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中国文化论文 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企业文化杂志社 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企业文化的论文 企业文化期刊 论文化认同 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论文 生态文化旅游论文集 文化软实力论文3000字 中国文化现象分析论文6000字 中国酒文化10000字论文

关于文化认同论文范文 瑶族招郎仪式中族群文化认同建构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文化认同论文 更新时间:2024-01-17

瑶族招郎仪式中族群文化认同建构是关于本文可作为文化认同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文化认同的意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族群互动日益频繁的当今世界,生存在同一区域的不同族群,既要维持族内的文化认同,又要接纳强势的外族文化,才能确保本族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如何抉择并保证两种甚至多种认同互不冲突,招郎仪式对此做出了明确回答.仪式中展示的建构族内、族际文化认同的方式方法,体现出瑶族群众充分利用各种场所和可能建构族群文化认同.它是瑶族在主动适应社会变迁的同时,又灵活保存本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瑶族;招郎仪式;文化认同;认同建构

招郎,也称入赘、上门,是男子到女方家中成婚、居住的一种婚姻习俗.在我国的许多民族当中,历史上某个时期都曾经存在过,只是普遍和否的问题.即使现在,汉族中也偶尔会有入赘的事情发生,不过难得一见而已.然而,在少数民族尤其是居山族群中,入赘习俗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保存,并未因社会经济发展和和外族交往程度的加深而消失.吴秀芳的瑶族入赘婚初探(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第2期)、玉时阶的泰国瑶族的“招郎入赘”(世界民族,1998年第4期)等对瑶族入赘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侧重于形式和原因的分析.本文以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高宅村委会的FMP瑶族自然村为例,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考察,结合当地群众对入赘习俗的认知、理解,分析“招郎”仪式中的某些程序和展演过程,探讨仪式中建构族群文化认同的问题.认为在新的形式下,伴随着族际互动的频繁、加深,居山族群的传统文化受到越来越强大的外族文化的冲击,正在发生非常深刻的变化.为了适应业已存在的现实需要,仪式过程也和时俱进地进行调整,在认同主流文化的同时,始终重视强化对本族文化认同的建构,希望借此传承本族文化的精华.

一、瑶族的招郎习俗

瑶族自古就有招郎入赘的习俗.《评皇券牒》、《过山榜》、《过山文书》等瑶族的著名历史典籍,都有记载盘王子孙六男六女,“敇令六男娶外人之女为妻,以继其后;六女赘外人为夫,以继其宗”的材料;而且,通过皇帝的权威发布敇令,“准令民不许娶瑶女为妻,不许百姓土家为婚;盘王子女,不嫁五姓国汉土家”;但是,对于能否招外族男子入赘,则没有明确规定.所以,瑶族女子在招郎时原则上没有民族身份的限制,总体上有比较大的自由选择空间.这也许是居山瑶族“招郎”婚能够长期保存的理由之一.加上瑶族招郎婚形式多样,并且得到族内成员的认同,使之得以长期存在.根据《富川瑶族自治县志》记载,居住高山的瑶族招郎婚有四种类型:一是卖断,男子上门后,一般要改同女方的姓氏,并规定要终身在女方的家中居住和劳动,不得回自己家中做事,所生子女随母姓;二是卖一半,男子到女家后,姓名可以改也可以不改,但要终身居住、劳动在女方家,婚后所生子女可以给一、二个随男方姓;三是两边走,婚后,男方先入居女家,在女家劳动、生活一段时间后又带着妻子儿女回男方家劳动、生活一段时间,并如此不断打循环下去,所生子女平均随父母姓,一般是第一个随母姓,第二个随父姓,依此类推;四是招郎转,男方到女方上门后,男方要在女家劳动、生活一段时间,然后可以带着妻子儿女回转男家定居,不再转回女家,婚后所生子女全部从父姓.[1]同时,为了确保婚姻家庭的稳定,每种类型都立有文书契约加以规范.这就是历史上长期形成的瑶族招郎婚制度.

考察点南岭走廊中段西岭山FMP瑶族村,是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高宅村委会的一个自然村,村民居住在海拔800m~1 000m的鸟源山山腰上,北面1.5 km处有一座鸟源水库;西北和小源下自然村相距约2km;东南约1.8km和朝木林自然村相接,往西翻过一座约1 500m的高山后,可到达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牛塘村,东面和狗婆垒自然村接壤.全村26户163人,包括冯、俸、周、黄、李、赵、郑七姓,瑶族居民占95%,属瑶族盘瑶支系的过山瑶.村子周围,竹木茂盛,景色优美,山冲小溪清水长流,是鸟源水库的水源林地;山上林木葱葱,百年古树以及藤蔓遍地存在.村里的老人介绍:他们的祖先几百年来一直在都庞岭游走,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才在FMP定居下来.目前该自然村拥有2万多亩山林,人均林地约100亩,但没有任何农田,主要靠刀耕火种和林业维持生计.虽然环境如此险恶,但上世纪六十年代已经开辟有林区公路和外界相接,现在则修建有一段混凝土道路,虽然没有全部完工,但可以通行农用车、摩托车等现代交通工具,和外界交往的程度已经较为密切,外来文化也深深渗入到本来极其单纯的瑶族文化之中.

