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论文模板 债券融资的文献综述 关于债券的论文 债券风险论文 债券投资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 有关债券的论文

关于债券论文范文 可转换债券实施中的问题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债券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19

可转换债券实施中的问题与是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债券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债券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摘 要]概述了可转换债券的概念、属性和作用,阐述了实施中存在的发行门槛偏高、市场规模偏小,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发行不够理性,定价模型不成熟、定价不准确等问题,提出了改善可转换债券的外部环境,规避可置换债券发行风险,对可转换债券进行正确定价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可转换债券;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191 [文献标识码]A

1 可转换债券的涵义

可转换债券是一种公司债券,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由公司以较低的票面利润发行的属于小众人的特殊债券,在特定时间内,按照一定的要求,赋予持有债券者选择是把手中的债券转换为发行公司的股票还是兑现.可转换公司债券拥有股票和债券的两重属性.它是一种债券,具有债券的基本属性,当它失去转换价值后,持有人仍旧拥有向发行公司索取本金和利息的权利,且通常情况下的收益高于普通股红利;在转换后,则享有股权性质,持有者就变成股东,享有普通股出售权或是股利分红的权益,而这种性质的转换取决于可转换债券持有人自己的意愿.

可转换债券对于发行方和持有者具有不同的作用.对于发行方而言,其一,企业以较低的票面利率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降低了成本,却可以得到大量的资金,扩大了融资规模,而持有人在一定条件下把债券转换为股票之后,公司增加了新的股东,实现了二次融资.企业从中获取一定规模的资金,从而刺激了企业的经营活力.其二,可转换债券的发行条件苛刻,从另一侧面证明了发行公司的信誉以及盈利能力较高,有利于获取普通股民的信心,也可以增加大众对公司的信

赖度,有利于公司形象的提升.其三,由于可转换债券的独特性,避免了一般增发新股后股本迅速扩张的问题,不容易引起股民的动荡,而且债券转换成股票时一般高于当初发行时的市价.其四,发行公司可以在债券转换之前按约定赎回发行的可转换债券,拥有一定的自主能动性.

对于持有者而言,其一,可转债具有双重权益性,作为债券,它的风险小于股票,持有人在不转换为股票之前可以获得高于普通股票红利的收益且不损害持有者本身的利益,而在进行相关判断后,可以把债券转换为股票,从而成为公司股东,获得股利分红,这个转换是持有人自由决定的,给予了他们相当大的发挥空间.其二,可转债在清偿次序上等同于优先股,相当于持有者在小于股票风险的前提下获得了高于普通股票的清偿权,这对于投资者而言是十分有利的.其三,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公司往往具有一定的实力,公司在规模与盈利能力、信誉等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优势,给了投资者更大的信心和保障,从一定层面上缓解了投资者忧虑的情绪.可转换债券由于同时具备债券和股票的特征,其风险小于股票,其收益大于普通股票红利,对于投资者来说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投资方式.

国外早已经把可转换债券作为较大规模的一种融资行为.

2 可转换债券实施中的问题

2.1 发行门槛偏高,市场规模偏小

可转换债券的发行主体是规模较大,盈利水平较高,经营水平稳定的公司.《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对申请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公司条件作出了十分苛刻的规定,从而阻挡了一大部分想要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公司,导致可转换债券市场供给和流通少,市场规模小,无法吸引较大的资金投资.可转换债券缺乏具有影响力的交易平台,交易渠道小众化和不明朗化.可转换债券信息传播不广泛,相关信息查阅难度较高,大部分投资者对可转换债券不够了解,对债券的发行、交易、转换以及后续相关操作一知半解.所以可转换债券仍属于小众人之间的交易,以散户为主,市场发展热情低,发展后劲不足.

2.2 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发行不够理性

可转换债券本身存在风险.作为一种企业债券,它依赖于企业,信用度远不如国债.可转换债券发行后,公司很可能由于一些不可控因素而无法兑现承诺,导致风险的发生.部分发行公司缺乏应有的风险防范意识,无视发行可转换债券,可能面临的诸如回售风险、偿还风险、转股失败风险、资本市场风险等来自各方面的风险,一味把可转换债券当成融资和免费积累资本的策略,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缺乏防范意识和应对措施,一旦发生风险,往往会措手不及,给公司运行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部分发行公司在达到发行要求后,会陷入一种误区,不理性地急忙发行可转换债券,忽略了只有在特定情况和特定融资目标下,发行可转换债券才是一种可行且恰当的选择.发行动机和时机都不理性的情况下,发行可转换债券不仅不能为公司带来理想的融资效果,而且还会对公司造成较大的财政压力,使公司面临财政风险.

