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社会实践论文2000字 翻译实践报告论文 会计实践论文 翻译理论和实践论文 教育实践和杂志 经贸实践杂志 程序设计实践论文摘要 医学实践论文 幼教质量的提升和实践论文范文 大学生化工厂实践论文 教育理论和实践投稿须知5 社会实践论文怎么写

关于实践论文范文 比较大学音乐通识课教学实践路径探析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实践论文 更新时间:2024-01-14

比较大学音乐通识课教学实践路径探析是关于实践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实践的重要性的例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大学音乐通识课作为面向非音乐专业普通大学生的音乐教育平台,是实施音乐美育理念的重要阵地之一.长期以来,源于社会功利化发展以及受制于非音乐专业学生无基础无技能的现实条件和音乐本身“纯声音游戏”的特殊性,音乐通识课的内容和形式常常流于表面,其基本体现在以下三种状态:其一,教学简单化.将音乐通识课单纯地作为“音乐欣赏”课,辅以介绍层面的讲解,仅留给学生“好听不好听”的印象;其二,教学工具化.以讲授音乐基本乐理常识为主,仅使学生掌握以“识谱”为目的的知识;其三,教学技能化.让学生接触几件乐器,弹奏几首乐曲,就算作迈进了音乐的大门.其实,这些教学方式和21世纪初始提出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观念本无根本性的冲突,其分别对应的是培养学生的体验能力、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但问题在于,最终的实际效果和理论设想之间差距甚大,音乐实际上仅被当作一种“声音现象”,这对于音乐美育功能的全面实现并无本质提升.

作为践行音乐美育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向学生提供什么样的美育课程,这是当前最切实、最必要的思考.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家相关指导文件提出{1},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大力改进美育教育教学,尤其强调高等学校要在开设以艺术鉴赏为主的限定性选修课的基础上,开设艺术史论类、艺术批评类等方面的任意选修课程.也就是说,音乐对于美育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它是一个单纯的审美对象,还在于它所具有的人文内涵、和其他人类文化艺术的关联性以及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精神性.只有在这样的认识前提下,美育才会真正避免“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2}的现实状况,大学音乐通识课才具有被所有非音乐专业大学生所接受的普遍价值,同时也体现对音乐文化自身的尊重.于是,采取何种和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模式随即成为保障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对于普通大学生而言,音乐美育教育是构建其审美意识,塑造创造性思维并温润心灵世界的一种教育,其教学模式不仅要和课程特定的目标、条件和内容相匹配,更重要的是还要和大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和可接受程度对等.

鉴于以上思考,结合笔者十余年开设大学音乐通识课《音乐文化修养》的深切体会,逐渐摸索提出一套以“比较”为核心方法的教学模式,并将其贯穿在整门课程的全部内容中.近些年来,经过各届学生反馈和同行专家的审议,获得了较为肯定的评价.

一、“比较”的多重维度

(一)音乐和其他艺术的比较

从艺术发展史的角度,各门艺术之间有着无法割裂的同步性,将音乐和其他艺术相联系,使得学习音乐发展历程具有了触类旁通的意义,更是学生认识、理解音乐文化的奠基石.因此,呈现给学生一种立体的、全面的、综合的音乐史显得至关重要.西方音乐史每一时代的艺术思潮、艺术流派、艺术风格的产生和发展必然会影响那一时期的各种艺术形式,它们相映成趣,如影随形,其相互关联见后表.

此外,音乐和其他艺术的关联还体现在音乐作品中存在许多以美术、文学作品为创作源泉的经典名作.《图画展览会》直接取材于特定的绘画形象,通过比较从中能感受到作曲家将视觉转化为听觉的精妙手法以及展开建立在“联觉”之上的丰富想象力.管弦乐曲《仲夏夜之梦》、管弦组曲《培尔·金特》、交响序曲《罗密欧和朱丽叶》、歌剧《佩利亚斯和梅丽桑德》等作品直接来自文学名著,对比原著,从中会发现音乐远不如文学作品对人物、情节、场景描述的那般细致入微,其更多的只是隐喻和一种情感或情绪.作曲家为了刻意追求和画面、文字的联系和效果,还创造了交响音画、交响素描、交响诗、交响音诗等体裁,都体现了试图去用音乐沟通和融合不同艺术形式的不断追求.