调查发现,生活在这一区域的过山瑶族群,女子70%以上招郎上门,男子50%以上上门入赘.生存其中的上门女婿,和本地娶妻男儿在地位上已经平等,有财产继承权,生活中不存在明显差别,不需要改名换姓,孩子可随母姓,也可以跟父姓.被招郎的男子,有汉族、壮族,也有瑶族.从FMP村的情况看,入赘男子三族都有,地域上以附近的恭城县瑶族为多,也有江华、江永、钟山以及本县的壮、汉、瑶族群成员.由于入赘成员比较复杂,因而相关仪式也就显示出独特的风格.

2010年9月16日至18日,我们有幸参和了FMP村的一场招郎婚礼,三天的仪式隆重热烈,让人联想颇多.其中使我最为震惊的是仪式中族群文化认同建构的过程.原因是村民们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瑶语,但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讲汉语西南官话,并在对外交往时使用.可是在正式场合的婚礼上,主持者既使用瑶语,又使用汉语西南官话,两种语言在仪式中交叉使用.至于其它婚礼物品,如食品、用品、礼品以及相关仪式,无不体现出本族和外族相互兼容的特点,具有明显的族内、族际文化认同建构的特征.

二、招郎仪式中族内文化认同的建构

“招郎”婚俗是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丰厚的历史、心理、情感等文化要素,具有相对的保守性和稳定性.但是,随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政治以及经济运行模式、社会文化互动的变迁,又无法阻止新生的特别是外族政治、经济、文化对它的渗透,并使之发生相应变化.FMP村的招郎仪式,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举办的.虽然仪式中融入了众多的外族文化成份,但整个过程处处闪烁着女主人的果断、精明,恰如其分的指挥、安排,井井有条,体现出明显的通过婚礼仪式建构妇女主导地位及其对瑶族文化认同的特点.

从婚宴的食品看,保留着当地居山瑶族传统的不少特色.首先用“油茶”招待所有参加婚礼的宾客,但配食“油茶”的食品一定少不了山区传统的主食——炒玉米.它是通过“刀耕火种”方式生产的,粒小、香脆,必须是自产,不能到市场购买,充分显示出对传统生产方式的认可.其次餐桌上的主菜不能缺少的是竹笋、香菇、木耳,体现出婚宴食品和山的联系;同时,猪肉也不需要到市场上购买,主家不足部分,可以向邻居、亲戚家借用,以后再还,期间不用支付利息,是一种互相帮助的瑶族传统美德.再次,饮用的大量米酒,由家主自己酿造,米可以到市场购买,但酒则不行,这和瑶族居住高寒山区必须继承酿酒技术有关.然而最有特色的是,该村酿酒的许多工序由妇女来操作完成.因此,餐桌上的传统食品充分体现出婚礼上瑶族建构对本族传统文化认同的特点.

从婚礼的饰品、礼品看,也保留着不少瑶族传统的风格.最为显眼的是服饰,仪式中家主、瑶族老人、瑶族客人以及已婚的瑶族男女,都尽可能穿戴本族衣装,以便外人分辨其族群身份.祖宗灵位的布局、装扮,一律按瑶族传统的风格实行;相关房屋的布置、安排、宴席装饰、门口饰物、新房的布局、床上用品都有瑶族传统的东西摆放.新娘的服饰虽然已经和汉族无异,但围裙却是瑶族的手工织物.仪式主持者身上穿戴着瑶族传统的装束,确保其瑶族成份的显著.派出去迎亲的姑娘小伙,穿戴着特色标识,使外人可以从中辨识出这是一场瑶族举办的“招郎”而不是娶妻的婚礼.对于参加婚礼者赠送的礼品,如果没有瑶族习俗标识的,待客者会给其加上带有瑶族习俗的标签,使其符合瑶族仪式的要求.而娶妻仪式中的礼品则不在乎是否标识瑶族族群的身份.这种从礼品开始标识族群成份象征物的做法,是当地瑶族建构族内文化认同不可缺少的步骤.

总结: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文化认同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参考文献:

1、 论文化全球化和文化认同建构 摘 要:文化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对世界各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构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文化全球化的实质是文化的同质化,表现形式是文化的高度相关化,亦即。

2、 文化认同视角下对非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 摘 要:本文选取非民族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从文化认同这一角度进行分析,主要探讨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教育的新方法、新手段,提出以。

3、 多元文化背景下跨文化认同理论内涵意义分析 内容摘要:伴随经济全球化而生的文化多元化,正日益改变着世界文明格局。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交融和共生使得如何践行文化之间的互相认同成为新的研究议题。

4、 凉山彝族仪式叙述和文化整体性 内容提要:仪式的叙事既是文化的内容,也是文化的形式;既是文化的果,也是文化的因;既是表述,也是表述的对象本身。通过对凉山彝族传统仪式主持者毕摩和。

5、 电视媒体文化和移民地域文化认同 广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涌入了大量的外来移民。外来移民(包括外来的户籍和非户籍人口)是广州常住人口增加的最主要因素。据第六次全。

6、 美国非虚构小在中国出版发行对生态文化体系建构 【摘 要】 加强中国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是减缓我国生态危机,修复生态系统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分析美国非虚构小说在中国的出版,阐述生态文化在中国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