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惰性论文范文 组织惰性生成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惰性论文 更新时间:2024-01-25

组织惰性生成是适合惰性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惰性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非连续变化环境下组织惰性日益成为影响企业持续成长的重要因素,但学界对组织惰性生成研究始终存在争议.立足于企业层面,通过对组织生态学、新制度组织理论、路径依赖理论和资源基础观等不同学科视角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整合,本文构建了组织惰性生成的分析框架.该框架指出组织惰性既是企业所处环境选择的产物,也是企业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路径依赖的结果,也即环境和路径的“双重锁定”最终导致组织惰性的生成;组织惰性最终表现为资源惰性和惯例惰性,其中资源惰性更多与环境压力相关,惯例惰性则与路径依赖密不可分;连续变化环境下组织惰性是组织效率的来源,但在非连续变化环境下往往成为组织衰败的根源.

关键词:组织惰性;组织生态;合法性;路径依赖;资源基础观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7)03-0055-11

作者简介:白景坤,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经所博士后 (辽宁 大连 116025)

一、引 言

组织实践中始终充满惰性1.近年来,随着环境不确定程度的提高,组织惰性日益成为影响企业持续成长的重要因素,甚至被认为是组织实践中长期存在的“痼疾”.然而,学界对组织惰性本质及相关研究始终存在分歧,有学者认为组织惰性是组织效率的来源2,也有学者认为组织惰性是组织衰退的根源3.既便姑且不论组织惰性的本质,仅就企业究竟能否有效克服或规避组织惰性对企业持续成长的不利影响,现有观点同样存在分歧.组织生态学的传统观点认为组织惰性不能克服,不过也有观点认为组织惰性能够克服,但克服组织惰性非常艰难4.可见,回答这些问题需打开组织惰性生成与演化的“黑箱”.遗憾的是,现有文献对组织惰性生成与演化的研究相对薄弱且存在不同视角;对组织惰性概念及构成的理解也很不一致;往往仅针对组织惰性的某一侧面展开研究,并呈现出动态演化特征.由此,从多视角并存的组织惰性研究中寻找一条线索,深入剖析组织惰性生成和构成,探讨组织惰性与持续成长的关系,成为组织惰性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文献分析,本文发现组织惰性生成研究可归纳为外因(环境)和内因(路径)两个基本视角,并且有趣的是,两个视角对组织惰性本质的理解截然不同.将组织惰性生成归结为外部因素的理论(如组织生态学理论)倾向于将组织惰性理解为组织效率的来源;而将组织惰性生成归结为内部因素的理论(如路径依赖理论)倾向于将组织惰性理解为组织衰败的根源.更有趣的是近年来出现了尝试整合两种视角的新的研究成果,如以组织生态学、路径依赖理论等为基础产生的资源基础观理论,强调具有VRIN特征(价值性、稀缺性、不完全可模仿性和不完全可替代性)的资源是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以资源基础观为基础产生的核心能力理论则强调核心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但这种整合研究并未解决两种视角对组织惰性本质理解的分歧,如核心能力理论所强调的基于核心能力的竞争优势也会因为核心能力刚性而成为企业衰败的根源.可见,尽管上述研究对组织惰性生成的某些重要方面或生成过程中的某些阶段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成绩,但仍存在逻辑链条的断裂,缺乏系统研究框架.由此,本文尝试整合和拓展这些研究成果,构建一个组织惰性生成与演化的整合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两种理论对组织惰性生成的解释区域

图1刻画的是两种理论视角解释组织惰性的时间区域和逻辑.在现有研究组织惰性生成的主要理论中,组织生态学和新制度组织理论等环境选择视角的理论,强调组织惰性生成过程是外部环境压力下组织为获得环境认可而结构化和制度化的过程,也即是组织适应环境过程中组織绩效不断提高的过程,组织生态学者认为高结构惰性的组织更容易生存.与此相反,路径依赖理论将组织惰性生成过程解释为组织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内部因素如何通过自我强化机制将组织锁定在既定的路径中的过程,也即由适应环境的高组织绩效逐渐转变为低绩效的过程.图1中的P1、P2点,分别代表两种理论对组织惰性进行解释的结果.由此可见,尝试整合两个视角而产生的资源基础观,以及以资源基础观为基础产生的核心能力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尽管其理论初衷是探寻企业竞争优势之源,但恰恰解释了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组织惰性生成过程.此外,两种视角对组织惰性内涵和构成的解释也在不断演化,如Kelly和Amburgey在实证Hannan和Freeman所提出的关于结构惰性的理论假设时,就直接用组织惰性的概念替代结构惰性1;资源基础观和组织能力理论对“位势”和“路径”的研究则直接为剖析组织惰性构成提供了两个基本方面.沿着这一思路,本文将对组织惰性生成过程以及其结果进行详细的解释.

二、环境选择:组织惰性生成的外部压力机制

(一)组织生态学与组织惰性生成

Hannan和Freeman把生物学的自然淘汰原理运用于组织种群研究,并用“结构惰性”概念分析组织种群的兴衰以及种群内部单个组织的生存问题1.他们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的组织必须具有可靠性和可解释性两种特性.可靠性指正式组织(企业)可以准时和保质地提供产品和服务.产品和服务通常也能被那些临时由技术熟练工人组成的团体提供,但与这些临时团体相比,正式组织的生产更为可靠,或者说生产的产品的质量(包括产品生产的时效性)很少有变化.在未来充满不确定的情况下,潜在的组织成员、投资者和客户可能更看重可靠性而不是效率,因为他们愿意为这种可靠性(即最低质量要求的产品或服务在需要时都可以得到)支付相对高一些的.可解释性指企业可以明确地记录其资源如何被利用以及某一特定结果背后的决策和规则.

正式组织可以比临时团体更容易对其决策和行为做出解释,一个重要原因是组织内存在适当的规则和程序.以生产惯例为例,这些规则和程序在组织内比在其他集体内更容易生成和得以保留.正式组织收集和存档的这些信息意味着它们可以记载资源是如何被使用的,并且可以重现那些有效果的决策、规则和行为的制度化与执行过程.他们认为当今社会越来越需要程序理性,这种可解释性能给正式组织带来临时团体所不具备的优势.

总结:该文是关于惰性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参考文献:

1、 工业4.0拷问战略重构、组织变革 工业4 0时代,唯有客户价值、企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创造,方能确保股东利益的实现。价值重构以及平台化与模块化的组织结构是工业4 0实施的组织保障。

2、 对搭建我国征信行业自律组织路径 摘 要:近年来,我国征信行业有了快速发展,目前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备案的征信机构和评级机构分别近150家和120家。为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信息服务产品多。

3、 伊利成首家入选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食品企业 在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之际,伊利董事长兼总裁潘刚收到了来自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的一封信。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GC)总幹事Lise Kingo 在。

4、 香港蓝屋获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卓越奖 香港特區政府新闻处日前宣佈,香港活化历史建筑夥伴计划的项目蓝屋建筑群,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卓越奖项。这是香港保育历史建筑项目。

5、 国家重大政策执行审计作用和组织方式 一、国家重大政策执行审计的作用(一)提高国家重大政策的执行力国家重大政策效果的充分发挥,以政策的充分有效执行为前提。国家重大政策执行审计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