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曾奇峰论文范文 对曾奇峰三角形理论的反思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曾奇峰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25

对曾奇峰三角形理论的反思是关于本文可作为曾奇峰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曾奇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曾奇峰将欧文·亚龙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理论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相融合,提出了“三角形理论”:每个人的“人生舞台”就像三角形,“生”“死”为其中两点,决定面积的另外一点是“父母”,而“心理治疗师”可以替代“父母”的位置——成为“修正父母笔误的人”.但是,“三角形理论”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缺陷:“我的人生舞台”没有“我”的位置.造成“三角形理论”无法稳固的原因是两种理论传统无法融合,两者之间的差异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传统是性压抑的决定论,而欧文·亚龙的存在心理治疗则是关于存在四个基本事实的非决定论.其次,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传统强调治疗师对病人过去的诠释,却忽略了病人自身的意志.而欧文·亚龙的存在心理治疗则强调病人的自我觉察.最后,弗洛伊德将治疗师的功能设定为诠释,治疗师成为病人的“再造父母”.而欧文·亚龙则将病人—治疗师真诚地相会作为有治愈能力的关键环节,治疗师是病人灵魂的助产士.

[关键词]“三角形理论”;精神分析;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中图分类号]B8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16)02-0137-07

曾奇峰先生为欧文·亚龙的著作《爱情刽子手》写作了中译序《学习活着》,将这位注定位列大师行列的人推荐给中国读者.这篇文章除了具有介绍的功能之外,也融入了曾先生自己对于心理治疗的思考,以及对中国当今心理学界的思考和批判.《学习活着》表现出来的对于“科学主义”的批判,以及对于人性思考的责任感深深吸引了广大读者,曾先生在文中提出的“三角形理论”也十分值得反思.

一、“三角形理论”的提出

曾奇峰在谈到生命的局限性时说:“对于每个个体来说,生命就是在一个小小三角形平台上的自由之舞.”三角形的面积是有限的,如何能够称之为“自由之舞”?好在他马上做出了补充,“名为自由之舞,其实却并不自由”.曾先生是从存在主义心理学的角度阐释生命的自由与限度,“构成这个三角形舞台的三个点是:出生、死亡和父母”.这三个因素太过稀松平常了,是每个终有一死的生命都必然存在的,为什么选择这三个点呢,要继续看曾先生的阐释.“出生是之前无边无际的黑暗的终点,也是生命的起点,在任何意义上,也是死亡的起点.”没有前生因果,没有后世拯救,仅有在此存在的一生,斯多葛学派的说法“每个人一出生就走向死亡”不是在“某种意义上”正确,而是“任何意义上”都为如此.死亡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生命真相,可是,每个人都在用尽办法逃避和否定死亡,这就是欧文·亚龙“存在主义心理治疗”(Existential Psychotherapy)的一个最为根本的假设.用形象一点的话来说就是:“每一口呼吸,都使我们暂时逃离不断冲击我们的死亡等但最后获胜的,必然是死亡,因为从出生以来,死亡就是我们的命运,它只是在吞噬猎物之前玩弄一番.可是,我们却一直对生命抱持大量的兴趣和妄念,就好像竭尽所能地吹肥皂泡,希望越大越好、越久越好,但肥皂泡却注定爆裂,化为乌有.”[1]1

可见,曾先生对于“从出生到死亡”这条边的阐释与欧文·亚龙关于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根本假设不谋而合,“连接出生和死亡的那条线,构成了三角舞台不可撼动的那条边,对于生者来说,这条边长一点或短一点,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因为它只会是线段,而不会是射线”.可是,如果只是这样的话,那就还是在欧文·亚龙的理论体系下沿用引介,并无任何创新改造,少了一个点的“三角形理论”也明显欠缺完整性.

