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经济法现代性开题报告

关于现代性论文范文 语言、国家、现代性重审国语运动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现代性论文 更新时间:2024-01-16

语言、国家、现代性重审国语运动是关于现代性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文学现代性是什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提 要 民国初年发生的国语运动是国家意识在中国兴起的产物.本文从两个视角回顾了这场语文改革运动:(1)国家意识的兴起对国语运动目标和路径的影响;(2)语文问题如何被纳入中国现代转型的整体方案,并彼此输送合法性.

关键词 国语运动;国家意识;现代性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notion of national languag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hinese nationalistic movements in the early twenties century. Drawing on a historical review of the national language in China,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ational language was a landmark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and its continuous codification has been a driving force of national identity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national transformation. The investigation starts from two perspectives: (1) it reviews the rise of a national language in terms of national identity construction and its impacts on the reform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2) it discusses the procedure of integrating language into the overall transform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the nation.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language codification and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legitimate each other,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ational language is a prerequisite of a modern nation-state.

Key words national language movement; national consciousness; modernity

国家意识兴起,乃是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中国社会中最重大的变迁之一.这不但是当时的中国人对政治现实的反应,也从观念层面重塑了中国后来的政治进程,为中国的现代转型开启了新面向.由于统一国语被认为是现代国家的重要标志,国语运动由是兴起.从此,语文改革一直被看作养成国家认同、实现现代转型的前提.

本文尝试从两个角度回顾国语运动.视角之一是国家意识和身份认同的兴起,对语文改革的目标和路径实施的影响;视角之二是语文问题是如何被纳入中国现代转型的整体方案,语文改革和政治改革彼此输送合法性.为了便于论述,本文前半部分侧重梳理和语文改革相关的社会观念的嬗变,后半部分则聚焦于现代教育制度和国家语言政策的实施对语文改革的推动和对语言应用产生的影响.

一、国家意识和国语意识的兴起

国语和一般意义上的统一语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清代自雍正着手建立“正音书院”,以便官民上下语言相通,而达到共知共解.但直到晚清,统一语的问题仍未解决,如宣统二年(1910年)资政院议员江谦正式建议,用“国语”之称代替“官话”,因为“官话之称,名义无当,话属之官,则农工商兵,非所宜习,非所以普及之意”,而不满已经从口语分歧蔓延至文字难习,有人称文言“便于上不便于下,便于文人撰述不便于民人记诵”,字里行间,上和下、文人和民人隐然成分裂之势.

非独如此,语言不通象征着地域和阶层分裂的联想随处可见.1901年创办的《京话报》上,编辑者表示:“要望中国自强,必先齐人心,要想齐人心,必先通言语.”①

在办报者看来,语言分歧简直意味着国家的分裂,统一语言事关国家的前途.由于认识到统一语言可以促进民众对国家的认同,“通语言”可以“齐人心”,进而促进国家“自强”,晚清社会对于语言的社会政治功能越来越关心.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的兴起,则进一步强化了在国家框架下考虑语文问题的思路.

近代以来,中西接触频繁,外国对“中国”,有称“震旦”“支那”“汉”“唐”等,或是翻译名,或是朝代名.这一点很快被中国的士大夫们察觉.随着“国名”一事成为议论的焦点,国人也开始意识到“国家”这个新身份的重要性.黄遵宪考证:

地球各国,若英吉利,若法兰西,皆有全国总名,独中国无之.西北各藩称曰汉,东南诸岛称曰唐.日本亦称曰唐,或曰南京,南京谓明,此沿袭一代之称,不足以概历代也.印度人称曰震旦,或曰支那,日本亦称支那,英吉利人称曰差那,法兰西人称曰差能.此又他国重译之音,并非我国本有之名也.②

梁启超(1936:3)也认为“国名”一事事关重大.而“吾人所最惭愧者,莫如我国无国名之一事.寻常通称,或曰诸夏,或曰汉人,或曰唐人,皆朝名也;外人所称,或曰震旦,或曰支那,皆非我所自命之名也”.

随着中外频繁接触以及两次 战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惊恐地感觉到中国不再是文明的中心、四夷仰慕的对象,而是万国之中的一个“弱国”.

郑观应就指出,中国人向来自认雄居于世界的中心,将其他邦国视为“夷狄”,这种心态如今已经非常不合时宜了.中国是万国之一,应该按照公法处理国际问题:

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现代性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理脉络、品语言、学表达 [教学目标]1 通过表示参议员情感变化的重点词语,理清文章的脉络。2 重点感悟林肯的言外之意,学习林肯的优秀品质。3 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比喻。

2、 语言、知觉和自由 摘要:知(直)觉是梅洛-庞蒂美学的出发点,也是审美的重要环节。身体美学强调“互逆性”,使我们形成新异性直觉。我们可以重新组织知觉和布置空间,从而。

3、 论语首篇首章内涵、价值重诠重估 [摘要]《论语》首篇首章可看作是对《周易·系辞》君子学易悟道主题的拓展性说明,是孔子关于君子养成之道浓缩的系统性阐述。具体来说,是以“独学”、“。

4、 语言、历史和雌性困局 身为“新移民”小说家的严歌苓曾针对自己的文化“游牧者”身份进行过如下自白:所谓“游牧”无非是指我们从心理到地理的社会位置:既游离于母语主流,又。

5、 折中和融合重审明末诗学论争和学风特色 [摘 要]论及明代学风,学人多有党同伐异的印象,然相关论断不免失之于苛,尤其是对明末以来学风层面的诸多转变未曾究心。具体说来有三点应当引起重视:。

6、 论现代学徒制实施背景、现代性实施条件 摘要:目前,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分析其实施的背景以及“现代性”的具体表现,在理论和实践层次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