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中学课程辅导杂志 中学教学参考杂志 中学化学杂志 中学化学期刊 中学语文杂志社 中学历史教学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专科论文目录 中学教育毕业论文 中学体育课改论文 中学英语课堂中师生互动参考文献 中学历史期刊 中学科学论文题材

关于芬兰中学论文范文 走访芬兰中学,我们从世界第一学到什么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芬兰中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05

走访芬兰中学,我们从世界第一学到什么是关于芬兰中学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芬兰中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去芬兰之前,我雄心勃勃地准备揭开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教育”的秘密.各种国际排名一再验证,这个北欧小国,却摘下了教育超级大国的桂冠.最权威的是经合组织(OECD)每隔三年发布一次的国际学生评估(PISA).2000年以来,在对70多个国家的15岁学生的数学、阅读和科学三项能力的PISA评估中,芬兰每次都名列前茅.

更具颠覆性的是去年底一则关于芬兰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新闻:“我们的孩子还在上补习班,芬兰人却决定颠覆学校教育,废除分科教学.”虽然芬兰教育委员会随后做了澄清——并未废除分科教学,而是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跨学科学习”上——但这一目标的前瞻性仍令人瞩目.

为了找到芬兰教育的秘诀,我准备挑选那些“最好的学校”.我去询问芬兰驻华大使馆科学与教育参赞米卡(Mika Tirronen),请他推荐位列芬兰中学排行榜上的前几位.没想到米卡说,芬兰的学校都是公立的,设施均等,也没有成绩排名,并不存在所谓的NO.1.我将信将疑,又去找芬兰教育系统的朋友打听,他们也和米卡同样的说法,并且告诉我一个惊人的数据——芬兰学校之间的成绩差距极小,所谓的“好学校”与“差学校”的成绩只相差5%.也就是说,不论一个孩子是在赫尔辛基的中心还是偏远的拉普兰,他所接受的教育始终是均衡的.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比在PISA评比中名列榜首更加令人震撼的成就,尤其是联想到我们这两年所做的全球中学考察系列报道:第一站是英国,我们探访了十所最负盛名的公学(Public School),它们堪称600年的英国教育活化石,在历史大宅和黑色燕尾服里践行着一整套绅士养成法则,被传统塑造,也塑造着传统;第二站是美国,选取了美国东部地区排名最高的近十所私立高中,那里是新一代精英的培养高地,拥有上千英亩的校园,全球性的视野和经历,更有博雅和多元的教育目标.

尽管这些教育成就让人目眩,但有一个问题被有意无意地淡化了,那就是这些学校都是教育双轨制下的顶尖私立学校,属于占据金字塔尖百分之几的精英教育.如果我们离开这个被阶层、财富和成绩隔离的“理想国”,进入英国和美国的公立中学,就会面对巨大落差.事实上,无论是呈现在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坚强吗?》中的英国公立学校面貌,还是我们曾去拜访的纽约北布朗克斯公立高中周边的安全问题,都令人忧心忡忡.

那么,芬兰是怎么做到既卓越又平等的呢?其中的秘诀并非一目了然.我一开始想当然地认为,这背后一定来自高福利社会的巨额投入.但据统计,芬兰纳税人的公共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6%,略低于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平均支出,更低于美国的7.6%;那是芬兰教师的收入更高?事实上,他们比美国同行的收入要低约20%;或者他们的孩子学习时间更长,成绩竞争更激烈?其实不然,芬兰儿童从7岁开始上小学,比一般的国家都要迟;一、二年级学生每天不超过5节课,三至九年级不得超过7节,每上45分钟的课就自由休息15分钟;学校很少考试,几乎不布置家庭作业;学生成绩不进行公开排行,教师和学校也没有与成绩挂钩的激励机制.

事实上,芬兰教育优越性的答案,就隐藏在它的差异性中,在它与上世纪80年始的“全球教育改革运动”的背道而驰之中.仍在席卷全球的一系列教育改革目标借鉴了商业管理模式,例如测验责任制,以成绩为基础的薪资,以及基于数据的管理.波士顿大学林奇学院教授安迪·哈格里夫斯(Andy Hargrees)认为,美国在过去20年中一直在坚持不懈地奉行这种激素式的教育改革,包括小布什政府的“有教无类计划”,奥巴马的“奔向顶峰计划”,充斥着自上而下的干预,市场机制的评价,经营不善的学校纷纷倒闭,新兴学校广泛设置,但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如今,这些政策带着更强悍的决心与力道,换汤不换药地继续执行.

芬兰则反其道而行之,它的教育体系不依赖标准化课程、高风险学生测验等对学生未来有重大影响的成绩责任制度,而认为学生的内在动力才是促使教育系统巨大转变的必要条件.可以说,芬兰经验更关注平等与合作,而不是抉择与竞争.