“三角形舞台的另一点,即父母,决定了变数最大的另外两条边的长短,也决定了舞台的实际大小.”这另一点(父母这一点)成了决定性因素,生死线段之外的一点决定了距离生与死两点的距离,也就确定了三角形舞台的面积,“人生的千差万别也基本由此而来”.“基本”一词标定了人的一生,可是,“我”的人生由父母决定,这一听起来就不那么令人舒服.曾先生如此说一定有他的道理,先是生物学方面,“父母对一个人的生物学存在的决定,已经不用说了”——我们带着父母的基因来到这个世界,生物学上的传承决定毋庸置疑;当然,还有精神心理方面,“父母对精神上或者人格上的决定是心理学或者至少是精神分析学关注的焦点.童年决定人格,而人格就是命运,几乎变成了全人类的共识”——曾先生作为心理学家对人的精神和人格尤为看重,可能深恐“心理学”这个词太大而导致论述不够精确,特意加上了保护性的“或者至少是”来确保论证的合理性,可见,精神分析学是曾先生欣赏和研究精通的领域.

二、分析“三角形理论”:“我的人生舞台”没有“我”

(一)童年决定人格

一个人的性格在童年时期就已经形成并确定下来.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分析就是考古学,过去的心理事件从未完全消失不见,只是保存下来成为未来心理事件的地基,如“不朽之城”罗马的建造一样,“同一块土地将支撑圣玛利亚和密涅瓦教堂,以及教堂下面的古老寺庙”.于是,弗洛伊德典型的方法就是对自我感觉早期阶段所建立的地层进行考古调查,发现那些生活的阴影或者被压抑的本能.这种方法所遵循的就是弗洛伊德所建立的这个原则:“在心理生活中,过去能得到保存,这是规律,毫无例外.”[2]64新弗洛伊德派并不遵从本能—压抑这一冲突来描述人,而是着眼于文化与环境对人的形塑.儿童需求安全感,需要得到肯定和接纳,可是这些自然成长的倾向却又不一定会得到成人环境的认可和满足,于是形成了冲突的核心,而父母这一小型社会在儿童成长初期所起到的人际作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虽然新弗洛伊德派与弗洛伊德的理论有着不同(发生了从个体冲突到人际关系冲突的转变),但是他们无不认为“过去—童年”(心理发展的早期)成了决定人生性格的关键始基,所有过去的东西都得到了保存,并对未来的心理建造施加着持续不断的影响.

(二)人格就是命运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洞察到的是“性格决定命运”,这一观点并不是让我们服从于命运的决定论,而是强调一切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的非决定论,即便命运也可以改变,改变命运的核心就是改变人的性格.可有些人还是会觉得这句很有道理的话似乎什么也没有讲,因为性格是由什么来确定的并未得到明确的阐释,遗传基因、环境、模范,等等,到底哪些因素起到作用了呢?曾先生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父母.之所以给出这个答案,是因为“童年决定性格”,父母对于儿童早期心理的塑造和影响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曾先生并不满足于将父母具象化为家庭中具体的人格类型,而是将之泛化为“习俗环境”,“从父母往上追溯,几代、甚至十几代,每一代人的性格与生活都不会就那样消失了,都会以某种方式储存在某些地方,影响到当下的个体,影响到他或者她的现实生活”.这个判断背后所体现出来的正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决定论传统.

总结:该文是关于曾奇峰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参考文献:

1、 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时代反思 摘 要:任何一种理论的横空出世,都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的,马克思也不例外。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马克思主义批评者对马克思的重要观点的理。

2、 基于问题互动理念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反思探析 [摘 要]主动性问题意识是研究型学习之基础,其更为注重主动探索。理论课程学习过程中,应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启思环节,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主动问题。

3、 社会工作理论哲理反思和文化自觉笔 [编者按]随着社会工作教育与实践在中国的迅猛发展,简单移植、套用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与模式的做法日益受到学界的质疑,构建适用于中国社会土壤的本土社会。

4、 口语交际教学理论运用反思 【摘要】在现代社会,口语交际主要是靠口语进行多向或双向的一种信息交流的活动。初中生应该具备基本的社交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和交流。

5、 对刑事错案防治理论和实践反思 引 言刑事错案作为刑事诉讼活动的副产品,其产生似乎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近年来,冤案的屡屡曝光,引发了全社会对刑事错案问题的高度重视。虽然说,刑事。

6、 经济法理论反思和完善 如今,仍然有部分学者否认经济法的存在。现实生活中多而杂乱的经济法现象导致人们对于经济法的认识非常的模糊,并且当前已有的经济法理论多数以描述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