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城市路灯无线自动控制系统开题报告 模拟路灯控制系统开题报告 路灯毕业设计论文 路灯节能论文 路灯的自动管理开题报告 路灯控制器的开题报告

关于歧路灯论文范文 李绿园歧路灯的文化担当精神谫论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歧路灯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17

李绿园歧路灯的文化担当精神谫论是大学硕士与本科歧路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歧路灯方面论文范文。

摘 要:清代中原作家李绿园的小说《歧路灯》从创作思想、创作选题、人物形象诸多方面都表明了作者的文化担当精神.小说高扬“文以载道”的创作思想,显示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小说关于青少年的成长和教育的创作选题显示了作者对社会未来的忧思;而小说中王氏的母亲形象所彰显的文化内涵,既是作者文化担当精神的人格折射,也是解读中原文化精神的锁钥.

关键词:《歧路灯》;李绿园;母亲形象;中原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5)08-0154-03

《歧路灯》是清代中期的一部长篇白话小说,也是古代中国唯一一部以青少年教育为创作意旨的小说.作品从创作思想、创作选题、人物形象诸多方面都表明了《歧路灯》作者的文化担当精神.小说中王氏的母亲形象,既表现出溺爱孩子、糊涂势利的性格缺陷,也表现为一个勇于担当和不断成长的母亲形象,是一个市侩与伟大相统一的、具有复杂性格特征的典型人物.王氏的母亲形象的文化内涵既是作者文化担当精神的人格折射,也是解读中原文化精神的锁钥.

一、王氏的母亲形象的复杂性格辨析

在《歧路灯》中,王氏是重要的典型人物.学者关于王氏的母亲形象的专门研究仅有张清华的《论王氏》①一文,而王氏在小说中的高出现频率使得研究《歧路灯》的文章都要多多少少提到王氏的母亲形象.众多研究者几乎一致沿袭了作者李绿园的观点,认为王氏只是个愚蠢势利、目光短浅的世俗妇女形象.事实仅仅如此吗?本文的回答是否定的.马克思说:“把某个作家实际上提供的东西,和只是他自己认为提供的东西区别开来,是十分重要的.”②《歧路灯》中的人物形象系列首先可以区隔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其中教育者包括主人公谭绍闻的父母师长、亲朋故旧,受教育者是以主人公谭绍闻为主的“富二代”“官二代”以及为数众多的青少年群体.谭绍闻的母亲王氏作为全书最重要的教育者之一,最应该引起研究者的关注.王氏首先表现为一个溺爱、糊涂、势利、市侩的母亲形象.作者认为,王氏的独子谭绍闻作为小说中的受教育者一度走向堕落,如果追究责任的话,第一个应该是生他养他的高堂母亲王氏,而不是谭绍闻的那些换帖弟兄.她关心儿子的生活安逸程度,如她怕孩子白日看书拘紧出病来,怕孩子夜晚睡觉风吹着.儿子尚未成年,就买个婢女放在屋里,她默许儿子狎淫婢女;她明明知道儿子做了坏事也不管教,遭了儿子顶撞反而护短并自我解嘲说:“谁家牛犊不抵母,谁家儿子不恼娘.”③儿子掌握了母亲的弱点,便经常以寻死上吊相要挟,王氏只得百依百顺,要钱给钱,要赌便赌,使得儿子在堕落的路上越走越远.王氏贪图小利的行为也明显地对孩子产生了负面的教育作用.有一次,谭绍闻在外,掏十六两银子买只金镯子回家哄骗她说是赌赢的,她不但没有劝其戒赌,反而眉开眼笑,为谭绍闻的赢钱而感到“自豪”,说道:“咱家可也有这一遭儿!”④其糊涂程度竟至于此.在小说的前半部分,王氏教育儿子的言行举止大多如此.

“任何一个人,不管性格多么复杂,都是由相反两极所构成的.”⑤当我们把研究视域转向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深层的文化底蕴之际,就会发现王氏是一个有着复杂性格特征的人

收稿日期:2015-05-24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杜佑《通典》与中原文化”(2014BLS001).

作者简介:郭树伟,男,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原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历史学博士(郑州450002).

