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米老鼠杂志订阅 米娜杂志订阅 400米栏开题报告 米老鼠特刊杂志5 艾米莉的玫瑰怎么写论文题目 黛西米勒开题报告 米东阳硕士论文 米娜杂志社招聘

关于米沃什论文范文 米沃什在中国译介历程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米沃什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17

米沃什在中国译介历程是适合米沃什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米沃什的诗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切斯瓦夫·米沃什(Czes·aw Mi·osz)于1911年6月30日生于立陶宛,2004年8月14日在波兰克拉科夫去世.他的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历了希特勒和斯大林两次极权统治,经历了法国和美国两次流亡生活,几乎见证了近一个世纪里国际风云的变幻和人世间的各种悲剧,是20世纪人类历史的见证人.1980年,米沃什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逐渐被世人所知,也正是从这时开始他进入了中国读者的视野.从米沃什初临中土的1981年算起,诗人至今在中国已有近三十五年的译介历史.以纵向的时间来划分,米沃什诗歌在中国的翻译情况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为起步期,90年代为停滞期;21世纪头十年为回暖期,最近六年为中兴期.

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读者对米沃什一无所知,伴随着诗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遍世界的脚步,其作品才开始进入中国.

80年代是米沃什在中国译介的初始阶段,台湾成为中国译介米沃什作品的前沿阵地,1981年7月,《禁锢的心灵》(即后来大陆译本《被禁锢的头脑》)在台北九五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1982年5月,杜国清翻译的《米沃什诗选》(当时译名为米洛舒)在台北远景出版事业公司出版,这是米沃什诗歌的第一个中文译本,大陆的期刊上偶尔会刊登其中的诗篇.中国大陆最早介绍米沃什的文章出现在1982年8月的《读书》杂志上,主要介绍米沃什的自传作品《故国》,但文中时常又将书名写成《故土》.这篇名为《米沃什<故国>》的文章虽然短小且为介绍性文章,但却宣告了米沃什在大陆的第一次出场.由“去年诗人获得诺贝尔奖金”[1]这句话可以推断出,该文实际上写于1981年,即米沃什获奖后的第二年,表明大陆文坛对海外文学热点的追踪速度也是相当迅捷的.1983年12月,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推出了《世界抒情诗选》,选入米沃什的诗歌七首:王永年翻译的《诗的艺术?》和《云》,韩逸翻译的《使命》,艾迅翻译的《献词》和《偶然相逢》,林洪亮翻译的《黑人小姑娘演奏肖邦》以及陈敬容翻译的《窗》,这是大陆较早的米沃什诗歌译作.1986年8月,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外国诗》(五)收录了阿木翻译的米沃什诗歌八首;1987年7月,《外国诗》(六)选登了程步奎翻译的“波兰当代诗选”,其中有米沃什的长诗《冬日钟声》的选段,当时诗人的译名是切斯拉夫·米洛兹.[2]专门从事翻译工作的林洪亮先生认为,中国对米沃什的大量翻译和阅读是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禁锢被打破,接触米沃什作品,阅读他的文字,感觉他的诗非常丰富,很难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他就是非常复杂,非常丰富.1985年以后我们的工作量就大了,国内好多杂志比如《诗刊》还有地方的一些杂志都有刊登米沃什的诗歌.当时在中国诗歌界,阅读米沃什成了一股潮流.”[3]在这股潮流的推动下,1989年2月,桂林漓江出版社推出“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丛书”,其中有绿原翻译的英文诗集《拆散的笔记薄》,该译作是大陆出版的第一本米沃什诗集,也是80年代中国译介这位波兰诗人的代表性成果.这本写于二战前后的诗集是米沃什的自选集,由诗人和美国的波兰文专家一起将之翻译成英文后在美国出版,抒写了米氏不同寻常的生活体验: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巴黎生活、纳粹占领下的华沙灾难以及八十年代美国伯克利的异国文化等,构成了米沃什内心无法卸载的沉重感情.因此,《拆散的笔记薄》表达了诗人对故国家园和同胞的思念,对民族压迫者和战争的愤慨,对异邦流亡生活的厌倦以及和他文化格格不入的心态,写出了一个幸存的“流亡者的伤心的自白”,[4]其深厚的民族情感由此得以彰显.

20世纪90年代是米沃什诗歌翻译的停滞期,也是他作为散文家被译介的阶段.长期以来,米沃什不常被中国读者提起,关于他作品的翻译和介绍成果也不多见,但米沃什创作的丰富性成为90年代中国接受视域中的亮点,即人们开始认识到他不只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和小说家.在整个90年代,米沃什作品的翻译只有为数不多的散文作品,几乎没有诗歌被翻译到中国,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为什么人们会丢下米氏的诗歌转而去翻译他的散文呢?除和时代语境有关外,也和人们力图还原米氏创作文体的多元化有关.事实上,90年代中国对这位波兰诗人的翻译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翻译不够深入,二是翻译文体单一.有编者曾说:“不知何故,对他的译介总是不够深入,不够全面.大多数中国读者都以为米沃什仅仅是位优秀的诗人.根本不知道他还是位深刻的散文家.因此,我们觉得有必要译介一些他的散文作品.”[5]1995年1月,《世界文学》杂志介绍了米沃什的日记体散文集《猎人的一年》,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主要讲述诗人内心情感的变动.1996年9月,袁洪庚先生翻译的米沃什散文作品《随笔六篇》发表在《世界文学》第5期上,成为首次集中翻译介绍米氏散文作品的案例.这六篇散文作品出自米沃什的随笔集《圣弗朗西斯哥的海湾幻境》(Vision from San Fransisco Bay),包括《我的意图》《此情可待成追忆》《片言只语论作为社会代表的女人》《迁徙》《我和他们》和《亨利·米勒》.1999年1月,贵州人民出版社推出林贤治主编的流亡者文丛“散文卷”《我们的时代》,其中载有米沃什的散文《另一个欧洲的孩子》.中国大陆90年代对米沃什诗歌的翻译是空白的,目前能查到和他诗歌有关的仅是两篇鉴赏文章:一篇是1994年1月发表的对诗歌《当月亮》的鉴赏[6],另一篇是1997年11月发表的对诗歌《窗》的鉴赏[7];前者所引用的诗歌出自绿原的翻译,后者则出自陈敬容之手.

