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爱学生身心健康的论文 关爱艾滋病论文 关爱社会论文 关爱学生的论文 关爱英模论文 关爱学生相关论文2000字

关于关爱论文范文 中国古代儒、道、释三派关爱万物众生思想比较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关爱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04

中国古代儒、道、释三派关爱万物众生思想比较是适合不知如何写关爱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关爱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关爱万物众生是古代生态伦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内容,该文从此出发,比较分析了儒、道、释三个流派在这方面的态度和观点,分析探索了其各家在相关思想上推论方式的差异: 儒家人类中心主义的等差之爱,把万物作为人类道德关怀的对象, 是为了体现人的“仁”德; 道家是自然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是泛爱主义万物众生平等的伦理观, 是一种对宇宙本性、自然本性的体认而生的较为彻底的万物平等观; 彻底的万物平等观集中体现于佛教对生命本身的普遍的、深度的敬重之中.

【关键词】 万物众生平等;主客关系;人类中心义;自然中心;生命共同体

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儒、道、释三个流派中,而关爱人之外的万物众生是其生态伦理有的思想内容,从总体上来看,其关爱万物众生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但深入分析,细心领悟,我们会发现各家的相关思想有着实质性的差异,这集中表现在,其一,对主客体关系的认知不同;其二,对为什么要关爱万物众生的推论方式不同,其三,最后导致对万物众生平等认同度不同.

一、儒家人类中心主义的等差之爱

从整体上说,儒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认同主客一体,但凸显人的主体性,强调万物莫贵于人,因而儒家并没有真正形成万物众生平等观,其生态伦理基本上是基于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出发点.

首先,儒家从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出发,认同包括人在内的自然万物均为“天地”所生,进而从这一思想出发提出“万物一体”的理念,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1]这样,“天人合一”和“万物一体”的理念,就为儒家的“爱人及物”的“等差之爱”生态伦理观奠定了本体论意义上的基础.

然而,儒家的“天人合一”从形式上完成了主客合一,但领悟其思想内涵我们会发现,儒家在表述人与天(自然)的关系中过度强调人的主体性,这主要表现在:其一,儒家的伦理主流上是一种“心本体”的伦理学说,即使是以“理本体”出现,也是一种“心性”的外化.换句话说,儒家是以“仁”、“义”等德性、“心性”为出发点,从“我”出发构筑起其伦理体系的,这本身表明了儒家领悟人与外界关系时强烈的主体意识;儒家虽然也认同人与自然在本性上有着一致性,甚至认为“心性”来自于“天性”,“人道”与“天道”相通,但总体上,儒家的“天”常常是“心”的外化,孟子就曾提出以德知天的道理,在《孟子·尽心上》中指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可见,“天道”也往往是其人伦道德的“外化”,而且自然之天需要人为其“立心”,这时自然已经被客体化、对象化.

其二,儒家虽然主张“万物一体”,但其对“万物一体”的表述更加强调人的主体性,例如,宋朝程颢的人“与物同体”的境界,就是从万物一“理”的思维出发,构造了以人为天地万物之心,以心为天地万物之仁的“天人合一”论,[2]明确了人在自然中的主导地位,以及万物人为贵的思想.《尚书》中有“惟天地,万物之母,惟人,万物之灵”( 《尚书·泰誓》)之说,表达了人高于自然万物的观点.荀子也说与草木、禽兽相比,人“最为天下贵也”(《荀子·王制》).而张载主张人要“为天地立心”, 将人定位为天地之心, 这就决定了人对待万物的基本立场,即一方面人是万物的主导者,而另一方面人要为自然万物承担道德责任,[3]这已经很接近有环保主义色彩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儒家伦理观上的这种强烈的主体意识,使其难以消解主客对立,使其不可避免地将人之外的自然万物客体化、对象化.

与上述儒家伦理观的特性一致,其“爱人及物”的推论方式正是由内到外,由近及远,从人(主体)的“心性”体悟出发的延伸过程.儒家伦理观的核心就是仁爱,其仁爱扩展是由对诸如“恻隐之心”等“心性”的反省而完成的,通过由己及人,由人及物,将仁爱从家庭推及社会,又进而扩展到天地万物,这种仁爱由“我”向外的延展过程表现出明确的亲疏有别和等级差别.孔子解释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在他看来,仁爱的自然基础就是人类的“亲亲”之情.孟子提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也明确了“爱物”是“爱人”的延伸;而宋代的张载,则视天地为万物之父母,既然如此,就应当“胞民物与”,做到爱人爱物,但这也是“最为天下之贵”的人类为天地立心”的道德实现的需要.

由于儒家思想家总体上强调人为贵,其意识中事实上已将外部世界客体化、对象化,其对外界之爱,尤其是对非人类自然物之爱,本质上是一种“居高临下”爱,是主体对客体的惜惜怜悯之爱,这种仁爱的付出更多地是人的“德”性完善的需要,换句话说,儒家之仁爱关注的重心不是“爱物”本身, 而是人的道德完善, 把万物作为人类道德关怀的对象, 是为了体现人的“仁”德.

概言之,由于儒家并不完全认同自然之物是有自在价值的主体,当然就不认同万物众生平等,这最终导致其生态伦理观止步于“爱人及物”的等差之爱的道德高度,这正是其在生态伦理观上与道、释两家的根本区别.

二、道家自然中心主义的泛爱伦理思想

道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消弭了主客体的对立,甚至模糊了主客体的差异,其思想中充满了回归自然的精神追求,因此,道家的生态伦理观是一种典型的自然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是泛爱主义万物众生平等的伦理观.

首先,老子的“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老子》),以及“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老子》),从开始就将天、地、人并列,以道、天、地、人“四大皆贵”的观点为万物平等奠定了本体论意义上的基础.[4]这在人与天地自然的关系上,即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上完全消解了主客对立,甚至模糊了主客之间的差异性,或者已将人与自然视为一种互为主客的关系.而庄子的思想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以回归自然为出发点的,他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同一”,甚至完全消弭了人(主体)与天地自然(客体)的差异性,这是一种通过人对自然的体认与回归而完成的主客合一,这种主客合一在生态伦理观上的积极意义在于,其在本论上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本性上确立了万物众生平等.

总结:这是一篇与关爱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儒、道、法的内圣外王之道 摘要:先秦儒、道、法三家的“内圣外王之道”可分别概括为“智仁合一”、“明德合一”、“德功合一”,并可归为两种路向——“外学知识”(儒)、“内修心。

2、 儒、道哲学生态观之比较 摘 要: 儒、道对哲学生态问题有诸多相通之处,然其相异点也是明显的。从哲学生态本体观上说,儒家之根本点是“生”,“生”体现了儒家对生命本源性的理。

3、 美欧应对中国崛起理论、战略和互动 [ 本文系外交学院“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国家级重点学科项目“美欧对中国崛起的认知与战略互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4、 中国碳排放、能源消耗和出口贸易实证 [提要] 利用中国1960~2013年样本数据,运用Toda-Yamamoto检验程序,对中国碳排放、能源消费和出口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计量研。

5、 恕之道对中国古代法律文化影响 摘要:以恕之道为基本内涵的儒家伦理法则,是中国古代几千年封建法律体系的思想主流,其在西周显现,春秋战国时期理论体系逐渐形成,汉时确立中国古代封建。

6、 中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就业效应 摘要:以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估计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中国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城镇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