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实用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论文题目 生物信息学论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新课程导学期刊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陆九渊心学论文 王阳明良知哲学论文开题报告 苏明学论文 中华检验学杂志 刘明新硕士论文 心外科护理论文

关于阳明心学论文范文 论阳明心学和散文载道传统进境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阳明心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23

论阳明心学和散文载道传统进境是关于阳明心学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王阳明100句心学语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明中叶后,华而无实的文风渐滋日盛,以故时人每有文佞之议.在这样的情形下,同样以复兴儒道为职志的阳明心学承担起救弊之责,而阳明心学“心即理”主张下的“正心”所倡言的“师古人之心”的具体内涵也本质上暗合了散文载道传统.因此,若推本溯源的话,“师古人之心”比师古人之文无疑在学道的取资上更加勘进一步.而其对“文以载道”的影响自然不再像前代那样单纯地附道于文,实际上更要求道熔铸于心而自然流露.这样,具道于心而自然发抒之文,不论诉诸于何种内容,以何种形式表现,则文章必然充溢着道的气息而“莫非道之用也”.

关键词:阳明心学 散文 文以载道 复兴儒道 师古人之心

中图分类号:K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6)04-23-31

自儒学定于一尊之后,文章载道传统亦随之而兴.古文自不待言,即使两汉铺采摛文的赋体创作亦不免打着劝百讽一的旗号.此后,一旦形式主义文风占据文坛的主流地位之后,文以载道的大纛就顺理成章地被高自标榜,成为反驳形式文风的有利锐器.时至明代,程朱理学定于一尊,在思想文化领域取得独一无二的言说话语,那么一般而言,在此情况下,文以载道可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沃土基壤.不过究其实,或未尽然.因此,在阳明心学熠熠生辉之际,阳明心学和文以载道的关系有必要加以寻绎.

一、文佞论的提出和明代“文以载道”观的审视和批判

有明之际,寻绎文章和载道关系者颇多,综核其言,其要无怪乎在于揭示唐虞三代,“人未有以文名者,六经所作文也,”1莫非中于道,而王慎中的解读更为具体,其曰:“极盛之世,学术明于人人,风俗一出乎道德,而文行于其间.自铭器、赋物、聘好、赠处、答问、辩说之所撰述,和夫陈谟、矢训、作命、敷诰施于君臣政事之际,自闺咏、巷谣、托兴、虫鸟、极命、草木之诗,和夫作为雅颂奏之郊庙、朝廷、荐告、盛美、讽谕、鉴戒以为右神明、动民物之用,其小大虽殊,其本于学术而足以发挥乎道徳,其意未尝异也.”2屠隆的论述则更加注重考镜文道关系的源流,将文道关系的递嬗表述的更为清晰,其曰:“黄虞以后,周孔之前,文和道合为一.秦汉而下,文和道分为二.六经理道既深,文辞亦伟.秦汉六朝工于文而道则舛戾,宋儒合乎道而文则浅庸,我朝道学知宗宋儒而践履多疏.”3这里屠氏述及文道离合关系甚详,撮其旨要,盖谓周孔之前,无非六经之文,故而文道合一.而秦汉而下,六经之外,词章繁兴,是以文和道遂趋向于离分.萧纲所云“立身之道,和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1者,庶几可作为词章兴起后文道分离倾向的反映.而三代以还,文士多以才胜,非以理胜,是故“文和道离,行和言戾,而行道有得之文,盖亦有之,”2但实难多见.自韩柳以来,复倡道统,文以载道便成为高歌猛进的散文发展历程的主旋律,至宋为极,是以李春芳曰:“夫道在人心,弗言弗彰.古今正言者,即人人殊,要以明道而已.自孔孟既没,微言遂绝.迨汉晋诸儒,溺意词章,言愈繁而道愈离.有宋嗣兴,濂洛辈出,周云纯心,程云定性,其旨归于揭斯道之真诠,觉斯民之朦膭,非有二也.”3虽然宋儒间有文以害道之论,但是多在具体语境中就具体事实言之,并非蔚然风行之说.有明之后,亦有“道学之谈者,曰必去而文,然后可以入道”之语(参见《明文衡》序),然而多非公允持正之论,业已为时人所驳,诚如程敏政所云:“夫文,载道之器也.惟作者有精粗,故论道有纯驳.使于其精纯者取之,粗驳者去之,则文固不害于道矣.而必以焚楮绝笔为道,岂非恶稗而并剪其禾,恶莠而并揠其苗者哉.”4因此,尽管间或有学人对文以载道略有微词,然而文道合一在更大范围内成为时人文章写作期冀达到的理想目标.

