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庄子哲学论文 庄子大美论文 庄子参考文献 庄子逍遥游论文 庄子文献综述 庄子和惠子的英语论文

关于庄子论文范文 庄子笔下畸人形象探析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庄子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12

庄子笔下畸人形象探析是关于庄子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老子的道德经10大名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杰出的天才,庄子不仅创造了很多迷离惝恍的寓言形象,也创造了很多不合于世俗审美标准的畸人形象,以《德充符》篇最为突出.通过对这些畸人形象的分析,可以更深入解读庄子的思想.庄子笔下的畸人形象是战国之世社会的真实写照,隐含着庄子对于时代无奈的不满和控诉.同时,畸人形象以其特立独行的存在,在中国文学史上成为一道绚丽的风景,对后世影响极为深刻.

关键词: 德充符;庄子;畸人形象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6)03-0080-04

一、庄子畸人概念的界定

(一)“畸人”

《庄子》的文风奇特,变幻多端,塑造了大量的人物形象,其中最能体现庄子独特风格的便是他塑造的大量“畸人”形象.

什么是“畸人”呢?在《庄子·内篇·大宗师》一篇有庄子关于“畸人”的定义,庄子假借孔子言畸人是“畸於人而侔於天.”成玄英疏:“畸者,不耦之名也.修行无有,而疏外形体,乖异人伦,不耦於俗.”[1]也就是说畸人不合于世俗却合乎自然.庄子通过描写这些外貌奇丑或形体残缺不全的人之“德”,来反衬那些形全之人的表里不一、“德”之不足.这里对于“不耦於俗”通常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如文章所列举的这些因天生不足或外界灾祸苦难而导致的身体上的残缺或丑陋;另一种则是无视世俗标准而放荡不羁,成为别人眼中异类的人.纵观《庄子》中所提到的畸人意象,“畸人”一词主要指前一种,即形体残缺或外表丑陋的人,重点在于突出形残和德全的比照.

《庄子》中的畸人是身体残缺的智者,虽不合于俗却合于自然.从外表上看,畸人是不被世俗审美观念所接受的,但通过庄子的论述和分析,这些畸人却成为高于世俗观念之上的存在,甚至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

(二)畸人之“德”

《庄子》一书中“德”的出现频率极高,在《德充符》一篇中更有专门论述,可见庄子对“德”的重视. 何谓“德”?庄子借孔子之口指出:“德者,成和之修也.”[2]从《德充符》篇目来看,德,得也,指得道之人;充,充分,专指一种心灵状态.如《天下》篇评庄子所谓“彼其充实而不可已”的那种充实,是自己虽然处于无为之状态,但由于内心得道而充溢于外,以致影响他人.即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无不为”,也是《逍遥游》中所谓“是其尘垢秕糠,尤将陶铸尧舜者也”的境界,先秦哲人于心灵境界,常用“充实”来表述,如孟子曰:“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符,信也,即证验.《老子》中有云:“修之于身,其德乃真.”[3]反言之,外形上的完美不一定是德之所在.因此,庄子用肢体残缺之人来彰显德他们德之真全,意在强调德的内在性和超越性,从而体现出它的真实性.

《德充符》一篇中庄子通过揭示“才全而德不形”来彰显德的最高理念,德之形和否进一步阐明了修德之人应该达到的什么样的境界.“形”是指外在的表现形式,庄子借孔子之口,以水为喻论“德不形”:“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庄子认为,均平是水留止时的最佳状态,它可以作为取而效法的准绳,内心里充满蕴含而外表毫无所动.同样,人之德性修养若能静若止水,达到“外不荡”境界,则表现于外是和万物能够融为一体.内心的修养虽不彰显于外,但内心尤为充实,内心的平静安适便可以完全融入自然,顺应四时变好.相反,如果不能保持德性的内敛,刻意彰显于外,则是非毁誉将随之而来,庄子借叔山无趾和老聃的对话,批评孔子祈求奇异虚妄的名声能够传扬于外,这正是“德不形”之反例.儒家求经世济民,德形于外,而庄子从自然之角度立论,认为人应该保持内在德性的修养.在庄子看来,德以不形为贵.

