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马哲论文 大学生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马原论文 马丁路德的英语论文 同济马基论文 第欧根尼杂志 马尔科夫链论文 马云论文题目

关于尼各马可伦理学论文范文 尼各马可伦理学看亚里士多德中庸德性观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尼各马可伦理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03

尼各马可伦理学看亚里士多德中庸德性观是适合不知如何写尼各马可伦理学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尼各马可伦理学 pdf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提出了中庸德性观.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庸的德性成了稀缺品.本文从中庸德性观重要诉求、价值取向入手,讨论其对今日中国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庸;德性;意义

中图分类号:B502.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085-03

我们的时代有许多值得我们惊喜的进步,但所有的惊喜和进步都无法抵消我们精神上的萎靡.难怪卢梭会认为正是因为人类拥有自我发展的能力才逐渐发展出其他的能力,而“不幸的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天生的无限发展的能力正是我们不幸的根源”[1].因为在他看来,自我完善不是人性的完善,而是指人的进化能力的完善,人由这种能力所获得的一切,足以使人“堕入禽兽不如的状态”.确实,世俗社会物质的进步并不必然促进美德的发展,人欲横流往往忽视了美德的培育和形成.所以在今天,我们再次捧起这本对人类精神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理论资源和思想养料的不朽之作——《尼各马可伦理学》(以下简称伦理学),正是为了从中找回对德性力量的确信.

一、亚里士多德“中庸”德性观的内涵

在古代西方哲学中,亚里士多德首先倡议“中庸”,他的德善,就是中庸取向的行为.可以假定,中庸是他整个道德哲学的重点[2].亚里士多德伦理学说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思想是中庸之道,而且这种中庸之道不仅限于伦理学,也是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一个核心原则.他总结希腊人的生活之道,认为无论在个人行为还是在城邦生活中,过和不及都不合乎理性,也不能培养善行,进而达到幸福.“道德德性同感情和实践相关,而感情和实践中存在着过度、不及和适度.例如,我们感受的恐惧、勇敢、 、怒气和怜悯,总之快乐和痛苦,都可能太多或太少,这两种情形都不好.而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场合、对于适当的人、出于适当的原因、以适当的方式感受这些感情,就既是适度的又是最好的.这也就是德性的品质”[3].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每个极端都是一种罪恶,而每种德行都是两个极端之间的中道.当然,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选定两个极端,“有一些行为和感情,其名称就意味着恶,例如幸灾乐祸、无耻、嫉妒,以及在行为方面,通奸、偷窃、谋杀.这些以及类似的事情之所以受人谴责,是因为它们被视为自身即是恶的,而不是由于对它们的过度或不及.所以它们永远不可能是正确,并永远是错误”[4].所以,中庸是在合适的极端之间寻求的中道,而不是无原则的妥协和无是非观.亚里士多德竭认为,在恐惧和自信之间是勇敢,过度自信就变成鲁莽,过度恐惧又自信不足,所以勇敢是怯懦和鲁莽之间的中道.磊落是放浪和猥琐之间的中道,不卑不亢是虚荣和卑贱之间的中道,机智是滑稽和粗鄙之间的中道,谦逊是羞涩和无耻之间的中道.“在钱财的接受和付出方面的适度是慷慨,过度和不及是挥霍和吝啬”[5].“挥霍是在给予上(而不是在索取上)过度,在索取上不及.吝啬则是在给予上不及,在索取上过度.但给予和索取在这里只是就小事情说的”[6].名誉和不名誉的中道是淡泊,过度了就叫做好名,不足了就叫做自谦.这种中庸之道是对希腊人传统思想的总结.公元前6世纪诗人福季里特在祈祷诗中写道:“无过不及,庸言致详,生息斯邦,乐此中行.”[7]雅典执政官梭伦则认为,中庸就是防止极端,主张“自由不可太多,强迫也不应过分”.

亚里士多德是最系统、全面、反复论证这一中庸之道的哲学家,他的许多见解和儒家经典不谋而合.孔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也就是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标准,它是一个最佳尺度,但长久以来没有什么人能够掌握这个尺度.另据《中庸》记载:“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小人而无忌惮也.”此外,在“过犹不及”、“矫枉过正”等思想中都体现出对中庸之道的偏好.可见中庸之道至少在当时是带有普遍社会意义的为人治世之道.

