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社会保障学论文 法制和社会杂志社 社会科学家杂志 社会语言学论文 和谐社会论文 社会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构建和谐社会论文 和谐社会经济论文 构建和谐社会的论文 构建和谐社会论文 和谐社会论文参考文献 构建和谐社会参考文献

关于和谐社会论文范文 一部构建和谐社会的民法典草案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和谐社会论文 更新时间:2024-01-17

一部构建和谐社会的民法典草案是适合和谐社会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和谐社会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和谐社会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主要依靠法律的调节实现的.《绿色民法典草案》作为法律生态化发展的产物,它的绿色理念及其法律制度与当下中国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理念高度契合,必将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绿色民法典草案》;构建;和谐社会;作用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165(2008)01003707

法律作为社会的基础性调节手段,最能凸显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作为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民法典更是如此.民法典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基本法律规范和公民权利宣言,其基本理念和资源归属、权利配置等制度安排必将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积极作用.厦门大学徐国栋教授主编的《绿色民法典草案》(简称“法典”)中的“绿色”,是“人与资源的平衡之意,是对人类与其他生灵的和平共处关系的描述,是对人的谦卑地位的表达”[1]7.笔者认真研读《绿色民法典草案》,发现它的绿色理念及其法律制度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理念高度契合.和谐社会分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与人的和谐两个方面,这与法典推崇的两大基本原则(绿色原则和诚信原则)和旨在调整的两大关系(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财产关系和解决社会组织问题的人身关系)是相对应的.法典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将是综合性的,它能在经济[2]、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法典作为民法的前沿研究成果,其编撰者在法典编撰过程中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主要目标,自觉地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一)强调在环境资源承载能力以内发展经济

法典力求以法律的形式保证合理开发利用环境和资源,也就是强调在环境资源承载能力以内发展经济,实现人与自然的永续发展.为此,法典采取了三大措施.首先,主体上,力图将民事主体的数量控制在环境资源承载的能力以内.这主要是通过将计划生育这一公法内容纳入私法领域,确立“绿色生育”的民事法律制度来实现的.①[注:①就计划生育而言,早在20世纪20年代,英国人伯特兰•罗素来中国考察时就曾指出:要根治中国的饥荒,需要“节制生育”(参见Bertrand Russell:The Chinese Character[2]The World of English 6/94,15-27).20世纪50年代,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马寅初极力主张控制人口,却遭受无情的批判.]法典婚姻家庭分编第6条规定了绿色生育原则:“夫妻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它会因主体人的过多而不堪重负.法典通过规定夫妻有计划生育的义务,来达到对环境资源主体人的数量的有效控制.其次,客体上,力图通过减少民事主体自由支配的客体来减轻经济发展带给环境资源的压力.法典序编第33条在“动物的法律地位”中,把动物区分为“畜养的食用动物”与“非畜养和食用的动物”,并将后者确定为处于人与物之间的生灵,享有一定的由动物保护机构代为行使的权利,而且“民事主体负有仁慈对待上述两类动物的义务”.法典继承法分编第164条还规定:“遗留给动物确定的财产或确定数目的款项的遗嘱处分有效.等遗嘱人可为动物指定一名遗嘱执行人.”这实际上是想逐渐把“非蓄养和食用的动物”从客体的范畴内排除,使人类不得随意自由处分享有准主体资格的地位的动物,以实现人与动物的和谐.最后,方式上,力图将绿色原则作为贯穿法典始终的一条红线,以达到在环境资源承载能力以内发展经济的目的.法典将民法中的财产关系阐释为解决人与自然(环境资源)关系的问题,即主体的人与有限自然资源的分配关系,也就是关于主体的人如何合理地利用有限自然资源的规则问题.法典确立“绿色原则”为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基本原则,即 “当事人进行民事活动,应遵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尊重其他动物之权利的原则”[1]4.在绿色原则的统帅下,法典第一分编(自然人法)有绿色死亡原则;第三分编(婚姻家庭法)有绿色的生育原则;第四分编(继承法)有绿色分割的规定;第五分编(物权法)有以绿色的方式行使物权的原则;第六分编(知识产权法)有体现绿色原则的强制许可制度;第八分编(债法分则)里有绿色合同制度①.[注:①法典债法分则里有一些体现绿色原则的合同,如分时使用度假设施合同、私人墓地服务合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合同、农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等,可以称为绿色合同.]