21世纪头十年是米沃什译介的回暖期,人们开始重新关注米氏及其诗歌作品.

首先来看发表在报刊上的译作:2002年9月,《同学》杂志刊登了张振辉翻译的《牧歌》.2003年5月,《诗刊》刊登了韩逸翻译的《天赋》.2005年1月,《世界中学生文摘》刊登了《美好的一天》,译者不详;3月,《扬子江诗刊》刊登了张曙光翻译的《共享》;5月,《诗选刊》刊登了佚名翻译的《歌谣——致耶日·安杰耶夫斯基》;同月,《扬子江诗刊》刊登了张曙光翻译的《米沃什诗选》,包括《二十世纪中叶的肖像》《一个民族》《美丽的时光》《傍晚》和《住所》五首.2006年1月,《诗刊》刊登了米沃什的《偶遇》,配有大解对该诗的解读和介绍文字;同月,《诗潮》杂志刊登了北塔翻译的《切斯瓦夫·米沃什诗选》,包括《献词》《住所》《为世纪末而作》和《1945年》四首;9月,《世界中学生文摘》刊登了薛菲翻译的《美好的一天》,并配有相应的鉴赏文字.2007年2月,《中学生读写》(考试)杂志刊登了薛菲翻译的《美好的一天》,并配有简单的鉴赏文字;7月,《诗选刊》刊登了李以亮翻译的《切斯拉夫·米沃什诗歌》,包括《和简妮交谈》《一小时》《得克萨斯》《在黑色的绝望里》《自白》《准备》和《在某个年龄》七首;8月,《文学界》(专辑版)刊登了张曙光翻译的《米沃什诗选》,包括《然而书》《铁匠铺》《亚当和夏娃》《林内乌斯》《在音乐中》《住所》和《后继者》七首,译诗之后附有译者撰写的《翻译米沃什之后》的文章,该文和2002年出版的《切·米沃什诗选》的《译者前言》内容一致;10月,《世界中学生文摘》发表了张振辉翻译的《牧歌》.2008年8月,《文苑》(经典美文)发表了陈敬容翻译的《窗》.2009年6月,《新青年》再次发表了陈敬容翻译的《窗》.2010年4月,《中学生优秀作文》(高中版)刊登了《幸福》,译者不详;7月,《诗潮》杂志刊登了李以亮翻译的《米沃什诗选》,包括《一小时》《忘却》《非我所属》《自白》《在黑色的绝望里》和《得克萨斯》六首;9月,《中学生优秀作文》(初中版)刊登了《礼物》,译者不详.这一时期米沃什翻译的最大成就是两部译诗集的出版:一是2002年5月,张曙光先生翻译的《切·米沃什诗选》作为“20世纪世界诗歌译丛”之一,在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该诗集共计翻译一百一十九首诗歌和五个组诗,其中组诗《世界》包含二十首诗歌,《不幸人的歌》包含六首诗歌,《摘自波尔尼克城的编年史》包含五首诗歌,《诗的六篇演讲辞》包含六首诗歌,《立陶宛,五十二年后》包含五首诗歌,整个诗集共计一百六十一首诗歌.2005年1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了米沃什的诗选集《城市在它的辉煌中》,这是一本多人翻译的合集.此外,2004年2月,西川和北塔翻译的《米沃什辞典》在北京三联书店出版,这虽然是本散文体的回忆录,但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米沃什的诗歌作品.

总结:该文是关于米沃什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参考文献:

1、 中国现代化历程中的十次留学潮 摘要 本文概述了从19世纪首次官派幼童留美,直到21世纪新生代留学的十次留学潮,历时140余年,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整个历程。19世纪中叶洋务运动。

2、 国家命运中国两弹一星秘密历程(五) 五十五、再厉害的东西。总可以找到对付的办法兰州铀浓缩厂的第一批扩散机是1963年3月底启动的。在上上下下的期待中,从厂里的领导到技术人员,都小。

3、 中国好婆婆!山东七旬老人扮米老鼠为儿媳筹救命钱 【适用话题】婆媳情 执着 善良新闻回放 >>·原创·2017年4月19日,《都市女报》《济南时报》讲述了山东省一位七旬老人扮米老鼠为儿媳筹救。

4、 建筑中国六十年建筑创作历程分析(二) 1977—1999年改革开放与繁荣建筑创作1,大批量建设住宅以满足城市人口增长的需求居住建筑建设继建国以后沿用30年的每人4m2的设计指标之后。

5、 新中国电子工业职工队伍建设历程 摘要:新中国电子工业的发展,经过了从装配、维修到工业化生产,直至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装备部”的历程,其职工队伍的职业教育也从扫盲。

6、 亚米网为华裔提供中国风味综合电商平台 随着全球电子商务的成熟,人们在网上购物变得相对容易。但对于亚裔群体,尽管国外有诸如亚马逊、eBay这样的电商,但它们的选品逻辑和设计更多是欧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