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兰州盆地论文 盆地构造分析参考文献

关于柴达木盆地论文范文 柴达木盆地资源型区域新型城镇化问题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柴达木盆地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16

柴达木盆地资源型区域新型城镇化问题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柴达木盆地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柴达木盆地魔鬼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本文在分析柴达木盆地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研究了柴达木盆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引导机制,进而提出柴达木盆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资源型区域 新型城镇化 制约因素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也是青藏高原最大的盆地,区位独特、资源富集、生态脆弱.柴达木盆地是我国矿产资源的“聚宝的盆”,是青海省50万各民族人口集聚发展的“摇篮”,也是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和重要的区域经济增长极.作为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点开发区域,柴达木盆地城镇化发展不仅关系到青海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也影响全国资源能源战略保障.

一、柴达木盆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新型城镇化

1.三次产业存在严重发展偏离.2014年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为4.64:76.43:18.93,就业比重为26.64:35.3:38.06,第一产业偏离程度为22,第二产业偏离度达-41.3,第三产业偏离度为19.13,第一产业偏离程度与全国平均水平接近,但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偏离度很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柴达木盆地作为典型资源型区域,资源开发带动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出现的资源排挤劳动力现象,因此第二产业创造就业岗位严重不足.与此同时,工矿业城镇功能单一,以传统第三产业为主,创造财富的能力比较弱.

2.三次产业内部发展不协调.农牧业发展方面,受到农业经营规模的限制,机械化水平提升较慢;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缺少有创新意识的农牧民企业家,农牧业种—养—加产业链不完整,产—供—销生产服务体系不完善;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和农业信息化还比较落后,对经济的贡献较少.盆地农业发展潜力很大,但特色农牧业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第二产业发展方面,新型工业化发展中科技及信息化水平较低,人力资源对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贡献较小.轻、重工业的比例严重不协调,资源产品和初级产品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情况依然存在.第三产业发展方面,2014年柴达木盆地服务业贡献率为14.21%,同期,青海省为31.05%,全国为46.77%.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8.93%,同期,青海省为37.1%,全国则为48.1%.柴达木盆地服务业发展水平低,不利于服务业发挥其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和作为柴达木盆地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后续动力.

(二)生态环境承载力下降,制约新型城镇化

海西州有高寒荒漠气候特征,水域、湿地面积小,分别仅占总面积的3.6%和0.5%.柴达木盆地每平方公里水资源量为3.87万立方米,是全青海省平均水平的44.3%,全国平均水平的13.3%.水资源短缺使得农业种植面积受限,工业发展区域受限,也影響人口聚集和城镇建设.此外,柴达木盆地资源开发模式较为粗放,资源型产业发展存在明显的环境挤出效应,资源开发中的副产品、废弃物未能得到有效利用,既破坏了环境,又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经济开发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水的消耗比较高,人口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下降.

(三)科技投入不足,人才流失严重

从科技支出占GDP的比重变动情况来看,2006年以前,柴达木盆地科技支出占GDP的比重大约为0.01%,2014年也仅达到0.13%,占比很低.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1999年为125.4人,2014年下降至106.9人.造成柴达木盆地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盆地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偏僻的区位,对吸引人才有很大影响;二是柴达木盆地资源型经济结构产生资源挤出人力资源的效应.自然资源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结构对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少,而且专业技术人才的经济贡献得不到相应的价值体现,这是造成盆地专业技术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此外,柴达木盆地在选拔人才和留住当地人才方面也存在问题.目前实施的事业单位招聘及公务员考试中对当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政策倾斜不够,每年正式应聘的外来人才较多,对当地大学生造成严重就业压力.同时,外来人才由于对区域经济不熟悉,对少数民族语言不掌握,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习惯不适应,难以安心工作,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所以形成了“当地人才不能用,外来人才不好用”的尴尬局面.

(四)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制约新型城镇化

交通运输方面,尚未形成完善的交通网络体系,运输能力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从公路方面来看,公路运输网密度仅为3.8公里/百平方公里,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20%.道路网络化程度低,尚有部分干道与次道、村与村之间的连接公路未建成.在其他运输方式中,柴达木盆地仅有格尔木机场,开通航线少,年完成客运量仅2.5-3万人次,吞吐量小,经济效益差.通讯建设方面,由于柴达木盆地大部分地域人口密度小且居住分散,通信投资远大于其收入.通信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其它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通信设施水平和服务能力较为落后.

(五)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制约新型城镇化

1.城乡收入差距大.柴达木盆地城乡混合基尼系数逐步下降,2014年为0.21,但城乡差距仍然较大.柴达木盆地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显著低于农村居民,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差异明显.

2.城乡产业发展差距大.2000 -2014年,柴达木盆地城乡二元生产率对比系数一直小于0.1,全国城乡二元生产率对比系数则从0.08上升至0.12,柴达木盆地的二元对比系数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造成城乡二元系数低下的原因,一是城乡产业封闭运行,柴达木盆地的工业具有采掘强、制造弱、产业链短的显著特征,主要向市场提供初级工业品,与农牧业经济体系互不关联、各成一体;二是受到生活、就业和教育门槛限制,农牧业人口难以自由转入城市和非农行业,非农就业竞争力弱.

3.城乡资金投放失衡.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城乡的分配来看,2014年第一产业投资仅为3.5%,第二产业投资为62.4%,且重点集中在化工、天然油开采、有色金属矿采选及电力等领域.柴达木盆地农牧业现代化水平低,农牧民收入少,消费能力不足,阻碍新型城镇化发展.

总结:本论文为您写柴达木盆地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参考文献:

1、 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路径探析 【摘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理念中,人是城市的真正主体,城镇化建设必须以人性需求的满足为归宿和出发点。而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势必要解决棚户区问题。

2、 新型城镇化战略下江苏特色小镇建设 摘要:特色小镇建设已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分析了特色小镇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阐述了江苏特色小镇建设现状,列举了特色小镇建设中。

3、 广东省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 摘 要:为了准确地衡量广东城镇化水平,文章结合其他研究,建立了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包括人口指标、经济指标、社会发展、精神、城乡协调等方面的内容。。

4、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摘 要:通过深刻解读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结合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现状,本文将选用2000年-2015年相关数据,运用Eviews软件对影响安徽省新型城。

5、 新型城镇化低碳实践、问题 摘 要 通过梳理我国过去30年城镇化方面的工作,总结出城镇化的发展实践可以划分为“探索主体原则和主体形态”、“明确具体原则和指明新格局”和“确定。

6、 新型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效应分析 摘要: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发展新常态,正是经济转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新型城镇化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