(二)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的和谐统一

环境资源不仅属于当代人,也属于未来时代的人.因此,法典强调对代际环境资源的保护.首先,法典强化了当代人的环境资源保护义务,以便赋予未来时代人与当代人平等的发展机会②[注:②菲律宾最高法院在1993年的一个判例中,法官授予42名儿童诉讼权,使之能以自己及子孙后代的名义提起诉讼,要求政府停止大规模出租国家森林供开发公司砍伐.最后,法官对原告的诉讼请求予以支持,判决原告胜诉,从而使大量的森林资源特别是热带雨林得以保全.这就是一个贯彻“赋予未来人与当代人平等的发展机会”的具体案例.].法典规定当事人进行民事活动,“应遵循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尊重其他动物之权利”的绿色原则.法典物权法分编第30条规定:“权利人在行使其物权时,负有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义务.”作为对这种义务的落实,法典物权法分编第200条规定:“土地所有人在行使权利时,应遵守有关古迹、艺术品、水资源、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等的特别法的禁止或限制性规定”;第222条规定:“任何人只能在自己的土地或为圈围、种植、开垦的他人的土地上,并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狩猎”;第491条规定林地用益权人对“属于可砍伐的树林`或生产建筑用木材的林地,可在方式、数量和时间上遵守习惯或法律的规定的条件下实施所有人本可实施的通常砍伐,但用益权人不得砍伐果树、装饰性的树木、美化道路或为房屋提供林荫的树木”;法典债法分则分编第550条规定建筑工程的“承包人在施工时,应保护周围环境和保障工程安全”;第1249条规定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受让人“必须合理利用土地,他在受让土地上的一切活動不得损害或破坏周围环境或设施”;第1600条规定了“核责任”;第1602条规定“破坏某一地区的环境要素,包括空气、水、土壤植物群或动物群的,行为人应对受破坏地区的居民承担赔偿责任”.其次,法典赋予市民“环境权”和“众有诉权”(众有诉权在我国的公法领域早已存在,只不过大家称之为“公益诉讼”而已[3]),以便更好地协调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我国虽然有专门的环境保护法,但它法所体现的多为行政处罚,少有民事诉讼.而在民法领域赋予市民以环境权,可使普通民众对环境权的行使更具有可诉性.法典在自然人法分编第313条第3款规定:在民众的环境权遭受侵害后,“经民众中任何人的请求,法院经审理后应判处行为人终止此等行为”.法典债法分则分编第1508条规定:“侵权行为诉权包括个人诉权和众有诉权.”

(三)强调节约人类社会的一切宝贵资源

作为对当下环境资源问题的回应,《绿色民法典草案》才应运而生.法典中的“绿色”便成了一种节约的观念,成了人与资源关系平衡的代名词.法典着眼于更有效益地分配、利用和节约人类宝贵资源,并通过规定 “取得时效”、 “浪费人及其保佐”、 “相邻关系” 和“财产分割”等总则性法律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为了贯彻这些总则性法律制度,法典还规定了一些节约住房、旅游、医疗等生活资源和节约土地、水、矿产等生产资源的分则性法律条文.如法典第八分编(债法分则)规定了“分时使用度假设施合同”.分时使用度假设施合同使所有权表现为一种时间化,让所有权的价值与时间联系起来,其实质是通过建立分时度假设施权利的互易,使房屋、野营地、游船等度假设施让更多的人以更廉价的方式使用.为了避免有限的医疗资源被浪费,法典采用了“绿色死亡标准”(脑死亡的标准).法典自然人法分编第12条规定:“脑组织不可逆转的坏死,为死亡.”这与人们早已习惯的心跳呼吸停止说有道德心理和思维习惯的冲突.土地是人类最宝贵的生产资源,是农民的命根.法典物权法分编第196条规定了“最小耕作单位”,禁止在土地移转时对“最小耕作单位”再分割.为了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法典确立土地重划和农地所有权调整制度.土地重划的目的就是通过一种强制手段和给予补偿把一些小的没有多少使用价值的土地拼凑成一块大的土地,使它有更大的价值.同一分编第216条规定为组织农村合作社而进行土地重划,这对于促进农村集约化生产经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我国死人与活人争夺土地的现象,法典债法分则分编第1288条规定了“葬位使用人的义务”:“埋葬死者的骨灰或遗体后,葬位使用人可以让人在葬位上营造地上纪念建筑,其高度不得超过两米,不得奢侈浪费”;第1291条规定:“如果葬位使用人提出合葬两位以上先后去世的死者的要求,经营人应尽量满足.”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极为紧张的国家,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将市场机制引入水资源的利用是十分必要的.法典在第五分编物权法第455条规定了“汲水之有偿性”,需役人(用水人)对汲取他人的水源应当支付合理价金之义务.法典对节约矿产资源也有所规定:矿产资源独立与土地而存在;附着于土地的矿产,不因土地所有权的取得而成为私有.法典对水和矿产资源的规定,不仅对我国宪法规定的水和矿产资源专属国家所有和我国《物权法》第119条的“国家实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具有补强作用,而且能真正使人们认识到汲水和采矿是需要向所有权人——国家付费的,而不是仅仅通过行政审批许就可获得汲水权和采矿权.

总结:这篇和谐社会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与对构建和谐社会 摘要:消除马克思所说的异化劳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现实要求。从和谐社会的角度看,异化劳动加剧了社会的不和谐,是造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

2、 民族团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现状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巩固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是少数民族聚居。

3、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群众文化途径 摘 要:群众文化是我国城市文化的重要组分,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其执政方针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才能能长期保持良好的纯洁性。正因此,中国共产党对群。

4、 经济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积极作用 [摘 要]运用经济法重塑和完善企业制度,促进企业规范运作;弥补市场机制缺陷,促进企业公平竞争;对社会经济利益的再分配,促进社会利益的协调和公。

5、 加强审计监督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一、正确认识审计工作与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审计工作与和谐社会密不可分。一方面,审计为和谐社会服务。首先,和谐社会蕴涵着社会环境具有安全、稳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