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word文档论文格式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毕业设计文档 政论文范文 辩论文格式 毛概论文格式 自学考文提纲 2018越南语论文题目 毛概论文改革开放 世说新语论文开题报告 正确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重要性是 刘明新硕士论文

关于文徵明论文范文 读文徵明的画体风格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文徵明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12

读文徵明的画体风格是大学硕士与本科文徵明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文徵明方面论文范文。

【摘 要】《雨余春树》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江南送别图的新潮流中具有相当独特的重要性,文徵明的《雨余春树》对整个明代中期吴派山水画风发展方向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探讨吴派画风在苏州文化发展史中的意义.

【关键词】笔法;江南古意;吴派文化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一字征仲,号衡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徽明早期科举道路坎坷,十次应举均落第,而后经吏部考核授职翰林院待诏,后因目睹官场腐败而隐退.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够求他的书画者踏破门坎.文征明享年90岁,是“吴门四才子”中最长寿的一位.人们评价他“人品第一,书画次之”实不为过.一方面在于他的处世为人,孤芳高洁的品行时常让当时人传为美谈,由衷佩服,不仅后人仰慕之至,就是同辈人也对他佩服不已.文徵明虽然对待权贵之人颇显清高傲慢和不通人情,但对普通人他却格外随和亲切;另一方面在于,文徽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

文徵明的书法行书和小楷上很有造诣,笔法温润秀劲,有自己的独特风貌,在书写中,往往有温文儒雅之气,与他的绘画风格相统一.绘画中尤其擅长山水,具装饰性、抒情味、稚拙感等诸多特征,自成一格.文徵明的画上也有重要的跋文.中期以后,文徵明由谨慎落笔变成了被自然所感动,但对历史真挚的态度到了晚年也始终如一,在后期的作品上,明显的有了惜墨如金的单纯性.而用笔却没有丝毫的犹豫,继承了苏州文化特有的洗练格调.

《雨余春树》图轴被视为文徵明早期的一件难做到作品,虽在画题上未见与送别有关,实际上却是出自那个转变时的一幅送别图.由送别图这个新的角度检视的话,《雨余春树》不仅有了重要性,而且还关系到吴派山水画风发展方向的问题.本文试图在送别图的基点上观察 吴派画风在苏州文化发展史上的意义,并评量文徽明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雨余春树》长94.3厘米,宽33.3厘米,呈现的是一个以浅绿淡调为主的风景及简洁、朴拙的物象造型的画面.这是一幅充满古意、清雅的山水图.首先呈现的是苏州近傍晚时分雨后的风景,在柔和的光线下,树、石与山,都因为春雨的洗刷,显做到特别清爽而明亮.青绿山水的色调与形象还流露出幽幽的古意.画中以细线勾勒的呈块坡岸,用极淡的水墨作微妙的变化所呈现的优美外表下,还有深厚的文化传统,足以引发人的思古幽情.《雨余春树》所画山水的形象虽与天平、灵岩二山毫无关系,但画中风格所呈露的正是以文化性的古意为其自然景观的内在实质.知友共游于吴地古意盎然之山水,这种生活经验就是文徽明赠别时所诉诸情感的依据.本图画的题识无离情别恨的流露,而在画面上甚至对此情绪的超越有所肯定,此中关键则在前景坐于桥上的文士.

文徵明在画上的题诗说:

雨余春树绿阴成,最爱西山向晚明,

应有人家在山足,隔溪遥见白烟生.

画中呈现的是苏州附近傍晚时分雨后的风景,在柔光的光线下,石与山,因为春雨的洗礼,显做到清爽而明亮.幽幽的古意,寄托在青山绿水中,表现了画家对吴地山水的感情.由此,有两点值做到注意:一是诗是在画完成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所作,应是对画的应和.前两句比较合画意,后两句“应有人家在山足,隔溪 遥见白烟生.”却故意交代友人与远岸村落人家背道而驰.这证明了文徵明有意识地将诗与画各自独立而又能动的结合起来,为历来的诗画结合提供了借鉴.文徵明在右上角诗后的题语说道:

余为濑石写此图,前日复来,使补一诗.时濑石将北上,舟中读书,做到无尚有天平、灵岩之忆呼.

作者将画中的山水当成引发濑石天平,灵岩之忆所用.此二山所代表的除了优美的的外表之外,还有深厚的文化传统以及优美的古情.天平与灵岩二山位于江苏城与太湖之间,自古以来就是旅游胜地.明代时期,文徵明等文人深深为这两座山所着迷.文徵明曾与友人同游天平,在此地成诗四首并记游图.二是本画创作的宗旨予以何为呢?画作早于題识,那么画原意也是要濑石北上舟中作“天平、灵岩之忆”.题识与画相距有限,文徵明可能早已经知道濑石北上的计划,才会毫不犹豫地为此画题诗.那么,毫无疑问,这幅画是作为赠别之用,使濑石能够进行“天平、灵岩之忆”.文徵明在画中提供濑石的影像,实际上是友人之间共同享有的某种感觉,这是此画所要提供给濑石回忆的根本内容.从这个角度来看,画中的点景人物则有了不同的意义.画中前景石旁的两个文士有可能是指濑石与文徵明,而游览的对象则是古意盎然的山水.这两人在远景的再度出现,则是诗题“应有人家在山足,隔溪遥见白烟生.”的后续行动,两位文人又来到了“白烟”自出的山足人家,诗与画的巧妙结合,在作品中形成了一副山水游赏图.

