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莫言作品辞格论文 莫言蛙的艺术风格文献综述 莫言红高粱家族开题报告 名人代言广告探析英文参考文献 明星代言参考文献 三言二拍女性形象文献综述

关于七言律诗论文范文 论元好问七言律诗审美结构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七言律诗论文 更新时间:2024-01-26

论元好问七言律诗审美结构是关于七言律诗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意境很美的七言绝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内容提要:文章讨论元好问七言律诗的审美结构,包括意脉结构、情景结构、声律结构、句法结构等四项,试图比较系统而深入地理解元好问七言律诗的写作规范.鉴于元好问诗作是专门学习杜甫的,借用前人解析杜诗的方法来解读元诗,不失为今人解读元诗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元好问七言律诗审美结构

引言

施国祁(1750~1824)《元遗山诗集笺注》卷八收七言律诗99首,卷九收七言律诗104首,卷十收七言律诗90首、续编30首、又1首,合计收元好问七言律诗324首.姚奠中主编、李正民增订《元好问全集》增补6首,但其中的《横山寺》一首据张静考证为误收.综合统计,目前所见元好问七言律诗共计329首.元好问诗各体皆工,七言律诗尤其受到好评.曾国藩(1811~1872)《十八家诗钞》收录元好问七言律诗凡162首,几乎占元好问今存七言律诗的一半,这说明元好问七言律诗的写作质量颇高,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前此和本课题研究有关的论文,有笔者作《元好问的杜诗学》,该文主要阐明元好问学杜的理念,没有专门探讨七律;另见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陈琛作《杜甫和元好问七言律诗比较》,该文属于宏观的对比论述,不是对元好问七言律诗结构方式的具体探讨.本文准备从审美结构入手,对元好问七言律诗的艺术构成方式作具体的分析.

何谓结构?一般文学理论教科书的解释是,文学作品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在对结构概念的阐释上,西方文论家和中国古代文论家有大致相近的看法.苏珊·朗格(Susan-neK,Langer,1895~1982)在《艺术问题》中说:“这种最抽象的形式是指某种结构、关系或是通过互相依存的因素形成的整体.更准确地说,它是指形成整体的某种排列方式.”玮勒克(Wellek,1903~1992)和沃伦(AustinWarren,1899~1986)在《文学理论》中,把文学理论的内容和形式重新界定为“材料”和“结构”,认为结构这一概念“包括了原先的内容和形式中依审美目的组织起来的部分”.中国的“结构”一词原来是建筑学的术语,唐人李善注左思《招隐诗》“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说:“结构,谓交结构架也.”“李善注谢胱诗”结构何迢道,旷望极高深说:“结构,谓结连构架以成屋宇也.”清人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结构第一》说:“至于结构二字,则在引商刻羽之先,拈韵抽毫之始.如造物之赋形,当其精血初凝,胞胎未就,先为制定全角,使点血而具五官百骸之势.倘先无成局,而由顶及踵,逐段滋生,则人之一身,当有无数断续之痕,而血气为之中阻矣.工师之建宅亦然,基址初平,间架未立,先筹何处建厅,何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了然,始可挥斤运斧.”李渔将结构概念应用于文学理论之时,仍然是用建筑师对房屋的架构安排来作比喻性的说明.清人陈仅《竹林答问》说:“大凡作诗,无执笔寻诗之理.一题人手,先扫心地一片光明,必使万邪悉屏,然后从容定意,意定而后谋局,局定则思过半矣;于是从首至尾,一路结构,惨淡经营,迨至全诗在胸,下笔迅写;脱稿后字句未惬,乃有推敲涂改一番工夫.”这是说,写诗要意在笔先,精心结构,做到胸有成竹,然后才迅速下笔,一气呵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讨论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的结构时,西方文论家特别强调组织安排要符合审美目的,中国文论家则特别强调作品的意脉构思和情景安排,所以,本文探讨元好问七言律诗的审美结构即以意脉结构和情景结构两端为主,并进而论及声律结构和句法结构,试图比较系统而深入地理解元好问七言律诗的写作规范.

意脉结构

元好问《诗文自警》讨论文章结构方法说:“作文之法,一篇之中,有数行整齐处,数行不整齐处,或缓或急,或显或晦,间用之,使人不知其缓急显晦.虽然,常使经纬相通,有一脉过接乎其间,然后可.盖有缓急形者纲目,无形者血脉也.文字壮者近乎粗.仔细看所谓眼者,一篇中自有一篇中眼,一段中自有一段中眼,寻常警句是也.如何是主意首尾相应,如何是一篇铺叙次第,如何是抑扬开阖,如何是警策,如何是下句下字有力处,如何是起头换头佳处,如何是缴结有力处,如何是实体贴题目处,如何是融化屈折剪截有力处.”这里所谈的虽然是作文,其实作诗也是同样的道理.宋人范温《潜溪诗眼》即说:“古人律诗亦是一片文章,语或似无伦次,而意若贯珠.”

