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民族文学杂志社 民族论文发表 民族文学杂志 普惠金融论文 普刊论文发表 普刊 民族服饰文化论文 民族服饰参考文献 民族服饰论文 民族服饰开题报告 云南民族服饰文化论文2500字 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论文

关于普洱民族服饰论文范文 普洱民族服饰中生态文化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普洱民族服饰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25

普洱民族服饰中生态文化是关于普洱民族服饰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云南民族服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摘 要:服饰能够将一个民族的气质进行最为直观的展示.通过对服饰色彩、裁制、质地和装饰的研究可以对民族文化特质、社会生产特点以及历史演变等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文中从普洱民族的服饰出发,分析其中所蕴含的生态文化.

关键词:普洱;民族服饰;生态特点

服饰,是民族识别的重要依据,更是民族气质最直观的体现.色彩、裁制、质地和装饰是服饰的四大构成要素,其特点和变化反映着民族文化特质、社会生产特点,以及民族历史演变.而普洱少数民族服饰,则更多表现出其自然属性和生态内涵.(服饰是人类特有的文化遗产结晶,是民族历史的活化石.它不仅仅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也是一个民族最显著的外在标志,每一个民族的服饰都是该民族历史文化、美学观念乃至宗教信仰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服饰色彩审美中的生态文化

色彩是生活的动律,是艺术的符号,是服饰美的灵魂.民族服饰中色彩的不同运用,多半取决于自然环境的变化与熏陶,同时显示着不同民族的心理审美习惯和审美追求.生活在普洱市境内的各少数民族,对色彩的喜好也不尽一致,差别很大,形成了各自一统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色彩观,亦是对自己民族历史、宗教及乐居生态的生动再现.

哈尼族是生活在普洱市境内人数最多、居住区域最广、族内支系最杂的民族之一.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居农耕民族,他们把黑色或藏青色视为最高贵的颜色,是最能完美地表达生命本质的颜色.他们认为一切生命都是从黑暗中诞生,最终将又回归到黑暗里去.所以,他们的服饰从帽子(包头)到衣裤,直至鞋的主体颜色都以黑色和藏青色为基调.即使是胸前佩戴的大银环(批索),也要放到染缸里染成青色戴着才觉得美观.哈尼族妇女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姑娘要戴银(批索)才好看,银批索染青了更美丽.”

“三色文化和尚黑品格”是彝族服饰的灵魂,源于远古时期彝人对自然的崇拜.红、黄、黑三色是彝族漫长历史文化的积淀,通过日常习俗,赋予了神秘的色彩.明清彝族以“青绫盖蓝天,红绫铺赤地,黄绫现彩龙等精心地刺绣,绣出红日影”,这也正是彝族传统服饰三色文化审美风格保持至今的原因之所在.

彝人是一个崇拜火的民族,故重视红色.由于战争和迁徙,彝族聚居区往往在交通不便的高寒山区,火和红色不仅有生存神圣之意,更有温暖延续繁殖的功能.服饰的色彩也即是火焰的抽象,取自交相辉映的焰火色彩.彝经记载彝族的母系源于黄水,日月经年,和彝人的传说一样老,故而他们崇尚黄色.日月文化是彝人文化中的“道”,彩云又是日月文化里的元素,且以黄云为美中之美,服饰艺术就大多用黄色来表现云纹.黑色,是彝族人民最为尊贵的颜色.一身全黑为至尊,表示身份的高贵和等级的森严.

景东的彝族阿列支系妇女喜欢穿白衬衣加外套青领褂,腰系绣花围腰,包头以黑色和蓝色的头巾为主,以银耳环为饰,从脖颈处挂银配饰;而蒙化支系的女子服饰以青布包头,在头顶处盖一块蓝色的布为顶巾,腰系以黑色为主调的镶边围腰.衣服外套的主色调一般为黑色、蓝色为主的马甲,内衣一般为从市场上购买的白衬衣或花衬衣.外衣的纽扣男女有别,男子衣扣为单、女子衣扣为双;生活在墨江境内的彝族倮倮泼支系的男子一律穿汉装了,女子则保留较为传统的服饰艺术.妇女的服饰上衣右衽襟衣,衣服上缀满了银稻穗、银鱼、花花绿绿的缨穗和钉满银泡,极为美观.

(二)服饰工序中的生态文化

《纺织史话》中认为中国棉花的种植是从印度和巴基斯坦传入, 云南是最初种植棉花和从事棉纺织的地区之一.在昔日的社会里,生活在普洱市境内的各少数民族的服装都是由自己生产的,他们从寻找棉花地、种棉花、薅棉花、摘棉花、纺棉花、织布、裁剪、制衣、染衣到刺绣都形成了一整套十分完备的生产工艺,大部分民族至今依然完整地传承着这一从棉花地到身上衣的工序.

在佤族传统服饰手工艺中主要是纺织工艺, 纺织工艺最难的是织锦, 织锦在佤族服饰中运用最多的就是在妇女的筒裙上, 她们往往把自织出的有本民族风情特色图案的裙布视为最佳, 制作的是裙和挎包.阿佤山为织锦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运用最多的麻和棉.纺线、染线、织布、缝纫与种植棉花同步进行.

