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参考文献格式多位译者 参考文献译者 论文文献中古文译者格式 参考文献作者译者 有译者的参考文献格式

关于译者论文范文 译者适应和选择利玛窦翻译活动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译者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21

译者适应和选择利玛窦翻译活动是大学硕士与本科译者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中国著名翻译家有哪些方面论文范文。

内容摘 要:以韶州时期利玛窦的翻译活动为研究个案,挖掘作为译者的利玛窦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适应的因素及其对翻译标准、策略和文本的恰当选择,揭示利玛窦翻译的过程是以译者为中心的适应和选择的过程.

关键词:利玛窦 翻译过程 译者的适应和选择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自1582年入华传教,历经澳门、肇庆、韶关、南昌、南京等地,结交士人官员,展西洋新奇物品,扬长避短拢人心,开创并实施了“学术传教”的曲线传教策略,使天主教在中国特殊的社会环境中得以生存.韶关(明代称韶州)是天主教在中国的第二个传教点,利玛窦在此生活了长达6年(1589~1595),韶关在其传教生涯中的地位和价值可见一斑.

近3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利玛窦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其中有些学者采用宗教学、历史学、政治学、传播学等理论研究利玛窦[1][2][3].长期以来,学界对利玛窦的翻译活动虽有关注,如利玛窦的翻译译材选择和策略取向的研究[4][5][6][7]和涉及术语的翻译研究[8][9],但鲜有通过理论阐释和具体实例来论证韶州时期利玛窦翻译的过程是以译者为中心的适应和选择的过程.鉴于此,笔者探讨韶州时期利玛窦的翻译活动,挖掘作为译者的利玛窦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适应的因素以及翻译标准、策略和文本的恰当选择,揭示利玛窦翻译的过程是以译者为中心的适应和选择的过程.

一、韶州时期利玛窦的翻译活动概观

明末清初时期,许多耶稣会士在“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活动中极大地推动了中西方文化科技交流,其中利玛窦的翻译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韶州在利玛窦的传教生涯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他在韶州展开了重要的译介活动.

1.翻译《四书》

儒学在中国文化和意识形态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而利玛窦将翻译和研究儒家经典作为其来华传教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翻译和研究儒家经典,利玛窦不仅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人的信仰和习惯,也证实了基督教和儒家存在相似点.在韶州期间,利玛窦制订计划攻读儒学经典《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1592年,他着手将《四书》翻译成拉丁文,标题是《中国四书》,并加以许多注释作为来华新传教士学习中文的读本.次年年底,利玛窦结束《四书》中三本的翻译工作,开始第四本的翻译.1594年他把《四书》的拉丁文译本寄回意大利出版,成为最先完整编辑中国儒家经典书籍,并加以详细注释的西方人.利玛窦曾高度评价孔子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的地位:“中国哲学家之中最有名的叫作孔子等他既以著作和授徒的方式也以自己的身教来激励他的人民追求道德.他的自制力和有节制的生活方式使他的同胞断言他远比所有德高望重的人更为神圣”[10].后来,在编写《交友论》时利玛窦也从“四书五经”里汲取了大量知识养料.

2.合译《几何原本》第一卷

利玛窦在《译<几何原本>引》中说:“嗣是以来,屡逢志士左提右挈,而每患作辍,三进三止”.[11]这表明在徐光启和利玛窦合作翻译之前,中国士人对《几何原本》曾尝试相关翻译研究.韶州时期的瞿太素最先对《几何原本》做过深入研究.据《利玛窦中国札记》记载,学习了西方算学后,“他(瞿太素)从事研习欧几里得的原理,即欧氏的第一书(卷).他很有知识并长于写作,他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写出一系列精细的注释等他日以继夜地从事工作,用图表来装点他的手稿.等当他把这些注释呈献给他的有学识的官员朋友们时,他和他所归功的老师(利玛窦)都赢得了普遍的、令人艳羡的声誉”[12].可见,瞿太素在利玛窦的指导下,从头到尾读完《几何原本》前六卷,他所写的心得体会在士大夫圈内广为宣传.此外,“瞿太素还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第一卷译成了中文.遗憾的是,他的这类文稿均已失传”[13].瞿太素和利玛窦合译的第一卷意义非同小可,源于利玛窦的学生张养默曾无师自学了欧几里得的第一卷.在向利玛窦请教几何学问题时,他觉得利玛窦凭传授数学知识来启迪中国人,达到了他的传教目的.张养默屡次请教利玛窦有关几何学问题,表明他以瞿太素先前工作为基础深入探索了《几何原本》第一卷之后的内容.由于在徐光启、利玛窦翻译《几何原本》之前的翻译尝试和探索研究和瞿太素对《几何原本》的基础知识在士人中的传播,徐光启、利玛窦才能在较短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翻译工作.