元代诗论家杨仲弘《作诗准绳》说:“律诗要法,起承转合.破题或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或就题起,要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颔联或写意,或写景,或书事用事引证,此联要接破题,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颈联或写意写景,书事用事引证,和前联之意相应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结句或就题结,或开一步,或缴前联之意,或用事,必放一句作散场,如剡溪之棹,白去自回,言有尽而意无穷.”根据杨仲弘的观点,律诗的第一联是起联,也称为破题联,以突兀高远为能事;第二联是承接联,和第一联的关系有抱而不脱之妙;第三联则要转折变化,另开一景,令观者惊愕;第四联是结联,将第三联的转折收缴住,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元好问不少七言律诗符合这种起承转合的结构章法,如《颍亭》:

颍上风烟天地回,颍亭孤赏亦悠哉.(起)

春风碧水双鸥静,落日青山万马来.(承)

胜概消沉几今昔,中年登览足悲哀.(转)

远游拟续骚人赋,所惜匆匆无酒杯.(合)

首联点题,写诗人独自在颍亭上观赏,感到风烟弥漫,天地回旋.颔联承接“赏”字,写近处的碧水双鸥静景和远处的落日青山动静,一小一大,一动一静,一优美一豪壮,是写景的妙句.颈联转向思考和感慨,经过岁月的洗礼,胜景的消亡不知多少,加上人到中年之后,积累的世事经历,更容易让人在登临览胜之时产生悲哀的心情.尾联即收缴颈联的感慨,谓自己本拟续写《离骚》,可惜没有酒具,不能以酒助兴,也不能借酒浇愁,留下不尽的遗憾.

虽然“起承转合”符合元好问七言律诗的一般结构方法,但是,我们切不可把“起承转合”理解为一种拘泥死板的格套.明人李东阳说得好:“律诗起承转合不为无法,但不可泥,泥于法而为之,则撑拄对待,四方八角,无圆活生动之意.然必待法度既定,从容闲习之余,或溢而为波,或变而为齐,乃有自然之妙,是不可以强致也;若并而废之,亦奚以律为哉?”在运用起承转合之法解析元好问七言律诗的意脉结构时,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解析元好问的《秋怀》诗: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起)

黄花自和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承)

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承)

何时石岭关头路(转),一望家山眼暂明.(合)

这首七律,从大体上说也是起承转合的章法.首联以凉叶萧萧、雨声淅淅起兴点题,烘托诗人逢秋的愁绪.第二联承接首联写时光流逝,人生白发.你看,菊花和秋风相约,又如同往年一般盛开;而我这个漂流远方的客人,却比别人先长出了白发.这里用黄花年年依旧和远客早生白发对比,仍然是写秋怀.第三联并没有转折,而是承接远客,专门描写愁绪

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七言律诗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聂耳演奏小提琴铜像的审美结构和主体情致 〔摘 要〕雕塑的空间构建蕴含着崇高的人文情怀和对城市理念的诠释。《聂耳演奏小提琴铜像》孕育于云南省玉溪市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通过具体分析其结构形式。

2、 奇石艺术的审美结构 拜读了第3期赵德奇先生的《赏石艺术的形式与内容》一文,愿写点看法和感想。奇石艺术有两大形式:造型和画面。在大的形式里面又包含了小的形式,比如,。

3、 时人评元好问之钩沉 内容提要:同时人对元好问的品评可囊括为三点:1、谓其性格豪爽滑稽、平易近人、执著不移;2、谓其仪表气度短小清瘦、骨劲气悍、超尘脱俗;3、尤重对其。

4、 元好问中州集重申国朝文派意义和内涵 内容提要:元好问在《中州集》蔡硅小传中对“国朝文派”概念的重申具有多重意义。一方面展现了金朝这一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自身所创造的文化遗产的自豪与。

5、 从钱学森之问到莫言建言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莫言在分组讨论时发言建议,将中小学学制从12年改成10年,并取消小升初和中考,让学生坐上直通车,在连读制的学习环境中健。

6、 朱元璋问责思想与当代 摘 要:纵观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换代。究其根本,政治治理模式在一个朝代的兴衰灭亡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中,法治建设占据着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