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本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审美参考文献 数学审美参考文献 旅游审美参考文献 中国审美文化史论文 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论文提纲 有关数学审美的参考文献

关于审美论文范文 审美评价的社会历史性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本科论文 原创主题:审美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12

审美评价的社会历史性是适合审美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审美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17世纪休谟论述了趣味的标准问题,对此舒斯特认为,“休谟的自由主义目标是避免通过强加外在的、严格的鉴赏力法则来压抑主体情感的自由,这种自由对于鉴赏力来说至关重要”.而休谟之所以又提出建立在情感一致基础上的鉴赏力标准,还是出于对审美领域出现混乱自由纷争的担心,他想要确定一个标准以避免审美的绝对自由.对于休谟来说,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他所生活的18世纪的英国,统一的封建秩序和意识形态已被瓦解,教派斗争也摧毁了宗教聚拢民心的作用.因此,在此纷争状态下休谟提出一个统一的标准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正如舒斯特曼批判的那样,休谟的论述也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他以自然主义的情感一致来掩饰审美的“社会—阶级”差异,最终是使做到少数的文化精英掌握了审美的权威.而本文对于审美标准的理解和探索,力求避免这种权力的倾向.

关键词:审美评价;标准;历史性

一、审美评价标准存在的必要——反绝对自由

关于我们是否应该去寻求一个审美的标准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这个答案是肯定的.虽然审美判断并非一个事实判断的问题,但毫无疑问审美判断也需要尊重事实.为何有些人被作为艺术大师而有些人只能是普通的艺术创作者?为何有些作品可以展览在艺术馆、博物馆而有些作品不受大众的喜爱?我们不能妄下定论,认为在审美领域一定存在一个绝对的标准,但是我们认为一个相对的标准还是存在并且有必要存在的.

成仿吾就曾对审美评价标准的问题发表过意见,他尤其反对“主观论”的观点,即强调趣味的个人性,把它作为一种个人性的标志甚至个人的堡垒,并由此产生文艺不受客观标准约束、绝对自由.在《文艺批评杂论》中他写道:“他们的意思大约以为世界上有这许多人,就必有这许多不同的趣味,所以文艺不能有一定的客观的标准.”显然,成仿吾非常不赞成这种“审美无标准”的观点,尽管个人的趣味存在即合理,但是相对客观的审美标准和趣味的“主观性”并非绝对矛盾.

二、审美评价标准的存在依据—人性

对于审美标准存在的依据,休谟把它定义为一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自然的一致,这种归结导致了很多缺陷.李泽厚在《形象思维再续谈》中谈到了审美问题,在李泽厚看来,审美问题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情感问题或者是认识问题,审美是对人的情感、心灵的塑造,是把人的生理性情感塑造成审美情感.进一步解释,审美对人的塑造应属于人化自然的一个方面——内在自然的人化,即人本身的需要、情感、感知以至器官的人化,也就是人性的塑造.

具体来说,人类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自然的需要、情感、感知等不断受到自身发展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逐步形成条件反射,然后又发展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人性就产生在这个过程,而审美的标准同样源于此.审美评价标准的形成过程,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人类历史的过程,所以审美评价标准有显著的社会性和历史性的特点.不同社会,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应当有不同的审美评价标准.

三、审美评价标准的形成和发展——人性和生活共同作用

(一)人性源于生活

绝对的审美评价标准很难存在,但是一个相对的、“宽松的”标准的确存在,这个标准来源于人类的生活.在日常的生活中,实际上我们很容易对某件或者某些艺术品达成一定程度上的评价一致,这个一致并非像休谟所说来源于人类的情感一致,而是来源于人性,更是来源于生活.

在内在自然的人化过程中,人的需求、认识、感知等经历了条件反射的初级阶段,逐步发展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无意识又从量变到了质变,形成了人性,人性中渗透着人类文化的内容,这正是审美评价标准存在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否认一点,即人性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人类的生活过程,人性源于生活.

(二)人性与生活相互影响

人性是审美评价标准存在的基础,一方面以基因遗传的方式影响后世,另一方面则通过道德、伦理、文化等流传,即人性的要素也会通过生活不断流传、发展.而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道德、伦理、文化等都会发展、转变和补充,这些发展、转变、补充同样会对人性有所影响,而相对应的审美评价标准也会因此有所变化.

