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生态旅游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题目 世界哲学杂志 生态经济论文 马克思哲学论文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3000 关于竺道生的哲学论文 哲学和爱情观小论文 论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论文 生态哲学论文 关于苏格拉底的哲学论文道客 关于竺道生哲学的论文

关于道哲学生态观论文范文 儒、道哲学生态观之比较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道哲学生态观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23

儒、道哲学生态观之比较是适合道哲学生态观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生态哲学观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 儒、道对哲学生态问题有诸多相通之处,然其相异点也是明显的.从哲学生态本体观上说,儒家之根本点是“生”,“生”体现了儒家对生命本源性的理解;而道家则突出道的实在性、本原性和万物生成过程的自然性.从生态价值观上说,二者都认识到自然的价值,尊重自然的价值,然其相异之处在于:儒家主张“人为天下贵”,人能“参天地,赞化育”;强调“和谐”,认为“万物并育”而“皆得其宜”;主张“仁民爱物”,强调以人和人之间相亲的原则处理人际关系.而道家则在自然为本的基础上看待自然的绝对价值,主张“和道合一”、“人和天一”,强调“道法自然”.

关键词: 儒家;道家;生态观

大约从十六世纪始,人类就进入了为工业化而努力的时代.随着一百多年来工业文明步伐的加快,科学技术的猛进,人类在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造成了人和自然关系的高度紧张.当人类在欢呼自己对自然界的每一个胜利的时候,危机却无情地降临了.人类对水、空气、土地的需求和无限度开发利用,已经消耗了地球上近三分之一的可再生资源,但地球却不能及时得以补给,于是导致了森林资源逐渐在缩量、土地日渐沙化,空气和水源严重污染以至使洪涝和干旱交替频繁发生,由此也带来了物种的大量减少.当生态的恶化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存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敬畏我们的古人,他们在地球并没有出现严峻生态紧张的情况下,早已在思考自然生态的问题,思考如何建构人和自然和谐关系的问题.早在春秋末期产生的儒、道诸家那里,都对此进行了有价值的思考.重要的是,儒家和道家关于自然生态观的思考,不是在现实生态危机威逼之下的权宜之虑,而是带有在天地万物一体化基础上的本原性思考.

儒、道两家对生态问题虽然有诸多相通之处,但是其相异之点还是比较明显的.本文试图探讨其同中之异,以期揭示儒道哲学生态观和其各自哲学观的内在关联和二者在相同的问题意识指向上所持的不同方法和视角,从而为我们今天关于生态问题的思考提供借鉴.哲学生态观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本文着重就儒、道两家的生态本体观、生态价值观,做一点比较,以就教于同仁.

一、生态本体观之比较

存在问题是哲学的根本问题之一,它关注的是宇宙万物何以存在,即存在的方式和根据等问题.生态存在当是指人的生存环境对于人的生命存在来说何以才是合理的状态,此涉及到人和万物的关系.如果宇宙间没有人类,宇宙无所谓生态问题,也无所谓生态文明的问题.在生态观问题上,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儒、道两家既有其相通之处,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相通之处在于,二者都能把人和宇宙联系起来思考生态问题,即都在天人合一的理路上思考生态问题,都注意到人的活动的目的性和规律性相统一的问题.但是二者的差异也是有的,表现在:

(一)儒家的生态本体观的根本点是“生”,而道家生态本体观的根本之点是“道”(自然).

“生”是涉及生命创造和生命过程的概念.从一般意义上说,儒、道两家都重视这一问题,但是,儒家是以“生”为其生态哲学的根基,诸多生态问题皆由此而引发;而道家认为宇宙相对于人的生态方式是合“道”, “生”仅被视为万物基于道的生成过程而已.在道家看来,道的本性是自然,故自然是万物根本的存在方式.