二.韶州时期利玛窦翻译活动的过程:译者适应和选择

(一)译者的适应过程

1.译者对“能力”的适应

在选择翻译文本时,译者应挑选那些自己有把握的作品,即那些适合自己能力的作品去翻译,以确保优质翻译作品.王佐良认为,“就译者来说,个人的条件决定了适应于译何种性质的语言,不宜于译另外性质的.他应该选择和自己风格相近的作品来译,无所不译必然出现劣译”[14].乔曾锐在《译论:翻译经验和翻译艺术的评论和探讨》一书中也写道:“不懂诗的人不要译诗,没有文学修养的人不要搞文学翻译,分析能力和思想条理性不强的人,不宜搞政治著作的翻译.对某一专业只具有一些皮毛知识的人,最好不要接受翻译该专业著作的任务,勉强去做,是收不到好效果的”[15].入华之前,利玛窦曾就读于耶稣会罗马公学院文学院和哲学院.他在学习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的同时,还必须学习包括几何学、算数学、天文学、地理学等自然科学.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的《几何原本》前六卷是对其“恩师”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丁先生(Cristoforo Clavio)评注的《几何原本》的翻译.后来.利玛窦和徐光启一起合作翻译了应用几何著作《测量法义》和《测量异同》.此外,利玛窦首次介绍了西方天文学,《乾坤体义》被誉为西法入中国之始,最后又和李之藻合著《浑盖通宪图说》.由此可见,译者能力的适应是不可忽视的.作为译者的利玛窦选择了和自己的能力相适应或相接近的作品去翻译,他的中文著译的作品共17种,其中科技类多达7种,是他翻译的重心.利玛窦成功地将欧几里得的几何学、亚里士多德-托罗密体系、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文、地理、绘图等自然科学知识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学、哲学、历史等西方古典文化经典带到中国.

总结:本论文为您写译者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参考文献:

1、 传教士利玛窦绘制世界地图 耶稣会传教士来华后,凭借自己掌握的技术,在明末清初长期主持西洋历局和钦天监工作,参与了历法改革、火炮制造、中俄谈判和地图测绘等活动,开启了中国天。

2、 论少数民族相关翻译活动文化功能和译者伦理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翻译的文化功能和译者的文化观的外延和内涵,并基于此深入探讨了译者伦理回归的意义和价值,强调指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翻译中需要译。

3、 屠岸诗歌翻译活动译介择取特点 摘 要:屠岸是老一辈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以及资深出版家。他一生从事诗歌创作和翻译实践,著作等身、成就斐然。作为英诗翻译家,屠岸的翻译活动和译。

4、 译者主体性为视角刘宇昆对三体翻译 摘 要: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起着重要作用,是高质量译本的重要保障。本文以译者主体性为视角,从翻译选材,翻译思想,翻译策略和翻译态度四个方。

5、 旅游英语特点翻译方法选择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以新的姿态迎接着八方来客。面对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如何做好旅游英语及其特色的翻译和介绍,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是。

6、 网络信息时代翻译活动新格局 【摘 要】随着书写和阅读的网络化,网络出版势在必行。但是,网络译作的出版作为网络出版的一部分,不仅指传统纸媒译本的电子化,而且必须考虑网络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