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北宋论文范文 气候视野下五代北宋前期太湖地区的水利灌溉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北宋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02

气候视野下五代北宋前期太湖地区的水利灌溉是关于对写作北宋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北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摘 要: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保障.五代北宋前期太湖地区的水利灌溉活动与气候变化存在高度相关性,此外,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水利工程负责人对于当地情况的了解程度、地方利益矛盾、水利政策的侧重点、农田水利规划的合理性等都成为这个时段影响太湖地区水利灌溉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北宋;气候;太湖;水利

中图分类号:K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7)12-0122-05

中国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气候变化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影响较现代更为显著.如冀朝鼎、葛全胜等人在考察过中国水利的发展历程后都曾指出:古代的水资源利用方式素来与区域降水量的多寡高度相关,①表现在气候干旱期,出于粮食生产中对水的迫切需求,会促进蓄水灌溉活动发展;在气候湿润期,灌溉活动就会减弱.②但葛全胜等人的观点是从全国视角出发,作为古代重要粮食产区的太湖地区情况是否也是如此?目前,学界关于唐宋时期太湖地区农田水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排涝技术、治水体系、水利开发与所有制经济等方面,③对于气候变化与农田水利建设之间的关系未有论及.本文拟从五代宋初期太湖地区水利灌溉设施建设兴衰的原因为切入点,探讨气候变化以及其他因素对五代到北宋前期太湖地区水利灌溉设施建设的影响情况.

一、五代宋初太湖地区水利灌溉设施建设的兴衰

五代时期,尽管战乱不断,但南方政权对太湖地区水利灌溉工程的修建以及维护工作却异常重视.太湖地区6个州当中,润州和常州属南唐管辖,苏州、湖州、秀州、杭州属吴越管辖.两个政权在统治期间都十分重视农业经济发展,加强了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南唐自立国后,就全面地整治陂塘堰闸,“命州县陂塘堙废者,皆修复之”④.在丹阳县,民眾在县令吕延祯带领下“筑塞环岸,疏凿斗门”,修复了“岁旱靡俟雩,河源不患竭”的练湖水利工程.练湖在当地作用极大,在旱时可将湖水注入运河和灌溉周围农田,雨水季节又可吸纳周围48条河流之水,使其免遭水涝灾害.这次修复工程让练湖又重新获得生机,灌溉丹阳、金坛、延陵近万顷良田.⑤在武进县,“为灌溉之利”,对原可灌溉4000多顷农田的孟渎“复修水门”,让它能够继续发挥灌溉作用.⑥

东南方的吴越钱氏政权在农田水利建设上做得更为出色.吴越政权首先完善了前代留下的塘浦圩田系统⑦,耕地的四周都设置了泾渎,把耕地都做成了棋盘式,“或五里、七里而为一纵浦,又七里或十里而为一横塘”⑧,形成了“四至泾渎为界岁久,水旱泾渎移易”⑨,“脉络贯通,纵横分布,旱涝有备”⑩的形势.后人赞誉称:“五代钱氏,不废汉唐治水之

法,自今之嘉兴松江,沿海而东,至于太仓、常熟、江阴、武进,凡一河一浦,皆有堰闸,使蓄泄以时.”B11例如,据《吴郡通典》记载:“在苏州卅年”“(钱)元璙遣开江营将梅世忠为都水使,每港莫兵丁,设闸港口,按时启闭,以备旱涝.”B12除了在大江大浦设立堰闸外,在塘浦圩田系统的小区域范围内的高低地之间,也设有堰闸斗门控制,高地上保持与“塘、浜、门、沥”相通,使自成系统.这样在平时“岗身之水,常高于低田,不须车畎,而民田足用”.B13即便是在“大旱之岁,亦可车畎以溉田”“而大水之岁,积水或从此(指塘浦)而流泄耳”B14.可谓水旱兼治,基本收到了“低田常无水患,高田常无旱灾”B15的效果.据元代任仁发的《水利集》记载,吴越政权还把此前分设的营田、治水两个部门合二为一,设置都水营田使,负责统一规划水利工作;组建撩浅军四部,一共七八千人,专门负责农田水利、疏导河道及筑堤工作,并要求“岁浚治之”;同时与乡村岁修制度相配合,“每一年或二年,率逐圩之人,修筑堤防,浚治浦港”B16.可以说,吴越政权在农田水利上的布局是全方位且系统的.