2.3 定价模型不成熟,定价不准确

可转换债券的定价不仅关系到发行方融资的规模,也关系到投资人对可转换债券的投资看法以及后续能否转换为股票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可转换债券的定价不是由发行公司随意决定的,而是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及相关的风险,并结合我国的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实际情形而定.然而,由于我国对可转换债券的相关规定还不够完善,加上起步较晚,所以定价研究还缺乏一定的实践,很不成熟.目前我国的可转换债券的定价一般是引进西方国家的定价模型来加以计算确定的,比如二叉树模型、布莱克一斯科尔斯模型等.然而西方国家的可转债市场与我国的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计算模型缺乏与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实际情况的具体结合,往往无法得到较为准确的定价结果,所定与市场价值不符.

3 解决可转换债券实施问题的对策

3.1 改善可转换债券的外部环境

一是适当放宽可转换债券的发行条件.《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对于想要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一般公司而言,门槛太高.应适当降低发行主体的要求,给一些有潜力的行业如高新技术产业一些特殊的发行优待,以便给需要资金支持产品研发与创新的公司一种新的融资手段,同时也扩大了可转换债券的发行主体规模.二是建立健全可转换债券的监督机制.政府应当着力构建公开透明的信息查询以及交易平台,建立健全可转换债券的监督机制,出台相关的惩罚措施,对资金的募集使用和债券转股权等进行有效的监督,对其中因为违规以及逃避责任等原因对投资人造成损失的行为加以惩处,规范可转债市场.同时,应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等级体系,借鉴国外的评估机构经验,构建相应的可信赖的信用评估等级机构并加以监督,对于信用评级较低公司应当取消其发行可转债的资格,并公诸于众.三是做好舆论宣传引导工作.应加强对可转换债券的宣传和推广,增强大众对其的认知,提升投资人对可转换债券市场的信心,激发可转换债券市场的活力,为可转债市场发展创造条件.

3.2 规避可置换债券发行风险

一是把握好可转换债券的发行时机.发行公司在发行债券之前,应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并充分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等.一般而言,应选择股市处于低谷但开始回升的时候来发行可转换债券,这样有利于债券转股权的顺利进行.二是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发行公司应对可转换债券从发行立项到债券转换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测,对数据进行甄别、分析,并以这些可靠的数据和公司的财务状况等为基础建立风险预警系统,一旦出现风险苗头,可以迅速准确地找出问题所在,加以补救,把风险扼杀在萌芽期.三是提高经营水平.即使风险预警机制可以如愿建立,但是要百分之百地防御可转换债券中出现的风险是不可能的.可转换债券的潜在风险与公司本身的经营状况是息息相关,因此,发行公司应提高自身的经营水平,树立正面的社会形象,积极正面地抵御风险.

3.3 对可转换债券进行正确定价

由于我国还缺乏完善的符合本国国情的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所以一方面,要借鉴西方国家成熟的定价模型,结合发行公司的具体情况以及我国证券市场的相关信息等一系列的影响因素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另一方面,要着力创建属于中国自己的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进行正确定价.

[参考文献]

[1]郝艳敏.可转换债券融资风险问题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1(91):99-100.

[2]郝艳敏.可转换债券融资风险问题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1(91):99-100.

[3]郑天.我国可转换债券二叉树定价方法的改进与实证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2(02):34-35.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债券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债券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美可转换债券比较 摘要:通过对中国和美国的可转换债券市场的规模、条款、风险收益特征和套利机会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可转债市场规模仍远不及美国,尤其对创新性中小。

2、 债券通成功实施背景下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 2017年7月3日,债券通北向通业务正式上线。上线首日,就达成交易142笔、交易金额70 48亿,有19家报价机构、70家境外机构参与交易。截至。

3、 预期经济平稳增长新旧动能持续转换 预期中国经济平稳增长,2017年GDP增长将达6 78%。建议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健中性;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亟待健全;园区开发应因地制宜,。

4、 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公布 进一步明确限定了适用减税的条件2017年12月30日,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護税法实施条例》,自2018年1月1日起与环境保护税法同。

5、 审计机关对公务接待实施监督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审计机关如何促进规定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应从以下几点加强审计监督。一、对制。

6、 实施投资审计全覆盖助力宝鸡经济新 近年来,宝鸡市审计局把政府建设项目审计作为重中之重,依照“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兼顾各方利益”的原则,积极探索政府投资审计新路子,努力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