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专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开题报告和论文的关系 医患关系论文3000字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论文 国际关系论文 中美关系论文题目 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 师生关系英语论文 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师生关系参考文献 大学师生关系论文 论师生关系论文 有关师生关系的论文提纲

关于师生关系论文范文 主体间性职业教育师生关系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专科论文 原创主题:师生关系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12

主体间性职业教育师生关系是适合不知如何写师生关系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大学师生关系的问题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一、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角色

教育教学本质上是人的一种认识与实践活动,该活动存在着认识主体(教师和学生)、认识客体(认识对象)和认识方法手段等因素.教育活动中的认识与实践活动的承担者,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教育主体.正确认识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即师生关系)是揭示学校教育教学规律的要义之一.

历史上,人们很早就对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展开过讨论.19世纪初,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一书中构建了“教师中心论”(Teacher-centered theory)的理论,即主张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因为教师被赋予了社会责任、承担了教化职责,他们代表社会来确定培养目标,传播主流价值观,选择教学内容、方法和形式.20世纪初,杜威在扬弃卢梭的“自然与自由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构建了他的“儿童(学生)中心论”(Paidocentricism)思想.杜威将前人关于儿童中心的思想理论化、系统化,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种自然过程,教育应该以儿童的自然发展需要及活动为中心,教师的作用在于了解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了解什么样的活动有助于儿童的良好发展,并据此编制学校课程、设计教学教法;教师要抛弃向导和指挥者的角色,担当看守和助理者的责任.

引起我国教育理论界对教育主体展开讨论的一种观点是“三角关系”论.早在“文革”刚刚结束、教育教学开始走向正规的1979年,于光远先生在《教育研究》上撰文谈“关于教育科学体系问题”时说道:“同一般的认识过程不同,在教育过程中是这样一个三角关系:教育者、被教育者、客观环境在发生相互作用.教育者是第一主体,他在整个过程中完全是主动的因素.受教育者,从认识论上说,他当然是一个主体,但是他又是教育者施加影响的对象.”随后,顾明远先生发表了“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一文,引起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争议.

主流教育学理论认为,学校里的师生关系是“双主体”关系,即“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其基本依据是:教师“闻道在先”“术有专攻”,肩负社会责任,扮演“传道者”和“解惑者”的角色.但在实践中,要么导致“权威式”的教师主导,要么导致“放任式”的学生主体,这个“度”很难把握.教师主导是根据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思想提出的经典师生关系.这种权威式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学生跟随老师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但这种师生关系对学生人格的发展有影响,权威式师生关系下的学生依赖性强、听话顺从、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容易导致思维方式单一,缺乏创造力.

二、何为“主体间性”

一直以来,关于教育中师生关系的理论学说此起彼伏,各家各派众说纷纭.《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认为,“师生关系”(Teacher-student Relation)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早期研究教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美国学者维拉德·W·沃勒(Willard Walter Waller,1899–1945)在他的《教学社会学》(Sociology of Teaching ,1932)中提出了“师生互动理论”(Theories of Teacher-pupil Interaction).此后,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师生关系的美国著名学者内德·弗兰德斯(Ned Flanders)采用课堂行为观察的方法,发现教师与学生之间有10种不同的交谈行为,教师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马克思认为,主客体关系是以主体间的交往为中介的,主体性不仅表现在“他们对自然界的一定关系”中,也表现为“劳动主体相互间的一定关系”中.换句话说,马克思认为人的主体性还包括不同的主体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为变革某一客体而进行的相互交往的特性.由此,笔者认为这种主客体间的关系更符合一个特殊名词的意义——“主体间性”.

“主体间性”这个词的最早提出者拉康认为,“主体”是由其自身存在结构中的“他性”来规定的,这种主体中的“他性”就是主体间性.主体与主体之间相互交往,构成了“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也是主体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体间性”是现象学、解释学、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哲学的重要概念.福柯认为,主体间性是主体之间在语言和行为上相互平等、相互理解和融合、双向互动、主动对话的交往特点和关系,是不同主体间的共识,是不同主体通过共识表现的一致性.另一个现象学大家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 Habermas,1929- )认为,在现实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分为工具性行为和交往性行为,人与自然(客体)的作用主要是一种工具性行为,是“主—客”关系;人与人的相互作用是一种交往行为,是主体间性关系.

“主体间性”的提出给现代性的“主体性”以致命打击.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的西方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转向.最后,在福柯主体性理论、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新的哲学理论——主体间性理论(The Theory of Intersubjectivity).

从教育学角度来看,主体间性是指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是师生关系、师师关系、生生关系,包括主体间在认知、价值、意义、语言、交往、实践等方面的理解性、共同性、交互性和平等性.所以,也有专家认为教学活动中的教师与学生是“复合主体”的关系,指出“在复合主体的内部又呈现出互为主客体和条件的复杂关系”.

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间性”师生关系

在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由于培养目标、教学任务、内容方法、学业水平考核与评定等方面都与普通学校存在着巨大差异,师生在认知、价值、意义、交往、实践等方面与传统的普通教育或精英教育迥然不同.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分享,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媒介与抓手.所以,职业学校的教学活动应体现出师生之间的理解性、交互性和平等性,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主体间性”的关系.从主体间性的视角来看,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和“主体”作用呈现出不同的视角.

总结: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师生关系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论后现代主体间性观对英语教学 摘 要: “主体间性”是20世纪哲学一个重要的、开放的范畴。它的提出为英语语言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文章从主体间性的内涵、教育价值观入手。

2、 主体间性思想构建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理论应用 [摘要]信息素质与良好的信息意识、合理的信息分析、适当的检索技巧密不可分,是三者相互融合的结果。主体性思想主张主客二分,主体掌控客体,在以该思想。

3、 走向主体间性建构主义 摘要:在审美文化主潮由自律性精英艺术向市场化大众文化产生位移的历史情境中,美学知识的当下传授与新近讲述,应该摆脱本质主义之单一论述的话语宰制,既。

4、 主体间性理论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转向 摘 要:“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宝贵的资源,人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目标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协。

5、 中国古代文论审美主体间性特征 摘 要:当前的世界,是全球化的思潮逐渐蔓延的时代,同时,现代性的思潮危机也是我们必须反思的内容,在两者相互碰撞的时代危机之下,我们可以从审美主体。

6、 主体间性和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 用传统的主体性原则对大学生道德人格进行塑造,虽然可以培养出具有主动性、能动性甚至是创造性的学生来,但是也容易使得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出现问题或者说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