棉织锦的加工历经采花、轧花、弹花、卷筳、纺线、染线、整经等多道工序.麻纺织的加工亦是如此, 经过割麻、剥麻、纺麻、煮麻、洗麻、染麻、整经的工艺流程, 棉、麻线的制作分为用纺锤捻线与纺车纺线两种, 纺锤可随身携带, 在闲暇时间或是出工和收工的路上,都可看到佤族妇女捻线的身影.染线是织锦必做之事, 以天然植物染料为主, 房前屋后种有蓝靛草作染料, 使用量最大的黑色则是将煮好的蓝布或蓝线, 再置于麻栗树皮水内浸染, 即成黑色.一般染色成红、黄、蓝、黑、赭等五个颜色, 红色用虫胶(即紫梗) 作染料, 再加上酸性植物的水汁; 黄色用黄花煮水作染料; 赭色则仅用麻栗树皮熬水, 即可染成.所染颜色以红、蓝、黑三色最为普遍,黄色及赭色较少.有的村寨把白线埋在井边泥塘, 6到7天后会变成淡青莲色.佤族人感谢自然的馈赠,他们越来越从先前对自然的征服心理渐渐过渡为与生态和谐相处的融洽.

哈尼族白宏支系人的男女服饰也都一律是自己制作的,但这一工作全部由妇女承担.现在物流极为方便,流水线上生产出来各式各样的服装物美价廉,充斥着城乡的每一个角落,硬生生地把各民族传统文化因素富集的服装挤出了我们的生活.可贵的是,今墨江县墨埔一带的白宏人至今还在撵棉条、纺棉线、织棉布、种蓝靛草、提靛青膏、染棉布,量体裁衣,年年不倦.而棉花则早已不种了.

把自织自纺的土布量体裁衣制作成衣服后,最关键的就是给衣服染色了,虽然能够染制出藏青色、深蓝色、黑色、青黑色、绿色、淡紫色、紫红色等色彩,但一般的民族只染出黑色、藏青色、深蓝色、海蓝色、灰色等色的布料.

要给衣服或布染色,首要从蓝靛草里提取靛青膏.把采摘回来的蓝靛叶浸泡在陶缸或木桶中,缸、桶中的清水要完全淹没蓝靛叶.经过7-10天左右的浸沤,蓝靛叶便腐烂、发酵.把充分发酵的蓝靛叶捞出,过滤掉水中的渣子后,加入适量的熟石灰,加入时要不停地搅拌使其均匀,两三天后,靛膏就会沉积于底部,倒掉上部的水,将靛膏泥倒入篾箩里,晾干,就获得了靛青膏.

上色是服饰制作的一道工艺.要给缝制好的服饰染色需要靛青膏、草木灰和清酒.

把适量的草木灰倒入缸中,加清水搅拌,使之澄清后过滤掉杂质后,加入一定量的蓝靛膏,让其全部化入草木清水中,而后加适量的清酒,用木棒不停地搅拌,与之均匀.三者混合后,为了使之充分发酵,搁置数天,每天早晚搅拌两次.等到缸中的水完全变成深蓝色时,就可以将准备好的土白布或者缝制好的衣裤慢慢均匀地放入水中浸泡,浸透后,挂于竹竿上晾干.反复数次浸泡、晾干,就染制成藏青色的衣服或布了.

各民族的染艺技术都是根据生产生活中所需要进行染制的,技艺并不发达、也不复杂,只是进行一些黑、蓝和红、黄的染技.黑、蓝体现在布料的染技上,而红、黄则体现在节日及宗教祭祀饮食的染技上.

[参考文献]

[1]钱孟尧.从现象到本义: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宗教意蕴[J].苏州大学学报,2014,(06):174-178

[2]杨婷.云南民族服饰纹样艺术图式研究[D].云南大学,2013.

[3]陈煜鑫.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色彩符号解读[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20-22.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甘肃 张掖 734000)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普洱民族服饰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普洱民族服饰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参考文献:

1、 普洱绿色崛起的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全球视野、世界眼光、人类胸怀,顺应当今世界潮流,准确把握历史大势,提出了以“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

2、 普洱生意经 普洱茶被称为“能饮的古董”,具备“品饮和收藏投资”的双重价值属性,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每到四五月份,普洱茶总能抢得不少“头条”,近两年。

3、 美国非虚构小在中国出版发行对生态文化体系建构 【摘 要】 加强中国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是减缓我国生态危机,修复生态系统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分析美国非虚构小说在中国的出版,阐述生态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4、 民族团结进步和文化软实力建设 [摘要]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之祸,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

5、 普洱古茶园的新问题 茶农玉肯自家开设的“翁基古韵”茶舍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乡景迈山古茶园内的翁基古寨内。这个寨子历史悠久,是布朗族原生态文化保护和传承。

6、 基于DEA方法西北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 [摘 要]本文以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为工具,合理选取指标,实证分析西北民族地区(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综合效率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