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参考文献国际范式 天津大学学术论文的范式

关于范式论文范文 论马克思政治自由观的共同体—个体互构范式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范式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08

论马克思政治自由观的共同体—个体互构范式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范式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金陵科技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南京 210000; 2.空军工程大学 理学院社会科学部,西安 710000)

[摘 要]在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语境中,“共同体”“个体”“社会”“个人”是一系列相互对应并且及其重要的范畴.马克思从语义学与政治学的双重角度出发,揭示了“共同体”与“社会”“个体”与“个人”的差异,同时形成了以“共同体-个体”互构范式为基础的马克思政治哲学体系.“共同体-个体”互构范式体现了主体尺度和客体内容、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马克思的政治自由观以“共同体-个体”互构范式为平台,呼唤人的主体性,阐明人的“共同体”属性和共同体的有机性.“共同体-个体”互构范式既使得马克思的政治自由观呈现出一种独特性,又充分体现了马克思政治自由观鲜明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诉求;既是深刻理解和总体把握马克思主义精要的一个崭新视角,也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彰显公民和党员的主体地位;健全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强化公民社会的建设,使政治化由上而下的推进转为上下的双向建构和良性互动,为中国特色政治发展提供新的路径导向.

[关键词]马克思;政治自由;共同体;个体;社会;个人;互构

[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15)04-0009-04

在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语境中,“共同体”与“个体”是一对相互对应并且及其重要的范畴.马克思从语义学与政治学的双重角度出发,揭示了“共同体”(或者称之为联合体、共同存在物)与“社会”“个体”与“个人”的差异,形成了以“共同体-个体”互构范式为基础的马克思政治哲学体系.马克思的政治自由观以“共同体-个体”互构范式为基础,充分展现了政治自由思想的有机性和生命力.“共同体-个体”互构范式既使得马克思的政治自由观呈现出一种独特性,又充分体现了马克思政治自由观的鲜明立场和价值诉求;既是深刻理解和总体把握马克思政治思想精要的一个崭新视角,也对突破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瓶颈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 “共同体”“社会”“个体”“个人”在马克思政治哲学语境中的差异性解读马克思对诸多概念的甄别和分疏不仅体现了他治学态度的严谨,而且还体现了他对以往一切旧哲学范畴下的历史观的扬弃,这种“有意”的分离和当时德国社会充斥着思辨哲学与伪哲学的氛围密不可分.马克思说:“他们在幻想、观念、教条和想象的存在物的枷锁下日渐萎靡消沉,我们要把他们从中解放出来.”[1]3

马克思的“共同体”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其一,马克思的“共同体”并非过去的“共同体”.因此,马克思指出:过去的共同体“对于被统治阶级来说,它不仅是完全虚幻的共同体,而且是新的桎梏”[1]63.其二,马克思强调共同体与共产主义紧密相连,这既说明了共同体存在的条件性,同时也说明了共同体的政治理想和价值诉求.“在真正的共同体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2]共同体是共产主义的共同体,共产主义意味着国家和阶级的消亡,因此,共同体超越了私有制条件下虚假共同体的阶级性,具有普遍性和无阶级性特征.其三,马克思的共同体关注“普遍”的人的生存和发展,探究“一般”的人的基本生存方式,回答在何种程度上,什么样的共同体才能够使人从一种生存状态转向本体上的存在状态(自由的生活),以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那么,在马克思的政治哲学语境中,“共同体”是否就是“社会”?显然不是[1]3.马克思熟知国民经济学家们对于“社会”概念的理解和用法,因此,马克思强调:“在国民经济学家看来,社会是市民社会,在这里任何个人都是各种需要的整体,并且就人人互为手段而言,个人只为别人而存在,别人也为他而存在.”[3]134因此,在马克思看来,“社会”只有在社会学语境中强调“社会形态”这一范畴时,才具有普遍意义.在政治学语境中,社会被赋予了和真实共同体相对立的贬义色彩.一言以蔽之,在马克思看来,“真实共同体”又联又合,而“社会”和“虚假共同体”以利益为纽带,要么联而不合,要么合而不联.

马克思对“个体”与“个人”概念的区分,在思维方法上和其对“共同体”与“社会”概念的甄别大同小异.马克思对于“个体”(或者说单个人)这一概念的使用是与“类”或者与“共同体”抑或与普遍意义上的“社会”、总体等概念相对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马克思使用“个体”这个概念是不仅要强调个体的社会性——“个体是社会存在物.因此,他的生命表现,即使不采取共同的、同他人一起完成的生命表现这种直接形式,也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和确证”[3]85.更重要的是强调个体联合的重要性——“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3]85.

同样地,马克思扬弃了德国古典哲学的遗产,指出了“有个性的个人”和“偶然的个人”之间的差别,“不是概念上的差别,而是历史事实”[1]67.在德国古典哲学中,“个人”这一概念已被用来明晰地指具有“自我意识”的个人.在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语境中,“个人”既是指在市民社会中感性的、个体的、直接存在的人,也是指在政治国家中“抽象的人”“人为的人”“法人”.同时,市民社会中存在的个人比在政治国家中存在的个人更为具体、现实,并且构成后者赖以存在的基础.而不论是市民社会中的“个人”,还是政治国家中的“个人”,实质上都不过是一种“阶级个体”——“他们不是作为个人而是作为阶级的成员处于这种共同关系中”[1]66.

如此,马克思通过对一系列概念的分离与扬弃,逐步形成了其“共同体-个体”互构范式的雏形,这个范式既体现了马克思和包括德国古典哲学在内的一切旧哲学划清界限、批判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巨大决心,也成为其呼唤无产阶级革命主动性、构筑无产阶级自身解放的强大的思想武器.

二、“共同体—个体”互构范式的理论品质

为了进一步批判德国哲学从“天国降到人间”的思维范式,以及德国的“哲学英雄们”令人啼笑皆非的思想兜售,马克思的“共同体—个体”互构范式以 “人间升到天国”的考察方法、追求主体尺度与客体内容、个体发展与共同体发展的辩证统一展示其科学性以及强大的生命力.

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范式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生态正义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生态文明观念的主要渠道。马克思提出的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生态正义的制度保障以及人民群众是。

2、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工作实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

3、 公益性真人秀节目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践行现状 【摘要】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和影响下,电视媒体媚俗化、娱乐化倾向越发明显。在这股势头下,公益性真人秀节目异军突起,试图以正能量使电视媒体舆论引导。

4、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继承和 摘 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生产于全体马克思主义工作者中,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的思想观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表示新闻工作要从自身发展的实际规律出发,新闻。

5、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美丽中国建设 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现状,美丽中国是在深入研究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及新的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判断。要想更好地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人。

6、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当代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当代价值;运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多极化以及通信科技化的时代背景下,新闻事业同样迎来自己蓬勃发展的春天。新闻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