建立在音乐和其他艺术的联系之上的比较,就是以音乐对象为出发点,将之放入和其相互交织、影响的多元因素背景下分析、对比异同.最终目的是回归音乐对象,在更深层面上认识理解音乐艺术的特殊性.

(二)中西音乐体系比较

通过对西方音乐历程的梳理和不同时期艺术风格的体会,学生已建立了对西方音乐历史变革规律的一般认识和对音乐技术理论的初步了解,同时也接触和感受过一定数量的,由教师指定或建议听赏的各类曲目.对于发展较为系统的西方音乐体系,它是进入音乐学习的必经之路.在此基础上再来“反观”中国音乐历程,是一种合乎音乐美学认知规律的逻辑线索.{3}然而,中国音乐历史的特殊性使得如果再照搬西方音乐的讲解方式,对中国传统音乐体系进行系统、逐一性的阐释却显得并无太大实际意义,尤其对于非专业大学生而言,更适合从整体上去把握其较为统一的内在精神.因此,紧密衔接西方音乐历程这部分内容,将中国音乐进行及时对比、明确差异,便会事半功倍.

从音乐在西方“古典”音乐体系和中国传统音乐体系中的“外在形态”(节奏和节拍、调式和调性、和声和复调、组织和结构)特征出发,通过针对性地聆听相应的音乐作品,学生能够明确感受和体会在相同维度下不同音乐体系的审美风格.在对两种音乐的“外在形态”具备较为完善的认识之后,便于后续课程中对造成这种外部特征的“内在原因”,即音乐表现观念、哲学精神等深层差异的内容理解形成感性认识、前提条件和知识储备.这样中西两种音乐文化从音响表层现象到其产生的综合内在机制都获得了整体的认识提升,最终使学生从微观到宏观,全面地掌握中西两种音乐文化体系的内涵和外延.

由此,亦能窥见其他相关艺术形式的中西差异,甚至更普遍意义上的中西文化差异.例如,中西典型的综合艺术形式——京剧和歌剧.尽管中国的京剧译作“Beijing Opera”,和西方的歌剧同属于舞台表演艺术,都代表各自传統的戏剧样式,但正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制度和艺术精神的作用下,通过两者代表人物的身份(表演者—作曲家)、演员分类方式(按角色—按声部)、音乐的使用(程式化—原创)、流派的划分(以个人演唱风格—宽泛的流派体系)、表演的观念(写意—写实)等方面的比较,我们能从中发现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而造成区别的原因,和形成中西音乐、艺术、文化差异的原因殊途同归.因此,对于京剧和歌剧的比较,既是加深对中西艺术认识程度的途径,也是拓展对中西艺术认识的范畴.

总结: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实践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参考文献:

1、 大学网络通识课程现状和展望 摘 要: 网络通识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网络课程,为高校通识教育拓展了实施途径,但在真正推行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本文基于相关文献,对网络通识课程从其自。

2、 论新媒体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双重作用 【摘要】新媒体使传统教与学的方式被打破,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双重影响:一方面,它可以开拓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

3、 数学分析微课教学实践和 【摘 要】根据数学分析课程特点,深入开展数学分析微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理念,推进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数学分析。

4、 财政学通识课案例教学法优化 摘要:通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领域有着自身独特的理念及目标,案例教学法是实现这些理念与目标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财政学》通识课案例教学中存在诸。

5、 中职旅游文化微课教学实践 摘 要:在如今的数字化“微”时代,微课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本文结合中职旅游文化课程内容结构,分析微课教学媒介,设计课程内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