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专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论文高职院校学生现状 高职院校毕业论文 高职院校论文 高职数学论文 高职会计毕业论文 高职体育论文

关于高职院校论文范文 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工匠精神培养的困境和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专科论文 原创主题:高职院校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18

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工匠精神培养的困境和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高职院校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高职院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蓬勃发展,市场急需大量具有创新意识、职业素养以及工匠精神的机械人才,但是当前在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没有注重对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行培养.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工匠精神培养当代困境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关解决路径,希望给予我国相关高职院校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工匠精神;困境;思考

工匠精神是实践与观念充分结合而形成文化理念和意识形态,其集人文精神、职业精神、创新精神和专业精神为一体,强调持续深耕、专注严谨、热爱职业、注重细节、追求品质和精益求精的职业伦理,代表了一种行为表现和价值取向.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局势下,对机械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行培养,对促进学生职业发展、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

1 培养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国作为世界制造大国,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具有明显的差距,我国政府要提出要构建创新型社会,人才作为构建创新型社会的重要支撑,只有人才具有匠心意识和工匠精神,才能在工作中精益求精、不断创新.高职院校作为我国输送现代化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需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实现工匠精神与专业技能充分结合,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促进我国经济和创新型社会的发展.

2 当前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工匠精神培养的困境分析

2.1 工匠精神培养表浅化

当前,我国高职机械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对于工匠精神仅仅停留在口号和概念上,更加侧重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锻炼与培养,缺乏对工匠精神教育的重视.同时,高职院校在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中,也没有将工匠精神纳入到教学和体系中,导致工匠精神培养缺少实质内容,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认识停留在表层阶段,对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十分不利.

2.2 培养路径较为单一

首先,机械专业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主要以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规划、专业知识为重点,没有将工匠精神教育融入其中,培养路径较为单一,难以发挥工匠精神的育人作用;其次,教师在专业教学中,也没有将教学内容与工匠精神充分结合,院校更多的是以思政教育的形式,向学生浅显的讲述相关知识,导致学生对工匠精神缺乏深刻的理解;最后,高职院校没有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难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3 师资团队缺乏理念建设

在师资团队建设方面,院校没有将工匠精神作为重要理念,很多教师都是在毕业后直接从事教育岗位,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对工匠精神缺乏直观且深切的理解.在教师缺乏工匠精神培养意识的基础上,也难以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工作.

2.4 校企合作形式主义

学校的功能是教书育人,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多理论知识虽然可以通过课堂掌握,但是实践能力、岗位经验和行业前沿知识需要学生自己去切身实践,通过实践加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感悟.但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只是简单的将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对培养学生缺乏热情和兴趣,导致学生在企业中难以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内涵与精髓,不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工匠精神.

3 培养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工匠精神的相关路径分析

3.1 加强企业、院校与政府的三方合作

新时期下,我国积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独立研发具有知识产权的行业领先产品,而自主创新需要以工匠精神作为基础,我国在提出的《2025中国制造》这一指导文件中,也提出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因此,企业、院校与政府需要加强三方合作,通过有效的交流培养当代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首先,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给予高职院校以政策引导,构建政策工作团队,结合当地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育人政策;其次,高职院校要当地知名企业要构建深度合作关系,通过二元培养、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员工代培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企业实践机会,在职场践行中雕琢学生的工匠意识,养成专注严谨、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职业精神.

3.2 构建校园工匠文化

校园文化对学生可以起到潜移默化感染和熏陶作用,校园文化也是一所高职院校的软实力,关系到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未来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在构建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在校园内部创设浓郁、积极的工匠文化,促使工匠精神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首先,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校内标语、橱窗以及宣传专栏,在学校的园林景观、廊道墙壁和操场寝室等位置,宣传与工匠精神有关的名人名言,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其次,高职院校要积极组织机械专业学生参加工匠精神宣传讲座,邀请当地企业的技术骨干、专家学者以及创业者和企业家,讲述个人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宣传我国机械行业的工匠事迹,加强学生对工匠文化和工匠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创设浓郁的工匠精神环境,实现民族文化传承.

3.3 构建符合工匠精神的师资团队

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是为我国输送具有较强操作能力、创新精神、职业素养的重要基地,其人才培养与本科院校存在本質区别,因此,高职院校要立足于自身的教育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以机械专业的特点为基础,构建符合工匠精神的机械专业师资团队.首先,院校要提升师资团队中的专家比例,加强对工匠精神的研究,提炼其内涵,进而提升院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其次,院校要积极聘请合作企业的技术骨干,聘任其为教师,将机械行业中的最新理论和技术引入到学校中,形成实践与理论充分结合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工匠精神进行培养;最后,院校要对现有教师开展工匠精神教育,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工匠精神的文献和政策,构建教学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的现代化师资团队.

3.4 创新专业教育模式

在工匠精神的指导下,高职院校需要加速对机械专业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首先,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作为工匠精神的宣传和培养阵地,以工匠精神为主导,探索全新的育人模式,将工匠精神与考核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充分结合,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养成专业敬业、耐心专注、一丝不苟、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其次,教师要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的积极作用,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实践环节中,强调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对产品精益求精、对科研精雕细琢、对技术超越创新,切身感受到工匠精神的文化内涵;最后,工匠精神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院校不仅要从机械专业教学方面加强培养,还要将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未来的市场不仅要求人才知识扎实、技术过硬,同时也更加强调人才的道德品质、政治觉悟和理想信念,因此,高校要给予思政教育以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开展工匠精神教育和宣传的重要途径,坚持德技并重、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只有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身体力行,才能促使学生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鼓励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工匠精神逐渐受到公众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工匠精神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对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具有积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以工匠精神为指导,对机械专业育人模式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为我国经济建设输送更多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何瑛,李慧,彭军林.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工匠精神培养的困境与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12):89-92.

[2]王建萍.机械类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与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5):67-69.

[3]张总.如何培养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9):128-129.

作者简介:刘瑞娟(1983-),女,河南安阳人,讲师,工学学士,研究方向:机械、材料.

总结:关于免费高职院校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高职院校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参考文献:

1、 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地方老龄事业向纵深发展,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从数量到质量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瞻性的眼光在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教学上融入更多涉老知识和。

2、 地方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 摘 要:当今时代,就业人数逐年增加,用人单位对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学生存在门槛高、薪资低、就业难的情况,本文旨在。

3、 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工匠精神培养路径 【摘要】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理念。文章从服装与工匠精神着手,介绍了培养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提出了培养。

4、 基于CDIO理念农林院校机械专业生培养模式 摘要:本文将从目前农林院校机械类专业研究生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探讨如何基于CDIO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专业研究生只有具备了。

5、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礼仪素养培养探究 摘要:礼仪素养培养是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其未来职业发展,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意义重大。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总结目前礼仪。

6、 技工院校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师培养 摘 要:本文从当今时代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出发,深入分析了技工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改革方向,阐述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对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