目前担任哈佛教育学院客座教授的芬兰教育专家帕思·萨尔伯格(PasiSahlberg)曾主导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教育改革,他认为,芬兰教育的独特性根植于芬兰社会价值观中,人们普遍认为教育是一種公共利益,如基本人权一般受到宪法保障.平等,是上世纪60年启的芬兰教育改革的基石.因此,芬兰没有公立与私立的二元教育体系,芬兰的教育都由国家出资,也不会让教师薪资取决于学生的测试成绩.

抛开各自不同的教育体系,芬兰教育带给我最大的启发,其实是它的“简单”.它让我禁不住思考,中国家长、学校和社会对教育日益焦虑的心态,是不是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到底什么才是教育最根本的目的?

初到芬兰的时候,我期望找到最新的教学法,最先进课堂教学技术,以及让人艳羡的校内设施.我想,“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应当给予教师和学生这些条件,但当我们去探访了多家芬兰中学后,却没有发现多少这样的东西.

事实上,那些校舍大都建了几十年,朴素得甚至让人怀疑走错了.我慢慢意识到,新颖的设施装备固然好,但更根本的是,如何创造一个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环境.

芬兰教育一系列影响因素中最宝贵的,是教师.在芬兰,教师是最受推崇的职业,甚至超过了医生和律师.这不仅是因为收入水平,事实上,芬兰教师的薪资仅略高于芬兰平均薪资,与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相当.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芬兰文化中是“开拓者”,关系到心智建设、认同建构,享受着整个社会的尊敬和信任.教师职业吸引着最聪明的学生,而且都具备硕士以上的学历,因为芬兰人认为,教师必须是“研究型”的,他们有能力学习,才有能力创新教学,教育才会不断提升.也因此,教师被给予最大的教学自主权,在课程纲要范围内,要教什么,怎么教,用什么教科书,都由教师自由选择.

帕思·萨尔伯格将芬兰在教育方面的独特思维总结为“少即是多”.他认为,芬兰人在处理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背后,往往蕴藏着“小思维带来大不同”的想法,教育也是如此:

教得越少,学得越多.传统理念认为,只要增加授课时间和强度,学生就能够有所成长.芬兰挑战了这一观念.芬兰的入学年龄是七岁,每天在校时间更短,家庭作业也采用最少原则,时间很少超过半个小时.而国际比较研究表明,芬兰学生更少学习焦虑与压力现象.相应地,教师的授课时间也较少,从而有更多时间参与教学改善中去,也更能提升个人的专业水平.

考试越少,学得越多.在目前的全球趋势下,竞争、选择、更多考试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必要条件,标准化测试成为风潮.但芬兰人认为,当教师身处在高风险测验的环境下,必须重新设计教学方法,提高考试科目的有限性,让教育沦为压榨学生脑力的工具.因此,芬兰唯一的高风险测试就是高中毕业会考,平时教师可以专心发展教学,不用经常受到考试或者评价的困扰.

越多元,越平等.一方面,无论儿童在哪里长大,都能免费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接触到高素质的教师,遵循平衡的课程大纲,享用免费的午餐.另一方面,帕思·萨尔伯格说,在1995年加入欧盟以后,芬兰的文化与族群多元成长速度比任何其他欧盟国家都快.为适应这一情况,老师会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兴趣与族群特质授课,以在多元文化与复杂社会背景下维持卓越且平等的教育环境.

我们在芬兰的8月底,正好是它夏天的尾声,太阳高悬的大街上竟有些冷清,很多人都还在森林里的夏日小屋和湖边的船上度假.夏天如此热烈而短暂,几乎像一个奇迹的降临,而不久之后,他们又将沉入八个月漫长而黑暗的冬天,经历有如鸿沟一般的巨大变化.这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心理状态.长久生活在其中,很容易让人感受到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我想,芬兰人的教育观其实也是回归自然,去顺应人的生理、心理与成长规律吧.

总结:这篇芬兰中学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参考文献:

1、 芬兰教育是如何做到世界第一的 现在很多人以及媒体都把芬兰作为教育“世界第一国家”来对待,但在2000年以前,这几乎不可想象。那时候,可能不会有人认为芬兰的教育系统是全世界最出。

2、 农村包围城市,华龙方便面年产量跃居世界第一 33岁押上全部身家,他用9年时间占领农村、包围城市,一举卖出80亿包方便面,他是华龙集团的创始人,范现国。1994年,方便面进入范现国的视线,。

3、 戴庆忠30年写出世界第一部电机史 近日,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情报老专家戴庆忠先生撰写的鸿篇巨制——《电机史话》由清华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电机史话》堪称当今国内,也可以。

4、 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四年世界第一 本刊讯 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14年我国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受理发明专利92 8万件,同比增长12 5%,申请量。

5、 陈老走了,此这个世界上少了一个忠实人 2013年11月30日,当时还在读大三的我有机会带着自己的首部长篇小说作品去见陈忠实先生。我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娃娃,能有机会与大师见面,这对于一个。

6、 整体感知,上好阅读课第一步 整体感知是语文阅读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第一步。走好这一步,对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把握脉络情节,初步感悟作者思想感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