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专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意境意象和典型写一篇论文 对中国舞蹈意象参考文献有哪些 倾城之恋意象分析论文摘要 红字中的意象英语论文 开题报告意象 骆一禾黄昏意象开题报告

关于意象论文范文 旅游民俗节日文化意象翻译探究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专科论文 原创主题:意象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12

旅游民俗节日文化意象翻译探究是关于本文可作为意象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意象有哪些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本文为2016年度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基于语料库的中国民俗节日翻译之文化探究》(编号:TJWW16-001)阶段性成果

【摘 要】 本文从旅游民俗节日文化意象所负载的文化内涵视域,探究了民俗节日文化意象所适用的翻译策略,以让西方人有效接受中国旅游中的俗文化,促进中国的旅游民俗节日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多元融合.

【关键词】 旅游民俗节日翻译;文化意象;直译加注释法;意译加阐释法

一、旅游民俗节日翻译

在国际上,中国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发展中国旅游业具有时代的紧迫性.同时,现代旅游者对文化含量高的旅游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的民俗节日文化蕴含了千百年的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充分体现中国的民俗文化特色,而且能为旅游消费者体验不同的文化带来独特乐趣.为进一步提高国外游客对我国旅游民俗节日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加强对旅游民俗节日翻译的研究至关重要.

随着大批外国游客入境,旅游民俗节日翻译作为中华文化和外界沟通的桥梁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旅游民俗节日的英译对旅游民俗节日文化的宣传至关重要,日渐受到译界的关注.而传统民族节日凝聚了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特有文化的最典型象征.然而由于对民俗节日文化了解不够深入,译文往往滞留在字面翻译,难以表达出我国旅游民俗节日文化特色.本文基于旅游民俗节日文化,从旅游民俗节日文化意象的文化内涵视域,探究旅游民俗节日文化意象适用的翻译策略,以有效减少中国民俗文化的流失,促进中国旅游民俗节日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多元融合.

二、旅游民俗节日中文化意象的翻译

1.旅游民俗节日文化意象翻译

文化意象是民族群体文化智慧的结晶,是历史、地理、风俗习惯、民族观念、思维模式,甚至文字等文化的积淀,并经过历史的发展,社会文化群体的反复运用,逐渐形成的一种自成系统的文化符号,具有相对固定的特征和独特的文化内涵.侯维瑞认为,文化意象“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物象,它是一种感性经验,可以是一种或多重感官感知的具体物体,第二部分是寓意,它通常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或情感”.[1]由此可见,文化意象是意象和特定文化的结合体.语言表达凝练,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是其最为突出的特点.而这种独特的文化内涵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下孕育而成.因此,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即便是同一意象也会被赋予截然不同的文化内涵.这也正是文化意象“难译”最重要的原因所在.以“龙”为例,汉语中的“龙”和西方的 “dragon”虽语义含义相同,然而二者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却截然相反.在中国,“龙”一直以来被视为神物和吉祥物.人们对它的形象描述也是由众多动物形象中最为神奇的部分复合而成.“它长着牛头、鹿角、虾眼、鹰爪、蛇身、狮尾,通身还长满了鳞甲 .”此外,在中国古代,“龙”还被视作皇权的象征.经过数千年的流传和发展,“龙”的正面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然而,和此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西方文化中“dragon”的形象.在西方传说中,“dragon”是一种恶兽,它有着厚长的身躯,粗壮的两条后腿,以及稍逊后肢的前爪,蝙蝠一样的翅膀,楔形的头部,细长脖子,以喷火作为攻击,凶猛异常,破坏力极大,正因为如此,西方神话故事中,有许多英雄斩杀恶龙的情节.究其根本,这些差异是由各自形成和发展所在的文化环境所造成的.对于“龙”的翻译,我们也绝不能简单的将其译为“dragon”一词,否则“龙”这一文化意象本身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便得不到有效传达.

