费源自美国,并逐渐发展成相互对立的“ 理论”和“效率理论”(Jensen和Meckling,1976;Rajan和Wulf,2006)[1-2].虽然角度各异,但在职消费的两种观点在理论上并不存在主次之分,二者也始终无法否定对方的合理性.究其原因,一方面,在职消费本身确有“ ”和“效率”两种相互对立的天然属性;另一方面,学术界对二者之间的分歧也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二者在逻辑上是否具有一致性仍亟待证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职消费问题研究已处于瓶颈阶段.和西方研究相互对立的“两大阵营”截然不同,在职消费问题在中国却呈现“一边倒”的态势,“ 理论”得到发扬光大,无论是在理论或经验分析中都得到充分支持(陈冬华等,2005;周仁俊等,2010;Luo等,2011;Cai等,2011;逯东等,2012;李宝宝和黄寿昌,2012)[3-8],而“效率理论”则更多止步于理论探讨阶段.和中国“一边倒”研究现状相对应的,更是整个社会价值判断对在职消费“嗤之以鼻”的态度,在职消费多数情况下被冠以脸谱化的丑恶形象,政策层也多次发文规范政府、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三公支出”等在职消费的额度.

万华林(2007)认为,在职消费的双重属性意味着我们必须详尽考察在职消费在哪些情况下有利于公司价值的增长,在哪些条件下又可能被经理人用来满足私利[9].一方面,需要在理论上对在职消费“两大阵营”的矛盾进行更多分析和解释,探索两者之间的逻辑一致性;而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则是将在职消费研究和中国转轨经济下的制度背景相结合.转型期背景下,中国市场经济最大的特征便是“大政府、小市场”,研究现状的“一边倒”表明上市公司高管在职消费很可能受到了某些制度性因素的影响.针对上述研究现状,本文首先通过将在职消费划分为正常在职消费和超额在职消费的方式在理论上解释“两大阵营”矛盾的原因,并实证证明二者之间的逻辑一致性.同时,基于中国转型期的经济政治现实,从薪酬管制、冗员负担的视角分别考察影响中国上市公司高管在职消费作用机理的制度性原因.明确上市公司高管在职消费 观的制度根源十分重要,因为不同的理论观点在如何消除在职消费 效应的政策建议上是截然不同的.最后,从内外部治理机制中探索相应治理超额在职消费的方向.

本文的贡献在于:1、尽管国内外研究在职消费的文献颇丰,但却鲜见对在职消费“两观”矛盾进行分析和解释的文献.而通过将在职消费划分为正常和超额两部分,本文的实证结果证明了在职消费两种观点的内在逻辑一致性,为后续研究的深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同时,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改变当前对在职消费普遍的 印象,如前所述,这种印象很可能是片面的;2、本文是对已有少量超额在职消费研究的拓展和补充.已有文献虽然表明超额在职消费具有消极的经济后果(张月明和吴春雷,2014)[10],但却忽略了对产生超额在职消费原因的探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中国转轨经济的现实.而本文的研究既是对中国经济改革中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也为突破国内现有在职消费研究大多照搬西方研究成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通过对超额在职消费的“来龙去脉”进行深入探究,也使本文具有较强的现实参考价值;3、国内现有在职消费文献普遍基于国有企业,很少将非国有企业纳入研究范围.事实上,在中国“大政府、小市场”的整体环境下,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干预具有很强的溢出效应,非国有企业高管在职消费的行为和后果同样会受到政府干预的影响.因此,本文还丰富了有关产权性质和在职消费关系的研究.

二、研究背景和假说提出

(一)理论背景

在职消费的 理论基本遵循Jensen和Meckling(1976)的思想,认为管理层在职消费是委托人和 人之间 成本的具体表现(也称“第一类 问题”)[1],并会对企业绩效产生 影响(Hart,2001;Yermack,2006;Grinstein等,2009;Liu和Yermack,2012)[11-14].而在国内学术界中,李宝宝和黄寿昌(2012)基于 理论将在职消费定义为“经理个人以其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管理性资源的过度性耗费”[8].和之相对,在职消费的效率理论既肯定了在职消费激励高管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认为在职消费能最终提升企业业绩(Rajan和Wulf,2006;Marino和Zabojnik,2008)[2,15].重要的证据在于,在职消费既然在全世界范围都如此普遍地存在,这反过来便证明了其在高管激励契约包(Incentive Package)中的价值.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观点相左,但在职消费的两大阵营都有较为完整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经验支持,并不存在主次之分,而如何协调“两大阵营”的分歧、证明两者之间的逻辑一致性已经成为在职消费研究的瓶颈所在.近年来,国内部分学者已经开始重视这一问题,并提出了一定的协调思路.周仁俊等(2010)认为问题的关键似乎在于寻求一个合理的程度,以及探索影响这种合理程度偏离的各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4].持类似观点的还有权小峰等(2010)、程浩(2013)及张月明和吴春雷(2014) [16-17,10].但遗憾的是,上述文献要么止步于理论探讨,要么过度关注在职消费的高低程度而忽略了导致偏离产生的制度性原因,难以提供关于中国上市公司高管在职消费行为和结果的全貌.万华林(2007)指出,在职消费的双重理论属性意味着研究在职消费必须详尽考察内外部治理机制的影响[9],暗示目前国内在职消费研究的“一边倒”现象很可能是内生于转轨背景的经济政治现实.基于此,现有文献分别从薪酬管制、冗员负担角度提供了一定的间接证据(陈冬华等,2005;刘银国等,2009;陈信元等,2009;张敏等,2013)[3,18-20].

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绩效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机构投资者持股、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 [摘 要] 随着我国机构投资者数量、规模及影响力的壮大,其公司治理效应日益显著。积极的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较好地参与公司治理,会促使企业增加对研发。

2、 制度变迁、多元化行为和经营绩效基于中国银行业实证 摘 要:按照“制度-行为-绩效”范式构建商业银行多元化分析框架,采用中国上市银行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就制度变迁、多元化行为与商业银行。

3、 管理层激励、R&D投入和企业绩效 【摘 要】 选取2015年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管理层激励以及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价值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强度。

4、 公司治理、技术和企业绩效 【摘 要】 公司治理作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但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司治理对创新投入的影响上,而且也没有得到一致的。

5、 内部控制质量、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 【摘 要】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是企业技术创新必不可少的路径,研发投入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长期优势的基本保证。随着企业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