物形象.按照作者的理解,那个方正醇达的儒者——父亲谭孝移是这个家庭教育的主角,然而这个父亲却“命中注定”地缺位了,教育的主角责任无可避免地落在母亲王氏肩上.作者不无懊丧地写道:“牝政初成祸已胎.”⑥这个孩子在这个糊涂的女人教育之下,注定是堕落了,没指望了!然而通观《歧路灯》所有章节,是谁带领孩子度过人生成长最重要的青少年阶段?是谁一直不离不弃地守候在孩子的身旁,鼓励他、劝告他、祈求他、安慰他?谭绍闻最后长大成人,有所成就,这归功于他父亲的朋友程嵩淑、娄潜斋、孔耘轩之辈吗?抑或归功于那个惊鸿一现的远房亲戚谭绍衣呢?小说情节的展开对作者的教育理念具有某种反讽意蕴,那些正面的教育者或者是半途而废,或者是偶尔客串一把就神龙见首不见尾地消失了,没有人为这个家庭的未来负责.而这个家庭迫切需要开拓,这个家族迫切需要中兴!实际上,最后助推这个家族开拓和中兴的人物恰恰是作者所谓的“不合适的施教者”——目不识丁的母亲王氏!李绿园在作品中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承认人物角色社会存在的客观性,按照生活的逻辑描写了这个母亲从对儿子的放任自流到切实担负起自己的教育责任的过程,这表明王氏的形象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母亲形象.例如,谭绍闻初次被人拉下水时,心中原本是不敢的.此时,如果家长下劲管一管,有可能把他从悬崖上拉回来,但他那糊涂的母亲偏向他表白:“我又不是你爹那个执固性子,我不扭你的窍.”⑦这就为儿子走下坡路开了绿灯,直到后来闹得不像话了,一连四五天在外嫖赌不归家,他母亲知道后说:“我活着,还由不的你哩!”⑧作者在这里实际上就写出了这个母亲从对儿子的放任自流的管理到对自己教育责任的觉悟和警醒的过程.作者解释了她之所以转变主要是出于“这日子穷了,受过了艰难困苦,也就渐渐的明白过来”⑨,“这也是俗话说的好,饿出来的见识,穷出来的聪明”⑩.作者借着这个人物发出如下议论:“原来妇人性情,富厚足以养其愚;一经挫折,因悔知悟,竟能说书籍笔墨是传家宝贝,见了农器耕具,知道是吃饭家伙,织机纺车,知道是雪中不寒、夜间不冷的来路.”B11困难挫折教人获得学问和见识,艰辛的生活使得王氏终于悔悟起来.由此可见,王氏的转变也有一个痛苦的蜕变过程,教育者在抚育儿子的过程中也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并不断成长起来.

二、王氏的母亲形象是中原文化担当精神的人格落实

“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的这句名言不仅启示了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也启示了不同地域的人群对自己独特文化环境的自我审视.“文化具有某种人格气质.它往往选择一种气质或融合几种相关的气质,并把这种选择‘专断’地揉进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而在学术和艺术领域表现尤为突出.”B12譬如古代中国常有把各种地域文化品格喻指成某种鲜活人格形象的例子,人们在描述河北一带的文化品质时,总会提起“燕赵悲歌”之语;描述南方文化时总会想到屈原的“香草美人”之意.审察中原文化的演变轨迹,如果具体地把中原文化归结为一种精神的生长过程和生长方式,进而落实为一种文化人格类型,用“母亲文化”来概括中原文化的人格品质最为恰当不过了.今天,河南省郑州市北侧的黄河岸边矗立着一尊母亲雕像,这毫无疑问地表明了一种区域文化共识,中原文化之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成具有母亲般的存在意义!李学勤先生认为:“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中原地区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做出过非常巨大的贡献.尽管由于近代历史学、考古学的进展,我们对国内各个地区的历史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和估计,然而不能忘记,中原在我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演进中,实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殊作用.”B13中原文化规定了后来中华文化的主干线,同时中原文化所独有的“母性”特征使得整个中国文化都有一种母性、女性阴柔的色彩.关于中国文化的女性阴柔特点,林语堂先生在《中国人之聪明》中有过一段很好的描述:“中国人的心灵的确有很多方面是近乎女性的.‘女性型’这个名词为惟一足以统括各方面情况的称呼法.心性灵巧与女性理性的性质,即为中国人之心之性质.”B14今人也认为:“诸多不可否认也无法回避的事实都表明,在思维方式、社会行为模式、心理性格、审美倾向等方面,中国人都有着较为明显的女性偏向.”B15任何文学作品都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地理空间,当我们把《歧路灯》的研究视域转向作品产生的社会时代背景,转向作品主人公母亲王氏和作者李绿园生长的这块中原大地时,一个有担当、有坚守、不断成长的母亲形象就逐渐地展现在研究者面前.中原文化形象在作品里很自然地人格化、具象化为王氏的母亲形象.也许作者并没有这样的创作构思,但作品却在这里显示出中原地域文化对一个作家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专断’地揉进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专断地揉进小说《歧路灯》的人物形象塑造!

总结: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歧路灯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敬泽:若无文化担当,网络文学创造多少产值都无价值 新华网消息,近日,第三届中国网络文学论坛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络作家、文学网站负责人、评论家汇聚,交流研讨网络文学的新情况、新趋势。据国家。

2、 歧路灯中三类堕师形象评析 内容摘要:《歧路灯》小说是中国第一部教育小说,塑造了众多教师形象,本文重点分析反面教师“误人子弟”型的“堕师”形象,结合具体情节分析其性格、品性。

3、 利用园歌推进幼儿园文化建设 园所主题文化是一所幼儿园的办园之魂,引领着幼儿园的建设方向,推进幼儿园自主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对于形成幼儿园文化品牌,提高幼儿。

4、 略歧路灯语言地方色彩 摘 要:清代《歧路灯》这部小说是研究中原方言文化的重要史料,语言上具有浓郁的河南地方特色。本文从《歧路灯》中方言词语的大量使用、耳熟能详的民间谚。

5、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党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11-000-02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

6、 新常态下国企文化和担当精神重要性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拉开了我国新一轮经济发展和国企改革的序幕,同时也给国企发展带来了新挑战。在新常态下,只有把倡导落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