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论文 关于社会学方法论的论文 方法论论文 社会科学方法论参考文献 关于法学方法论的论文 学术论文包括哪些方法论

关于方法论论文范文 城市生态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方法论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25

城市生态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方法论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方法论》书籍有哪些?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梳理了王如松城市生态研究的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的发展历程,涵盖其形成基础、萌生和生成两大阶段.揭示出王如松城市生态研究的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在形成基础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上契合于钱学森的大成智慧思想.指出王如松的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可以用来进行城市发展领域的综合集成,实践大成智慧工程.最后,认为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是一种具有普适性的科学哲学方法论.

关键词: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大成智慧思想;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城市

中图分类号: F291.1;N9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15)03-0117-05

一、引 言

王如松院士自上世纪80年代始一直从事城市生态研究,在此研究过程中他形成了一种颇有特色的方法论,即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本文考察了王如松城市生态研究的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的发展历程,发现其在形成基础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上,和钱学森的大成智慧思想相契合,和顾基发等提出的“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即WSR方法论)”是殊途同归的.这既凸现了这个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哲学的方法论生成的涌现性,也彰显出大成智慧和WSR方法论的相互契合和系统可集成性.

二、王如松院士城市生态研究方法论的发展历程

(一)城市生态研究形成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的基础

我们认为,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思想形成的基础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在上世纪80年代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王如松师从马世骏院士.1984年,二人共同署名发表了论文《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1].他们在此论文中明确指出,城市是一类典型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1].自然,城市问题也就是一类典型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问题(若干系统相结合的复杂问题)[1].该论文成为研究城市生态问题和城市发展问题的经典,被众多学者高度关注,广泛引用.面对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这样一个复杂系统,必须选择或生成一个正确的方法论来指导相关研究,才能使复杂系统研究取得突破.

(二)城市生态研究的物理事理情理方法论思想的萌生

王如松在生态学领域得到了马世骏的指导,在系统科学领域受到许国志院士的启迪,萌生出最初的城市生态领域研究的“物理”“事理”“情理”方法论思想①.

王如松(1987)在城市生态系统辨识的研究中指出,城市生态系统不仅是一个空间实体、物理实体,也是一个事理实体、社会实体.城市生态辨识的关键(第三步)是弄清导致系统矛盾运动的主要物理过程、事理过程和情理过程.为了揭示物理过程,可以用生态滞竭指数来测度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物理流,如物质循环过程、水循环过程和能量转化过程等.为了揭示事理过程并实现组分关系的和谐,可以用生态协调指数测度系统组分的横向、纵向比例关系及内外关系.为了把握情理过程,应该用人的自我调控能力来测度人的情理过程及状态.因为,城市中的人既是城市的物理组分,受整个城市系统行为的支配和影响,又是城市的社会组分,支配和控制城市的行为向着符合各自利益的方向发展.城市不同利益的个人、集团之间相互冲突、相互协调的行为特征决定了城市复杂的情理关系,总体表现为城市自我调控能力的高低.三者的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2].关于生态城的建设问题,他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是从生态工艺的设计和改造方面,第二是从生态关系的规划和协调方面,第三是从生态意识的普及和提高方面[2].也就是,从物、事、人三方面同时入手来进行生态城的建设[2].

将近10年后,王如松对于“情理”的理解深化了.他和欧阳志云(1996)在论文中进一步指出,城市生态系统要遵从自然界的“道理”、人类活动的“事理”和人类行为的“情理”[3].并且,应该用不同于传统机械控制论的生态控制论解决或者调理“物”“事”“情”之间的复杂关系[3].因此,必须要研究方案的合理、合法、合情、合意[3].他们认为:合理就是符合一般的物理规律;合法就是符合当时当地的法令法规;合情就是能够被人们的行为观念和习俗接受;合意就是符合系统决策者及和系统利益相关者的意向[3].

由表1可知,王如松于1987年已经从城市生态研究中提炼出“物理”“事理”“情理”方法论思想,而且在运用此方法论思想时重视矛盾分析,完成了“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

(三)城市生态研究的物理事理人理科学方法论的生成

在后续的研究中,王如松将城市生态研究中的“物理”“事理”“情理”方法论思想明确发展为由“物理”“事理”“人理”集成的科学方法论.

在深入研究城市环境问题时,王如松(2007)深刻地指出,城市环境问题严峻的生态症结有三:一是物,即资源代谢问题,由于资源代谢在时间、空间尺度上的滞留和耗竭;二是事,即系统结构和功能问题,源于系统在结构功能关系上的破碎和板结;三是人,即人的行为和信息反馈机制问题,缘于社会行为在局部和整体关系上的短见和反馈机制上的开环和时滞[4].

在论及生态城市和和谐社会问题时,王如松(2007)指出,生态城市和和谐社会是统一的,生态城市中的物、事、人相应由现代科技子系统、政治子系统、文化子系统来分别支撑[4].其中,科技子系统推动经济发展,它是格物的,设计物理空间,强调物质文明;政治子系统主事,来管理众人之事,调控事理空间,创造政治文明;文化子系统育人,化育心灵空间,倡导精神文明[4].而和谐社会的目标就是通过生态关系的调控把这些几方面联结起来,促进精神、物质和政治三个文明和谐的生态文明[4].所以,和谐社会强调的是一种多维生态关系的统筹[4].

在探究城市的生态适应能力退化问题时,王如松(2008)又一次指出,其深层原因是代谢的失衡、系统的无序和管理的失调,是资源代谢在时间、空间尺度上的滞留和耗竭,系统耦合在结构、功能关系上的破碎和板结,社会行为在局部和整体关系上的短见和调控机制上的缺损,即物、事、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生态关联的失衡[5].

总结:此文是一篇方法论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遥感和GIS支持下的上海浦东新区城市生态网络格局现状分析 摘要:上海浦东新区的绿地、林地、湿地是其重要生态栖息地,同时构成基本生态网络。受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和经济快速增长影响,上海浦东新区建成区快速扩张,。

2、 企业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实践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人们从单纯的关注企业经济效益逐渐转变为了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3、 碳交易和中国城市生态化金融衍生 导读:当下中国的绝大部分发达城市都因其深厚的工业化基础而直接导致产业结构的“偏高碳”,因此城市发展应该确立一个整体性发展意义上的低碳发展策略。由。

4、 五专家纵论城市生态和可持续 “西安2008绿色城市与农村可持续发展座谈会”期间,本刊记者特邀海峡两岸的5位专家结合国内外城市的生存与发展,谈一谈关于生态、绿色与可持续发展的。

5、 西南区省会城市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 内容摘要:本文在突出表征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因素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构建了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改进的熵值法,对西南。

6、 国外城市生态化案例对我国 摘要:在人类对生态文明的认识不断加深情况下,城市的生态化建设愈益成为城市发展与转型的重要趋势。国际先进城市的生态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不俗的进展,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