《雨余春树》虽然在表面上为一游赏山水图,实际上却是文徵明以吴地生活经验供其友追忆的送别礼物,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江南送别图的新潮流中,具有相当独特的重要性.当送别图的旧模式逐渐失去动人的效果后,画家们开始尝试新的形式规格来作送别图,不论是强调对分离的不舍,对行者衷心的祝福,或重申、保证对他方知心的了解,都是由其对受画者的纯粹的人际情感出发.与此相较之下,《雨余春树》则是将人之关系淡化,转而以某个共有的生活经验为表现的主要内容,以“事”为主,表示画家在自由度、个人私属性之提升.文徽明作《雨余春树》将他与友人在苏州的生活经验作为画之主题,背后实在对苏州生活价值的肯定.在14世纪中期元朝末年,苏州地区在文化表现上出现第一个高峰.众多学者、艺术家、诗人在内的文人义士,创造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文化景观.但是,这个蓬勃发展的局面到了明代成立之后,在短短20年内,却又急遽的萎缩.不过,这个低潮并没有持续太久,大约到了15世纪中期以后,苏州的文化发展又重新获得了以往的活力,文徵明的《雨余春树》就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苏州文化意识的高涨,为许多苏州士人引以为傲,其中的生活经验也因此有了高度的文化价值,能让文徵明作为赠别的礼物.《雨余春树》以苏州独特的价值生活经验为主,将重点自人际感情上超脱,也意味着旧有送别模式的完全解体.不仅在形式上没有了旧模式的行舟与前路江景,而且在表现内容上超越了与行者的直接情感关系,不谈离别的愁绪、对行者的祝福.作品在形式上很多变化,而且在表现内涵上守着“天平与灵岩的记忆”,能够不拘风格.画家在创作自由度上的提高,画面表现具有浓厚的私属性,使画意的了解成为赠与、受者两人之间的私事,没有对外公开的宣示,有的也只是少数圈内同道间的流传与寻求共鸣.从送别图的基础上衡量,文徵明对吴派文人画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这幅图在表现主题上有意识地降低了对人的的强调,而此种古典精神正好与苏州山水所蕴含的古意产生呼应,两者相互提携,使苏州文化的基调更加明显.从这个角度来看《雨余春树》,它是文化上的苏州意识落实到文人绘画创作上的一个重要起点.

文徵明的《雨余春树》突破常规,改变旧有的送别模式,开创了新的送别模式.对于我自己的创作来说,也应该打破常规,利用新的创作手法与创作精神.关于我的作品《田园之风》创作构思方面,描绘的是秋天丰收的情景,出现的是一幅田园和谐美好的景象.表现手法方面,在原有国画工笔三矾九染的基础上,通过利用油画颜料和国画颜色的相结合做底色,以达到不一样的艺术效果.虽然做的不是尽善尽美,但是,那是我学画四年以来的创新与突破,我觉做到是很有意义的.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我深深体会到创新的重要性,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希望能在这样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石首谦.风格与世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李娜(1988-),女,汉族,北京人,硕士,主要从事美术工作.

总结:关于免费文徵明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文徵明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参考文献:

1、 读周矩敏的画 周矩敏1953年出生,江苏苏州人,198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绘画专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人大代表、江苏省美术家协会。

2、 吴门画派盟主文徵明 16世纪上半叶,吴门画派进入了全盛时期,文徵明是继沈周之后吴门画派的核心人物。他继承了沈周的创作宗旨,进一步将文人画新潮推向深度发展,并且由于他。

3、 唐寅和文徵明交游考 在明代“吴门四家”中。唐寅(1470-1523)与文徵明(1470-1559)的人生经历及交游可谓耐人寻味。两人均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

4、 读陶渊明之静穆中金刚怒目论 摘要:读陶渊明,既要从“静穆”中理解“金刚怒目”的局限,也要从“金刚怒目”中来理解“静穆”中的反抗因素。从“金刚怒目”思想斗争的胜利到“只有父子。

5、 文徵明和翰林待诏 文徵明(1470—1559)以书画诗文名世,但他的志向却在于求取功名,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他从26岁开始赴乡试,直到53岁为止,先后参加了9次。

6、 文白、诗画、景情皆自由 最近,我从网络上得知,2012年3月,在贵州省凤冈县,召开“文学与生态——凤冈‘茶海之心’名作家笔会”。会上,对文学与生态,尤其对新山水田园诗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