但太湖地区的水利灌溉发展并非一直不变.自978年吴越归附宋朝后,太湖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状况急转直下.自从北宋王朝征服太湖地区,水利工程的修护工作改由转运使主管之后,太湖地区农田水利开始废弛.B17此后,原有水利设施或被荒废或被破坏.例如,原本在唐五代时能“溉田千顷”B18被“日夜开浚”的杭州西湖,到了宋初已是“稍废不治,水涸草生,渐成葑田”,B19原有的蓄水灌溉功能尽失.太湖地区农田水利最严重的一次破坏发生在端拱二年(989),“转运使乔维岳不究堤岸堰闸之制,与夫沟洫畎浍之利,姑务便于转漕舟楫,一切毁之”B20.堤岸、堰闸、沟渠是塘浦圩田系统的三大命脉,毁坏了就会失去对水网的控制,导致塘浦圩田制的解体.

本来设置堰闸、沟渠是为了在水涝时能防止高地雨水泻入低地,减轻圩区排水负担;旱时可拦蓄雨水,以供灌溉.B21这些设施被毁坏意味着不论是排水还是灌溉工作均再也无法有效开展.原先负责维护水利设施的营田部门则被认为是“闲司冗职,既已罢废”.不但水利设施无法维护,之前积累下的“堤防之法、流(疏)决之理”也随之“无以考据”.B22在民间,“田法隳坏,民不相率以治港浦”B23,原有乡村水利岁修制度荡然无存.百姓因为利益冲突或出于生产便利考虑,“或因决古堤,张捕鱼虾,而渐致破损;或因边圩之人,不肯出田与众做岸.或因一圩虽完,傍圩无力,而连延隳坏.或因贫富同圩而出力不齐;或因公私相吝而因循不治.故堤防尽坏”B24.范仲淹评价这时的农田水利状况是“自皇朝(北宋王朝)一统,江南不稔,则取之浙右,浙右不稔,则取之淮南,故慢于农政,不复修举.江南圩田,浙西河塘,大半隳废,失东南之大利”B25.可见在北宋初年,五代时期辛苦经营起来的塘浦圩田系统颓势已定.

二、五代宋初太湖地区水利工程建设兴衰原因分析

是什么原因造成太湖地区的水利灌溉工程建设在五代宋初出现如此大的转折?对南唐、吴越政权来说,重视并大力修建水利灌溉工程当然首先是从发展自身经济角度出发.例如钱氏吴越政权,一方面“吴越立国于干戈扰攘之际,方欲富境强兵,必以农为先务”B26.一方面吴越统治者也意识到“百姓借湖水力生,无水即无民”B27的道理.所以在《三吴水利录》中称:“天下之利,莫大于水田;水田之完,无过于浙右.五代之末,吴越钱王占居东南,专飨此利.经营修治国家之资,实基于此.”B28这也充分说明吴越统治者决心要通过发展农田水利推动农业发展,来巩固执政根基.

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北宋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和动物有关的商品贸易 摘要:敦煌本地丰富的动物资源是当地民众及归义军政权的生活生产的重要资源之一,随着生产能力和工艺的不断提高还创造出了许多的衍生产品,归义军政权利用。

2、 支持贫困地区农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3月15日发布《关于支持贫困地区农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十三五”时期,中央预算内农林水利建设投资。

3、 1951—2018年东北地区8月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摘要 本文选取1951—2015年东北地区24个代表站降水量观测数据,分析东北地区8月降水气候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东北地区8月平均降水量存在。

4、 长沙地区暴雨气候特征分析个例 摘要 对长沙地区长沙站、宁乡站、浏阳站和马坡岭站4个站点的1981—2015年暴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出现暴雨日数最多的是宁乡站,其次是。

5、 气候变化对青南地区牧草生产影响 摘 要:本文主要对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展开分析,分别从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速、日照等方面进行变化率的分析,从而研究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牧草生产的。

6、 环太湖地区生态农业方向 摘 要:现代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农业的目标除了提高农产品产量,是不是还必须要确保农产品安全、保证农产品质量?农业在体现生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