需要说明的是,宋及明初因理学兴起,虽然重视理道,不过文反而多流于华而无实的境地.是以薛甲曰:“古之作者,皆非有意为文,盖事之所触,意之所感,而理自形,非如后世摹拟篆刻之文也,故能信今传后.若韩欧之文,非不脍炙人口,然细玩之,则意味终浅.”5尽管唐宋以后对儒道的重视日益加强,但是随着专制 集权的不断强化,兼之伪道学的层出不穷,文、道、人分离的情形大有每况愈下之势,故而唐顺之曰:“唐宋而下,文人莫不语性命谈治道,满纸炫然,一切自托于儒家,然非其涵养畜聚之素,非真有一段千古不可磨灭之见,而影响剿说,盖头窃尾如贫人借富人之衣,庄农作大贾之饰,极力装做,丑态尽露.”6唐氏此语无疑道出了自程朱以来儒学强化之后文、道、人关系的紧张对立,是以文道虽然满纸炫然,但是却鲜有真道,亦鲜有真人,是故黄侃曰:“韩退之满口仁义,而受人谀墓之金;方望溪貌为道德,居母丧见妻子而动心.故因为论人,不可语于唐宋以后.”7究其因,从根本上来说,程朱理学对“天下莫尊于理”的强调容易造成文、道、人的隔礙.申而言之,盖若理先于心,那么理、心难免歧分为二,因此,外在之理和内在之心便有了随时抵牾的可能.那么反映在文学上,道、文、人自然由于理、心的冲突而趋向于崩离.荒木见悟云:“对于理学来说,为了给予心的无约束活动以一定基准,强调了理(天理)的先验性权威.从而在那里,心本身的机能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管是心学还是理学,心作为一身之主宰这一点并没有什么变化,但被心学所赋予无条件信赖之心和理学的由理控制之心有着明显差异.”8因此,基于程朱理学强调理对心的绝对控制,而不是像心学那样注重于理和心的统一,那么一旦内心被物欲充塞就会滋长背离理道的趋向.事实上,这种物欲影响下的真我丧失以及理道之背离在当时是显而易见的.或如钱穆所云:“这世界中,到处见有一个个的人,其实都是以外形肉体为主,在其生活中,却觅不到一个真吾.等作为我之真吾之心,实际上早堕落而为奴,为物质生活之奴.更可悲的,连此奴之存在这一层,也已为人们所遗忘.人之生活,都只见了物质,却不见有心.”9诚然,真吾之心即不存,道将焉附,因而心、理不一致情形的产生便不足为怪了,而道、文、人的离析亦可以从中想见.万历进士张恒便指出了时人为文华实不符的弊病,而有文佞之论.其曰:

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阳明心学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阳明心学视角新论 摘要:自明末清初尤其是近代以来,学界对阳明心学的研究多运用基于教法视角之文献材料考证与逻辑思辨分析,然对于注重内心世界精神体验的心学而言,传统教。

2、 阳明心学和存在主义比较述评 摘 要:阳明心学和存在主义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别,但也有共同之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之作了比较研究和思考,提出了一些独到见解,取得了一些优秀成果。文章。

3、 王阳明三拒皇命 1519年,皇帝朱厚照御驾亲征,实际上是想到南方玩耍。王阳明已经活捉江西南昌的宁王朱宸濠,朱厚照亲征玩耍的理由,变得很不充分。太监张忠出主意,可。

4、 王阳明心学影响中晚明文论建构三个维度 [摘要]王阳明“心学”作为明代中后期的主流社会思潮,构成了中晚明文论发展的重要哲学背景,对诗文小说戏曲等各体文论之建构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

5、 论王阳明心学对当前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内化问题 摘 要 在新形势下,党性要求如何才能由外到内,将党性原则“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意志,形成高度的思想和行动自觉,是党员干部自身改造、巩固、提升的重。

6、 王阳明德育思想 一、王重视“立志”王阳明特别注重对学生的立志教育,他提出“学莫先于立志”。立志是成就事业的第一要务。立志“须是自家调停斟酌,他人总难与力”。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