而具体到个人来说,除了遗传的人性中对于美的趋向,更重要的是在成长过程中接触到的道德、伦理、文化、知识等,这些因素对于个人审美的影响巨大.

审美评价标准来源于人性,但是当个人的发展受到道德、伦理、文化等因素影响时,“一致性”如何保证,审美评价标准的权威又是否会降低?答案是否定的,审美评价标准的一致并不仅仅源于人性,还源于生活.共同或者相似的生活背景会使做到个人接触到相似的道德、伦理、文化、知识等,而这也会导致审美的趋同,最终形成一个相对一致的评价标准.

(三)审美评价标准的相对一致性

为何说审美评价标准是相对一致的?从人性的角度看,虽然无意识尤其是集体无意识使做到人性在某些方面达成了一定程度的一致性,但是这个一致性并非是完全一致.从整个人类的范围看,人性的一致或许只是大部分人的一致,但是缩小到一个民族的范围,这个一致性程度或许就会有不少提高,而缩小到一个家族甚至一个家庭的时候,这种一致性或许就会很高了.从生活的角度看,所接受的道德、伦理、文化、知识等越相似,审美评价标准一致性高的可能性就越大,从小一起生活、接受教育、工作经历类似的两个人,对同一艺术作品表现出极强的审美一致性,这是极有可能发生的;而两个生活背景差距大,接受教育的水平差距大,工作经历同样有巨大差异的人,想让他们在审美上表现出极强的一致性,这恐怕也很难.

四、关于阶级

关于审美评价的标准,不能忽略的是文化精英阶层的问题.虽然休谟的理想批评家论述存在缺陷,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文化精英的存在.文化精英群体,似乎凭借其更高的知识水平和文化修养,容易站在审美的制高点上获得话语权.实际上,文化精英群体本不存在,少数人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作品、观点等在文化上获得了大众的认可和支持,才出现了文化精英.文化精英们自大众中来,同时又反过来影响大众.但是这一群体并非上层阶级的代表,在审美评价标准的问题上不应该出现阶级要素,文化精英群体只是大众中特殊的一个存在,因为大众的认可才显著.若某一评论家、鉴赏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落伍”,其观点不在被大众认可,那他也自然不再属于文化精英这个群体.

在审美评价标准这个问题上,休谟更倾向于一种上层文化精英主導下的评价标准“先验论”;舒斯特曼则是站在了休谟的对立面上,揭示审美评价标准的“社会—阶级”属性,反对休谟在审美上的“”企图.本文在回顾、分析了两位美学家的观点后,最终把审美评价标准解释为一种社会性和历史性的存在,在人性和生活二者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形成了一个相对的审美评价的一致标准.审美评价,来源于人性、来源于生活,更是来源于大众.只有获得大众的认可,标准才能成为标准,文化精英才能成为文化精英.

参考文献:

[1]西方文论经典.第二卷,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高建平,丁国旗主编.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4.4.

[2]文学评论,李泽厚.形象思维再续谈[J].文学评论,1980.3.

[3]《梦的解析》,(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孙名之等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3.12.

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审美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完善宏观质量评价方法助力社会和经济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的发展阶段,质量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推作用日益显现。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宏观质量评价方法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根据。

2、 社会影响评价视野下的怒江开发 于晓刚,云南省大众流域管理研究及推广中心主任,“绿色诺贝尔奖”之称的戈德曼奖获得者,菲律宾政府麦格赛赛奖获得者。怒江在21世纪初进入了不平静的。

3、 社会稳定安全阀中国犯罪预警和社会治安评价 (102202 北京警察学院 北京)摘 要:社会的稳定性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可知,犯罪行为的打击始终是政法部门面临的一大。

4、 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和社会评价分析 摘 要:在涉农专业就业吸引力不足的背景下,本文介绍了对东北农业大学2011~2013届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的问卷回访,主要了解了学生的。

5、 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指标 [摘 要] 近年来,证监会、国资委等部门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多项政策,用来规范企业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当前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披露企业。

6、 西安地铁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摘要:本文结合西安市地铁的建设情况及现状,运用定量的方法,从节约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两方面对西安市地铁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分析,为地铁项目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