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中国古代礼俗文化之婚姻礼俗论文

关于礼俗论文范文 中国传统日常交往礼俗的历史探源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礼俗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31

中国传统日常交往礼俗的历史探源是关于礼俗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礼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摘 要]中国传统的日常交往礼俗是由古代制度中的“礼”和民间生活中的“俗”两部分组成.“礼”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祭祀活动,逐渐扩展到等级社会中用以区分尊卑贵贱的礼法制度,再延伸到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作为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礼”主要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统治阶级的意志.“俗”则是在普通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活动和日常生活交往中产生,经过不断地积累和发展,世代沿袭,形成了约定俗成的、有章可循的文化形态和生活习惯,它根植于民间生活的土壤之上,又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在传统礼俗的演进和发展过程中,“礼”与“俗”始终在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作用下指导着传统社会人们的日常交往实践.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日常礼俗;历史源流

[中图分类号]G0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15)01-0080-05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的交往,交往是个体之间以情感交流为基础的精神、物质的生产活动过程,文化作为交往的中介因素,必然会催生礼俗的形成.具象的礼俗可能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淡化、损益、变迁、消亡,但是作为总体的礼俗会伴随着社会的主体——人——之存在而生生不息.恩格斯说:“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点,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应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且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1]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了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文化也不例外,因此,要了解中国传统的日常交往礼俗,并对其进行文化的批判和批判的继承,就必须要深入到各个历史阶段的背景中去分析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成过程.

一、中国传统日常交往之“礼”的起源和演进

中国传统日常交往之“礼”具有广博精深的内涵,渗透到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表现形式也庞博而细微,为了能够正确地认识它,我们有必要对它的起源和演进过程进行追根溯源.

(一)“礼”的起源

中国出土的陶器和玉器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这些早期的陶器和玉器最初是原始社会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生产用具,到后来逐渐演变为祭祀礼器和装饰品.《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皆有牲币,各放其器之色.”这些带有图腾纹饰的器物在反映新石器时代客观世界的同时,必然也反映出原始社会人类的主观意识,表明了原始人类已经具有对精神生活的朦胧诉求.新石器时代玉器的大量出土,说明玉器在原始社会的礼器中占有重要地位,明显地反映出当时的原始宗教观念,那些后期的文献记载也确定了古代的礼器实质上有着特殊的宗教功能.

文字作为一种记录历史的符号,其本身构成也从侧面反映出古代社会的人类活动和意识形态.“礼”字繁体为“禮”, 左边“示”旁意为神,右边“豊”为行礼之器,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而致福也”,意即敬神以礼,求神赐福.《礼记·礼运》对礼之起源的阐释是:“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这里所说的饮食指的是祭献神灵的食物,而食物要放在行礼之器里,这就说明礼与古代的祭祀有关.郭沫若也曾说:“礼之起,起于祀神.”

这些足以说明,礼,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巫术,是一种宗教祭祀的仪式,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礼仪活动在当时的人类日常交往活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根据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研究表明,原始氏族社会的根本特点在于,它还没有形成唯物史观所假定的那种上层建筑的划分,亲属关系既是其社会结构的上层建筑,又是基础.他们的宗教是图腾崇拜以至于后来的祖先崇拜,他们的政体就是宗族,原始社会完全是建立在以天然的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部落的基础之上,信奉原始的、蒙昧的“天人合一”的观念.所以,巫术作为原始社会的一种古老的宗教活动,它蕴含着浓厚的神秘色彩和非理性的成分,而非人类自觉的精神产物.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原始人类的日常交往礼仪仅仅停留在混沌的未开化的状态之中,并不表达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方面的意义.因此,这种原生态的交往礼仪并不能算作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理性的日常生活交往活动.

(二)礼的演进

1.古代汉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三礼”.

礼的演化,历经夏、商、周三代,因革相沿,到周公制礼,已趋完备,按《礼记》所说,大礼有300多种,小礼竟多达3 000余种,确实发展到了“郁郁乎文哉”的程度.《周礼》是中国古代礼乐文化最为权威的儒家经典理论,之后历礼无不奉为圭臬,它也是中国传统礼仪制度的最早雏形.《周礼》所载,大多是王者施政设官、安邦治国的制度,其中的礼仪相当繁缛庞杂,大体上可以分为五类:吉、凶、军、宾、嘉“五礼”.吉礼为祭祀之礼;凶礼为丧葬灾变之礼;军礼是与军事密切相关的礼仪活动;宾礼是周天子与诸侯之间以及各诸侯国之间相互遵循的礼仪;嘉礼是喜庆欢会活动中的礼仪.《仪礼》记载的是属于士大夫阶层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的礼仪,其中一些礼节在民间也广为传播,它与民间风俗结合在一起融入人们的日常交往之中.

2.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礼学形成.

春秋时期,周王室建立起的政治秩序虽然存在,但正在走向衰微,各路诸候蠢蠢欲动,越典逾制,各修其礼,周公之礼日废,其时正是被孔子称之为“礼坏乐崩”的时代.孔子为了复古开新,曾修《诗》《书》《礼》《乐》,序《易》,著《春秋》,其间周游列国,教化四方,而且广收门徒,授道解惑,将儒家思想发扬光大,终成集大成者.他的主要思想集中体现在由他的弟子门生集结其言论德行而成的《论语》一书当中.孔子提倡“克己复礼”“仁者爱人”的思想,诸如“不知礼,无以立也”“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等等,这些强调“礼制”和“礼治”的政治主张,在《论语》一书随处可见,体现了孔子对于礼仪的极度重视.荀子尊孔子为圣人,继承儒学而著《礼论》,他明确地强调礼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他说“人命在天,国之命在礼”.但是他也提出了不同于孔子的政治主张.他说:“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天下从之者治,不从者乱;从之者安,不从者危;从之者存,不从者亡.”他认为,因为人生来就是有欲求的,为了满足欲求,就会发生争斗,所以人性是恶的,“礼”的产生主要是为了制约人性中的“恶”,但是这样二者不免就会产生冲突,为了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对礼的遵循必须要诉诸于一种强制性,这就是法.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加以综合,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我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更为重要的是,他提出将法治引介到礼治社会当中来治理国家,对先秦之后的礼制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礼俗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中国传统文化中实用理性的表现与历史作用 摘 要:实用理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精神特质,本质上是一种经验理性,其形成取决于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历史文化背景。实用理性涵盖了国人经世致用。

2、 论中国传统诚信思想历史价值其现代转换 摘要:诚信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它所倡导的求真、求实、守信、重诺的理念,在古代的人际交往和商业活动中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由。

3、 清末降中国传统武术拳种历史演变 摘 要:太祖长拳是中国武术的一个代表性拳种,它与太极拳、红拳、洪洞通背拳、戚家拳等密切相关,素有“百拳之母”的称谓。明代是一个少林棍、杨家枪、武。

4、 中国传统木雕艺术在吉祥寓意题材选取上 摘要:数千年来,对于中国传统木雕艺术在题材的选取上,木雕艺术家根据材料的形状、势态、体量进行针对性的艺术构思,尤其是吉祥寓意题材在木雕艺术中被广。

5、 文创台湾,中国传统艺术再造 台湾,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应该是影影绰绰的历史痕迹和岁月洗礼下的小众情怀。如今,在古旧的老城区里体验创意,遇见美好。市中心的旧厂房改造华山创意。

6、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应用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优秀的文化产物比比皆是,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现代室内设计做到传承传统文化精髓,便离不开中国传统纹样,本文就是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