从这种中庸之道的原则出发,亚里士多德系统、全面地论述了君子的为人之道.比如如何对待友谊、仁爱、幸福等,其中关于君子的“大度”的论述尤其具有现实意义.大度是和“重大”事物相关的品质,“一个大度的人是自视重要,也配得上那种重要的性的人.因为超过自己的配得而自视重要的人是愚蠢的,没有一个有德性的人这样愚蠢和可笑等一个自视重要,却配不上那种重要性的人是虚荣的,尽管不能说所有自我估价过高的人都是虚荣的.自我估价低于其配得的人,无论其配得是重要的、中等的或低等的,只要他的估价低于这配得,则是谦卑的”.“既然大度的人配得最多,他必定属于最好的人.因为一个人越是好,他配得的就越是多;一个人如果最好,他就配得最多.所以,真正大度的人必定是好人.而且,大度的人似乎对每种德性都拥有的最多”[8].“同大度的特别相关的重大事物主要是荣誉和耻辱.他对于由好人授予的重大荣誉会感到不大不小的喜悦.他觉得他所获得的只是他应得的,甚至还不及他应得的.因为,对于完美的德性,荣誉不是充分的奖赏.不过他将接受好人所授予的这种荣誉,因为好人没有更重大的东西可以给他.但对于普通人的微不足道的荣誉,他会不屑一顾.因为他所配得的远不止此.对于耻辱他同样不屑一顾,因为耻辱对于他不可能是公正的.等他同时也适度地关切财富、权力和可能会降临到他身上的好的或坏的命运.他既不会因好命运而过度高兴,也不会因坏命运而过度痛苦”[9].这种大度是亚里士多德认为的有教养的君子的品格.“大度的人不纠缠琐碎的事情,也不喜欢去冒险.因为值得他看重的事物很少.但是他可以面对重大的危险.当他面对这种危险时,他会不惜生命.因为他认为,不能为活着而什么都牺牲掉.他乐于给人以好处,而羞于受人好处.因为给予人好处使得他优于别人,受人好处使得别人优越于他.对所受的好处他愿意回报得更多些,因为这不仅回报了那个给了他好处的人,而且使那个人反过来受了他的好处.等大度的人的特点还在于,他无求于人或很少求于外人,而愿意提供帮助.他对有地位、有财富的人高傲,对中等阶级的人随和.因为,超过前者是困难的和骄傲的事情,而超过后者则很容易.对于前者高傲算不得低贱,而对于后者高傲则有如以强凌弱那样粗俗.等他一定是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恨和爱(因为隐瞒意味着胆怯),关心诚实甚于关心别人的想法,并且一定言行坦白”[10].他不会去讨好另一个人,除非那是一个朋友(因为那样做是奴性的,所以说所有的奉承者都是奴性的,而所有低贱的人都是奉承者)等他也不会记恨什么.因为大度的人不会记得那么多过去的事情,尤其是别人对他所做的不公正的事情,而宁愿忘了它们”[11].如此的大度之人曾经被人评论为有点世故,但从总体上看,这是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所具备的优良品质,也是亚里士多德中庸之道在人格特质上的表现.

总结:本文关于尼各马可伦理学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参考文献:

1、 老子守中和亚里士多德中道思想探析 摘要:老子的“守中”和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分别在中西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老子强调“不如守中”,亚里士多德则指出人的行为、情感应当合乎中道。二者。

2、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音乐教育思想之比较 摘 要:在西方哲学中,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多次强调音乐教育思想对培养和完善国民的人格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分析并比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音乐教育思想。

3、 亚里士多德的质料概念 摘 要: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质料概念与主体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不能等同。《论生灭》中用主体概念所给出的对质料的解释并不是质料的定义,《物理学。

4、 亚里士多德博雅教育 摘 要:博雅教育也称“文雅教育”“自由教育”,起源于古希腊,由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旨在发展人的心智能力。时至今日,博雅教育在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仍。

5、 论亚里士多德政体分类思想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对其所观察到的城邦和理想中的城邦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当然亚里士多德不是最开始对城邦进行定义和分类的人,但是其按照自己的。

6、 亚里士多德和卢梭政治思想比较 【摘要】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他在《政治学》一书中以剥削阶级的观点建立政治学的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