儒家将“生”定位为万物的根本存在方式.《易传》:“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认为天地万物最根本的特性(德)就是“生”,这个“生”表征着“生命存在及生命创造的内在联系”[1].“生”包括生出的原发性、生养中人的参和性以及生长过程的变化、更新等生命性意义的展现,体现了儒家对生命本源性的理解.儒家所理解的“生”,是在人和自然的内在关系上说的,如《五经正义》孔颖达释“天地之大德曰生”,说:“欲明圣人同天地之德,广生万物之意也.言天地之盛德,在乎常生,故言曰生.若不常生,则德之不大.以其常生万物,故云大德也.”这里所说的“大德”是指根本的特性、本性.一方面,人是天地所生,自然界对于人的生命存在有着决定性意义;另一方面,是说圣人和天地其性相通,天地根本之特征(盛德)在于“生”,圣人也有敬畏自然生命的本性.可见,“生”之德是在天人互动中实现的.又说,“日新之谓盛德”,韩康伯注:“体化合变,故曰‘日新’”.《正义》释曰:“圣人以能变通体化,合变其德,增新,是德之盛极,故谓之盛德也.”就是说,宇宙之所以能发生日新之化,是因为圣人能够“变通体化”“合变其德”,参和了其 化的缘故.“生生之谓易”,《正义》释:“生生,不绝之辞.阴阳变转,后生次于前生,是万物恒生,谓之易也.”“生生”,张载曰:“生生,犹言进进也.”(《横渠易说·系辞上》)是说宇宙不绝如恒的阴阳转化是持续不已的过程,所以“生”是宇宙间永恒的原理,这个永恒的原理谓之易.这一永恒易理的核心,正在于揭示宇宙在天人互动中的万物生生之理,体现了儒家对自然生命连续性和无限性的认识.“生”在儒家这里,不单纯是一个纯粹自然哲学的问题,而涉及到“自然界对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究竟何在的问题.”[2]显然,“生”在儒家这里是作为人和自然联系的纽结而出现的概念.

儒家吸收了阴阳家的观念,从阴阳之气循环不已的流行来说明“生”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存在状态.《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按照朱熹的解释,其所说“一阴一阳”指“阴阳气也”,即是就气的两种对立的属性和力量上说的.而“道”是就阴阳之气“循环而不已”的过程上来说.(参见《朱子语类》卷九五)这是说,阴阳之气交替运行,循环不已,才有万物的生成.《易》在这句话之后接着说“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易》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故“继之者善也”.“继善”是一阴一阳之气交替运行,循环不已所表现出来的生生不息之理.又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故“成之者性也”.是说人和物都是在阴阳之气运行变化过程中获得了自己的规定性的,故说“成之者性”.以往我们多是从人性论方面理解这句话,其实这是不准确的.朱熹说:“这一段是说天地生成万物之意,不是说人性上事.”(《朱子语类》卷七四)可见,儒家认为,由于基于阴阳之气运行的“生生”,才使人和物得以形成,从而有了自己的规定性遂成为自身,故“生”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存在状态.

总结:本论文主要论述了道哲学生态观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儒、道、法的内圣外王之道 摘要:先秦儒、道、法三家的“内圣外王之道”可分别概括为“智仁合一”、“明德合一”、“德功合一”,并可归为两种路向——“外学知识”(儒)、“内修心。

2、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历史演进 【摘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有着丰富的内容,特别是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时代价值又重新受到世人关注。关于历史演进的研究主要沿时。

3、 佛、道之争众生世界 我们知道,《西游记》世界里主要涉及佛、道两大教派。《西游记》开篇:“天生石猴,惊天动地。”这里小说写下玉帝的反应是:“天下方物,乃天地精华所生,。

4、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美丽中国建设 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现状,美丽中国是在深入研究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及新的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判断。要想更好地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人。

5、 两宋之际诗、道冲突和平衡 [摘 要]两宋之际的一些诗人,既潜心于诗艺,又精研理学或禅学的心性之“道”。而要专意学“道”,则需摒除世虑及文字牵绊;对于诗人来讲,这意味着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