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杂志内页 幼儿园小学化论文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论文 杂志内页版式设计 学前教育小学化论文 幼儿教育小学化论文 模块化家具设计开题报告 内蓝钳工技师论文 论文内封面 前景化国内文献综述 扁平化参考文献 小学小班化教学论文

关于内化论文范文 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学生道德内化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内化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12

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学生道德内化是关于内化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素质的特征源于素质的内在属性.内在性,这是人的素质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特征,它表现为人的品质的深层底蕴,因而决定素质的形成必然是个内化的过程.内化,就是把外部的东西转化为内部的东西,客体的东西转化为主体的东西.比如道德准则是外部的东西,以此教育影响学生,如果学生真正认同这些准则,并且成为自觉的要求,坚定地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那就可以说是变成了个体内部的东西,实现了道德内化.所以道德内化是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从事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就必须研究道德内化的规律,探索道德内化的方法和途径.

一、道德信念的形成是道德内化的核心

通常我们按四分法来揭示品德的结构,即“知、情、意、行”.“行”是外显的,“知、情、意”是内在的.在以往的德育工作中,较多地注重于认知向度和行为向度,把道德行为直接归因于道德认识,这显然是不够的.举个简单例子,小学生都知道禁止吸烟,可有的小学生明知故犯,或者经教育不吸烟了,过一阵子又吸了.这说明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对道德准则的认识不一定会直接导致“自觉的、稳定的、一贯性的”道德行为.可见,如果忽略了“知——情——意”这一内在 系统区,那就是忽略了品德结构的重要核心部分,这核心恰恰是道德内化的根本所在.

所谓道德信念,是指深刻的道德认识、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顽强的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道德信念是道德动机的高级形式,是推动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并使人们的道德行为具有坚定性和一贯性.道德内化就是促使道德信念的形成.当道德准则作为一种外部信息向学生输入时,学生的认知必须经历不同层次的发展:“知道”层次(懂得应该怎样做)——“理解”层次(明白为什么应当这样的道理)——“认同”层次(由被动、外制式转为自觉性,化为自觉要求).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人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经过反复的心理体验,不断地丰富道德情感,良性的心理体验会激发人的内在需要层次的升华,发展成精神上的道德需要,产生对道德的追求,而道德需要实现的满足又反过来强化良性的心理体验.随着道德需要的升华和道德情感的增浓,人对于非道德因素的干扰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不断增强,具备了顽强的道德意志.综合上述各种心理成分,也就是深刻的道德认识、浓烈的道德情感和顽强的道德意志,形成了坚定的道德信念,外部的道德准则实现了内化.

二、自我教育是道德内化的关键

1. 发挥学生在道德认知中的主体作用.

道德认识是自我教育的基础,也是自我教育的起点.对道德准则不单纯是理解掌握,还必须上升到“认同”的层次.为此,采取“外铄式”的灌输往往是不够的.教师必须想办法,促使学生去分析,比较道德行为和非道德行为的截然相反的后果,同时引导学生去领会执行道德准则是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的统一,必要时甚至可以让学生去经历直接或间接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从心底里、从情感上达到对道德准则的认同.

2. “自省”是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

自省是经历自我评价、归因分析、自我强化的内在心理活动过程.自我评价——以道德行为准则来衡量自己的言行,判断是非、善恶、美丑.对好的自我肯定,错的自我否定.归因分析——找出产生行为的动因,总结经验教训.自我强化——肯定自己的道德行为时,增进了自己的道德情感,增强道德信念;反省自己非道德行为时,引起自疚的心理体验,对道德准则有了新的认识,痛下决心,改正错误.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给学生留有“自省”的机会,也可以设计一定的形式对学生的“自省”给予引导.

3. 自制是自我教育的高级心理活动.

从自制的内容看,对“需要”的控制是最为根本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心理结构中,需要处于核心、主导的地位.需要,是人的社会行为的主要归因,因此有人主张“道德行为归因于道德需要”,学生能否控制自己的行为,从实质上来说就是能否控制自己的需要.所以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就要认真地研究教育对象的需要,支持和尽可能满足他们合理的需要,转化他们不合理的需要,帮助他们正确处理个人和他人的利益关系、个人和集体关系,处理好权利和义务、奉献和索取的关系,最终实现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统一、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统一.

三、交往和实践的磨练是道德内化的必经途径

主体素质的形成是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内外相互作用的 即是主体在生活中所参和的各种各样的活动.这就是说,素质的形成具有主体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道德准则是对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环境关系的规范,所以道德品质只有在人际交往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体现(即外化),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是实现“知、情、意、行”统一的必经途径.这里主要强调的是,学生主动参和交往和社会实践时,由于交往的对象、实践的内容和环境不可能纯化,因而学生必然会受到正面的或反面的影响,对这一点我们必须有足够的估计和准备.

(1)应当教育学生注意择友,尽量避免到不良的环境(例如“三厅二室”)去活动.学校应鼓励小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开设活动课,有计划地组织社会实践.同时应重视班组集体的建设,创造良好的交往群体和环境条件.

(2)密切关注学生群体的动向,家庭、社会、学校密切配合关心学生活动情况,发现不良的苗头就及时做出针对性的帮助和引导,防患于未然.

(3)以辩证的观点看待学生的交往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去锻炼,在纷繁的生活和实践中去接受考验,在成功和挫折中去经受磨练,才能使他们真正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才能使学生内在的、稳定的思想道德素质真正形成.

思想品德课的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外在的教育,而是需要学生自觉地把书本中学到的东西当做自己的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思想品德教育才能学到实处,落到实处.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内化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内化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参考文献:

1、 如何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摘 要:随着我国整体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大一批少数民族学生加强了对医学的关注。随着生源的增加,少数民族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大的。

2、 高校体育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策略 内容摘要:现阶段,多元文化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造成较大的冲击,学生的思想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很容易养成错误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不利于高校学生今后的。

3、 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 【摘要】在教学体制中是不能缺少体育教学,而且体育教学在整个教学体制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和其他学科有所区别的,开展体育教学的时候,并不是单纯地去培养。

4、 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摘 要: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始终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影响和课堂教学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建。

5、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方法 好的方法可以开启人们的心灵,能使人们认识更深层的规律,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面对一群思想单纯的孩子,要让他们懂得深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