然而,庄子通过六位畸人所揭示的德性之修养,并不是超脱世俗,不理外事,而是面对外界纷繁复杂的客观事实也能够保持内心的修养和德性.无论是身体残缺或生老病死,真正德性“才全”的心灵是和谐通达而豁然开朗的,并充满着生机,能够融入自然.在庄子看来,才全者所达到的境界是内心境界的超越,还要回到现实之中.因此“德不形”既是“德充符”者现实中的表现,也是德性达到才是真正“才全”的条件.

二、畸人形象的诞生

(一)客观社会时代背景

文学创作的来源有很多,其中最直接的便是来源于生活,庄子塑造的一系列畸人形象也是如此.根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记载:“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曾为漆园吏,和梁惠王、齐宣王同时.”[4]梁惠王、齐宣王都为战国时期人物,许多史学家考证认为,庄子约生于公元前369年,生活于战国中晚期的宋国,而战国时代是政治最动荡、战争最激烈的年代,天下生灵涂炭,平民苦不堪言,因此会许多染病在身而无钱医治或因暴君的酷刑以至落下终身残疾的百姓.

在战争伤害最大的劳苦大众,“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在动荡的年代里,上至贵族,下至平民,都无法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和无助的外在处境相对应,人们的心灵也处于极度恐慌的无所适从状态中,动荡的时代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普通人无法判断自己该怎样看待这个世界,怎样看待自己的人生.据《史记》的记载,庄子曾做过漆园吏,社会地位似乎略高于平民,但并不能达到温饱的水平,这使得庄子能够深刻的体会到下层贫苦百姓的痛苦.庄子不得不思考人生,太多的战乱让他见过太多的畸者,身体有残疾的人,或许在那个时代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和身体完好的统治阶层相比,许多畸者反而心态更为平和,无论是先天的残疾,还是后天的战争造成了身体某一部位的缺失,这都没有影响畸者对外物的认知、对取予的态度、对内心的修为.反而是那些处在权力斗争漩涡中的上层统治者,拥有完美的躯壳,却心甘情愿接受人为的灾祸,不知提高自身的德行,一味追求浮华的物质.庄子看透了这两者的对立,心里的天平渐渐倒向了畸者一方.畸者外形的丑陋和内心的纯净,让庄子对人生、对世界、对万物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在庄子的哲学理论中,这样的畸者比比皆是,《庄子》内篇几乎每一篇都有很多,仅《德充符》篇就有六位畸者形象.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庄子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庄子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参考文献:

1、 再发掘男作家路遥笔下的女性形象 摘要:自八十年代起直至现今,小说《人生》中女性形象的分析经历了许多变化。本文再度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方法进入文本中,深度挖掘男作家路遥笔下潜在的。

2、 敦煌壁画中观音性变形象探析 [摘要]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敦煌莫高窟在艺术构成上是建筑、雕塑、壁画的综合体,而其中的壁画被视为最为绚烂的光辉史。在整个壁画艺术中,。

3、 唐诗中的范蠡形象探析 摘 要:本文梳理了唐诗中对“范蠡”这一人物典故的运用,探讨了唐代文人对范蠡的人生追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接受情况,表明唐代诗人在一定程度上是从自己。

4、 三国演义中文臣形象探析 摘要:《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其塑造很多人物形象,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文臣是三国人物里面的重要部分,对三国的局势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5、 简析贾平凹笔下刘高兴形象的现实意义 摘要:《高兴》这部小说主要写了来自农村的刘高兴等人,去城市打工生活的拾荒命运。作品通过描写乞丐、农民工、妓女等城市底层人群,来揭示普通人在城市中。

6、 莫里哀和拜伦笔下唐璜形象不同点和成因 摘 要:唐璜是西方文学中一个文学形象群,许多作家都曾经以唐璜为题材撰写过作品,莫里哀的剧本《唐璜》和拜伦的长篇叙事诗《唐璜》是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