在旅游民俗节日文化文本的翻译时,译者不仅仅需要翻译出其表层结构,更重要的是挖掘民俗节日文化的深层内涵.尤其是文化意象作为中华文化的负载体,对其进行翻译时,必须将其置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下进行.著名翻译理论家廖七一认为译者在翻译中应使译语文化和源语文化在功能中等值,使译语文本对译语文化的读者产生和源语文本对源语文化读者相同的效果.[2]陈安定也曾指出,突破其表层结构,抓住其深层结构的核心思想,用中国人或西方人所能理解的语言加以表达,求其神似.此外,为更好地进行旅游民俗节日文化翻译,还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特定的翻译策略,以提高国外游客对旅游民俗节日文化译本的认知度,推动我国的旅游民俗节日文化发展.

2.旅游民俗节日文化意象翻译策略

(1)直译加注释法.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读者的认识语境正在迅速扩展,他们获取源语文化的缺省成份的 也在和日俱增,这为译者在译入语文本中保留源语文化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可能性.当代著名的翻译家杨宪益也认为在翻译外国作品时“翻译作品可以多一点异国情调,因为翻译毕竟是翻译.”[3] 文化意象承载着丰富的中国特色民俗节日文化.对此,虽然中国读者可能尽人皆知,然而译语读者可能对此一无所知,更谈不上对相关的旅游民俗节日产生旅游的兴趣了.因此,译者有必要将缺失的中国特色民俗节日文化及背景做解释性说明,尽可能多地向译语读者展现原汁原味的中国旅游民俗节日风情.对此,直译加注释法是一种非常适用的翻译策略.

以中国春节习俗“隔年饭”为例.“隔年饭”又称“宿岁饭”、“过年饭”. 在北方,有的人家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的意思.以表示年年有余的美好的愿望,图个吉利.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为使中国的俗文化更好地为世界所了解,隔年饭可以首先将其进行直译为“Leftover for the new year”,为使译语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其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引起其旅游兴趣,可以对此以解释性的说明文字做补充.采用直译加解释性说明的翻译策略,“隔年饭”可以译为“Leftover for the new year,made of rice and millet together,symbolizing gold and silver.Thus leaving it to the next year means having countless money. ”這样国外游客就能够深入了解该习俗及其独特的民俗寓意,使译语读者产生到中国民俗节日文化旅游地亲身体验中国的民俗节日风情的兴趣,推动中国旅游民俗节日文化的发展,从而达到传播中华文化的目的,进一步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可见,直译加解释性说明有助于帮助外国游客跨越语言文化的鸿沟,更多的了解中国的民俗节日文化.

总结: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意象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文化视角下文学作品翻译探究 摘 要:文学作品的翻译一直以来都是翻译中最重要的一种,也是最难的一种。因为文化作品的翻译不单单把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更重要的是语言背后的文。

2、 旅游文化综合企业探究 [摘 要]西安,古称“长安”,在中国几千年的漫漫历史中,她目睹了13个王朝的兴衰历程,同时也创造出像唐乐宫这样具有大唐文化色彩的地方,让陕西的文。

3、 目论视域下外宣翻译中有关旅游文化元素翻译策略浅探 摘 要:涉及旅游景点及历史人物的文化元素在有关旅游的外宣翻译中不胜枚举,而通过对这些景点及相关历史人物做更多的对外宣传是促进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

4、 大学生裸贷事件背景下微文化深层症候探究 摘 要:随着“微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已经对我们的生产、生活、认知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产生了全面影响。 本文以大学生“裸贷”事件为样本,从价值错乱和价。

5、 海口市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水平测度和评价 [摘 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紧密相连,协调好两大产业的关系并使之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1995—2014年海口市两大产业发展数据,建。

6、 社会力量参和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路径探究 【摘要】本文首先研究了档案公共文化服务中社会力量的主体,介绍了社会力量以及公共文化服务的含义,然后分析了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路径过程中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