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心理逻辑论文范文 论文的逻辑结构是什么 毕业论文的逻辑结构 知道逻辑论文 禅宗逻辑论文 金融的逻辑论文

关于逻辑论文范文 中国城市公共住房演变逻辑和动力机制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逻辑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22

中国城市公共住房演变逻辑和动力机制是关于对写作逻辑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逻辑思维差的人表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摘 要:通过研究中国城市公共住房的演变逻辑和动力机制,发现中国的公共住房整体上经历了一个N型的转变过程.在经过上世纪90年代初大规模的低价公房出售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目标的政府无力也无意提供公共住房,而处于横向竞争的地方政府通过逐底竞争也放弃了在公共住房方面的责任.公共住房的长期供给不足助长了房价上涨同时引发民众的抱怨, 政府通过自上而下的压力性体制试图重建城市的公共住房体系.

关键词:公共住房,演变,动力机制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38-(2016)01-0025-37收稿日期:2015-12-01

1 引言

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历来是一个困扰整个社会的难题.对住房这种特殊商品而言,完全遵循“价高者得”的市场原则并不现实.尤其是对一个正在大力推进城镇化且收入和财富分配严重失衡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有相当一部分中低收入者无法通过商品房市场来解决个人的居住需求,这无疑对实现政府所倡导的包容性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住房作为人类生存不可替代的必需品,人人都应享有合适的居所”的观念已经得到普遍认可.既然无法通过市场原则来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同时又要保障这部分群体的住房权利,公共住房因而成为调和二者矛盾的主要手段.

我国专门针对中低收入居民的公共住房制度建立的比较迟,并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认识和实践过程.在改革开放前,秉持着“先生产,后生活”的理念,并认为住房投资和建设属于非生产性投资,几乎所有城镇居民都住在政府或单位分配的公房里.这和很多市场经济国家为解决市场失灵或实现收入再分配而参和建立公共住房体系完全不同,广大人民的居住条件相当恶劣.市场化改革尤其是1998年停止福利分房制度后,原有公房体系基本瓦解,同时商品住房建设和投资出现了大跃进,但对新公共住房的认识和实践过程还是出现了严重偏差并几经摇摆.多年混乱后,2007年5月,在中国公共住房体系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文)再度强调公共住房的作用,到2011年, 政府更是提出了具体的建设规模,要求在未来5年内即“十二五”期间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截至2015年9月,这个当初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已经超额完成.所以,总体上看来,中国公共住房体系经历了一个N型走势.

究竟如何看待并解释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住房的演变?本文认为,中国公共住房的政策和实践是一个在有限理性制约下的路径依赖过程,同时,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目标的政府在1998年房改之后受制于财政压力无力也无意承担住房保障的责任.对地方政府来说,处于横向竞争的地方政府在实践“以地谋发展”的经济增长战略中也一度放弃了公共住房责任.这助长了商品房价格上涨并威胁到金融和社会稳定,在 政府的强力干预下,中国公共住房迎来了第二次转向.

2 中国公共住房的演进历程

总体上看来,中国公共住房体系经历了一个“N”型的演变过程.在建国后直到改革开放前,城市公共住房占据主导地位;改革开放后到上个世纪末,公共住房逐渐瓦解,由政府投资和控制的住房滑落到谷底;新世纪初,政府开始意识到住房保障的责任,试图重建中国公共住房体系.

在改革开放前,中国住房制度的起点是计划经济体系下的福利住房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以针对城市居民的“低租金、高福利、无偿分配”为指导思想,公共住房由政府统一建造,无偿分配给个人,国家只收取少量租金.当然,对于这种住房制度是否真的称得上“高福利”一直有争议(包宗华,2015).同时,政府秉持着“先生产,后生活”理念,认为住房投资和建设是一种非生产性投资,加之传统的重积累轻消费的理念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及政策取向(即将住宅投资视作是生产居民消费品),住宅投资自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因而住宅投资和建设占GDP的比例长期低下.20世纪50年代,国家通过基本建设投资建设住房2.43亿立方米,60年代投资建设住房3.44亿立方米,70年代投资建设住房8.62亿立方米,30年合计建设住房14.49亿立方米,用于住房建设的投资总计549.79亿元.但是同一时期,城镇居民人口则从1949年的5765万,激增到1978年的17245万.30年人均住房投资不足300元,年人均住房投资不足10元(郭玉坤,2006).根据张清勇(2008)以及高波和赵奉军(2009)的测算结果,从1952年到1976年,住宅投资总额从 13.23亿上升到70.58亿元,占GDP的比例只从 1.71%上升到2.33%.作为对比,在2013年,全社会住宅投资达到74870亿元(未经价格调整),占GDP的比例达到13.2%.这个比例目前已经远远超出很多OECD国家1956-2000年的最大值,以至于担心中国整体住宅投资是否出现过度(赵奉军,2012).因此,到改革开放之初,城市原有公共住房供应严重不足.

在此背景下,1980年4月, 就城市住房问题表态,“要提高租金标准,鼓励个人购买住房,并鼓励通过多种形式建房”.同时,中国理论界包括苏星和陈敏之提出住房应该是属于个人消费品的商品.这对以往将住房看作是国家提供的福利不属于商品的传统理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现在看来,将住房看作是完全的消费品和普通商品有矫枉过正的嫌疑.

既然是商品,就应该进入市场交易,住房同样如此.从1979年开始,中国城市原有的公共住房体系逐渐瓦解.1980年6月,以往由政府所有的公共住房开始向职工出售,并扩大到全国主要城市,但由于当时职工收入水平低,全价出售试点效果并不好.1982年,开始在城市实行“三三制”补贴出售新建住房,即原则上个人购房只需缴纳房价款的1/3.1985年底,“三三制”推广到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和160个城市和300个县,但效果仍然不够理想,原因主要是租金低使得大家宁愿租房也不愿买房.1986年,国务院提出房改的重点是逐步提高公房租金.1988年2月,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并印发《关于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国发〔1988〕11号),宣布将住房制度改革正式纳入 和地方的改革计划,分期分批推行.这是中国政府出台的第一个房改总体方案,一般称之为提租补贴方案.然而遗憾的是,中国不久就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考虑到如果继续实施提租补贴方案,在成本推进效应的作用下,有可能导致进一步的通货膨胀,使经济形势更趋于恶化.于是原计划用3-5年完成的提租补贴方案,未全面推开就夭折了.1991年,停顿两年的住房制度改革再出发.当年5月,上海借鉴新加坡公积金制度率先开始住房制度改革.1992年7月,住房公积金制度开始在全国推开.

总结:本论文为您写逻辑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参考文献:

1、 新公共管理对中国城市管理现实意义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由于当今城市化水平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我国城市化的发展。

2、 中国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定位演变历史逻辑 [摘 要]公共服务职能是现代政府的核心职能之一。我国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定位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程,从建国初期的统治型政府到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型政府再。

3、 中国城市文化产业效率 摘要:运用DEA模型测算中国城市文化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结果表明:城市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整体不高,纯技术效率明显低于规模效率,地理分布呈现“东。

4、 中国城市环境效率测度影响因素 本文采用DEA方法对我国符合条件的地级市的环境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影响环境效率的因素进行探究。旨在探讨我国地级市在环境效率方面的差异,这一差异的大。

5、 中国金融监管框架改革逻辑 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为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提供了一个重视和重塑金融监管体制的契机,除深刻反思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外,更是引发了一场针。

6、 绿色金融动力机制和逻辑 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