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微调论文范文 金融强监管下弱微调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微调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07

金融强监管下弱微调是关于微调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微调的危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从超出市场预期的降准到此次对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监管的适度放松,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政策力度在减轻,波及面在缩窄,金融监管的力度不会比之前市场预期的更加严厉.

5月4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对商业银行的大额风险暴露提出了全面、统一的监管标准,此举将有效防控银行业授信集中度风险,抑制同业乱象.

表内外统一监管标准

目前,中国对集中度风险的监管要求散落于《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等法律法规中,尚未出台统一、规范的大额风险暴露监管规则.一直以来,国内银行业客户授信方式多样化,不仅通过表内的信贷来为客户融资,同时也在通过表内的非信贷、表外融资方式为客户融资.表内非信贷、表外融资都没有资本金和拨备上的监管约束和要求,存在较大的风险敞口,表内非信贷、表外融资成为躲避监管要求的主要途径.《管理办法》对于抑制金融风险积累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影子银行”体系治理中一项重要的政策.

早在1月初,原银监会即发布了《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之后,由于农村中小银行的风险暴露管理和监测相对薄弱,在3月底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大额风险监测和防控的通知》,使得大额风险暴露监管新规优先在农商行落地,其达标时间为2018年6月底,主要的创新点是增加了“匿名客户风险暴露”监管指标,对不能穿透的信托、委外、券商资管计划等,也实行限额监管,其总额不能超过农商行一级资本15%.

此次《管理办法》明确了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的监管标准,规定了风险暴露计算范围和方法,从组织架构、管理制度、内部限额、信息系统等方面对商业银行强化大额风险管控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明确了监管部门可以采取的监管措施.

对非同业单一客户,《管理办法》重申了《商业银行法》贷款不超过资本10%的要求,同时规定包括贷款在内的所有信用风险暴露不得超过一级资本的15%.对非同业关联客户,《管理办法》规定其风险暴露不得超过一级资本的20%.相较于现行的《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规定“集团客户授信余额不得超过银行资本的15%”,《管理办法》对关联客户风险暴露监管要求有所放松.对于同业客户,《管理办法》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监管要求规定其风险暴露不得超过一级资本的25%.

从监管测算的结果来看,对于同业客户风险暴露监管要求,绝大部分银行已经能够达标.但对同业客户的监管要求,目前仍有部分银行未达标,对此,《管理办法》设立了3年过渡期安排,可在过渡期内逐步调整到位.

《管理办法》除了规定大额风险暴露量化监管标准外,还针对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以实现信用风险全口径管理.通过一整套安排和要求,《管理办法》的出台有助于推动商业银行提升集中度风险管理水平,降低客户授信集中度,有效防控系统性风险.同时,减少银行借助表外融资规避监管要求、借助非信贷资产来躲避信贷额度的行为,减少监管套利的行为,从整体上控制银行体系承担的信用风险.

监管渐露放松迹象

值得注意的是,与《征求意见稿》相比,《管理办法》在监管要求上有了明显的放松.

《管理办法》细化了资管产品或ABS形成的特定风险暴露交易对手的确定,减少纳入“匿名客户”名下的“风险暴露敞口”.而《征求意见稿》仅鼓励使用穿透办法,将两类产品基础资产的最终债务人作为交易对手,而正式文件新增了对风险暴露小于一级资本净额0.15%的基础资产,在无监管套利的情况下可以不适用穿透办法,仅将产品本身作为交易对手.

对确实无法进行穿透管理的产品,《征求意见稿》需要将其设置成“匿名客户”作为交易对手,而正式文件更加细化,区分了投资金额是否高于一级资本净额的0.15%.若高于或等于则全部归成“匿名客户”做交易对手;若低于則可以以产品本身作为交易对手.

实际上,交易对手是“匿名客户”或“非同业单一客户”在监管标准上并无区别,都是一级资本15%.但由于“匿名客户”是唯一的,所有以“匿名客户”为交易对手的资产使用同一的风险暴露限额.由此可见,《管理办法》通过允许分散投资笔数明显放宽了投资额度.

若某银行有100亿元的一级资本净额,15亿元的匿名客户风险暴露则刚刚满足监管要求,但若这15亿元资产能够分散成101份,每一笔不高于一级资本净额的0.15%,则每一笔均是以“非同业单一客户”为交易对手,每一笔的风险暴露都将大幅低于监管要求.通过分散的方式不仅符合《管理办法》抑制“过度集中风险”的初衷,同时更具操作性.

《管理办法》新增第四十五条“商业银行对匿名客户的风险暴露应于2019年12月31日前达到本办法规定的大额风险暴露监管要求.”《征求意见稿》并未单独给匿名客户设立达标期限,统一为2018年年底.因此,《管理办法》相当于进一步延长了对匿名客户风险暴露的达标期限要求,使得商业银行能够更从容地对相应资产进行处理(压降或分散投资),从而减少对市场的冲击.

《管理办法》新增第四十三条“非同业集团客户成员包括金融机构的,商业银行对该集团客户的风险暴露限额适用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第九条规定了对同业客户使用25%的监管要求,而非同业集团客户为20%,因此,《管理办法》新增该条规定,对含金融机构的非同业集团客户(如含财务公司的企业)的风险暴露管理要求实际上是降低的.

总体来看,《管理办法》要好于市场预期,对银行的监管要求在适度放宽,便利调整.从政策内容来看,《管理办法》较《征求意见稿》有所放宽,主要体现为延长了过渡期,同时匿名客户认定较以前也有放宽.

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金融严监管力度在减轻,虽然后续监管政策仍会公布,但力度会逐渐减轻,波及面会缩小.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管理层也在酌情考虑减轻银行调整的压力,减弱了资产端调整对二级市场可能带来的负面冲击.因此,虽然金融严监管的政策会按照计划落地,但是政策力度在减轻,波及面在缩窄,金融监管的力度不会比之前市场预期的更加严厉.

中信建投认为,随着资管新规的正式落地,《管理办法》对银行股的意义在于,经过前期的调整后,银行股目前已经进入价值投资区域,整体来看,政策红利尤其是监管放松叠加估值优势,趋势向上.监管放松主要表现为在妥善处置存量非标的前提下,兼顾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冲击.

而降低无风险利率水平将提升银行股估值.自5月1日后,银行新发理财产品均为净值型,打破刚兑后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不能再被视为无风险利率.如果10年期国债收益率被视为无风险利率,其低于理财收益率,自然可提升估值,而且会部分抵消掉经济预期不好带来的风险溢价的提升.

随着银行表内扩展成为信用扩张的主力,后续继续降准成为大概率事件.强监管的核心目标去“影子银行”,具体政策包括禁资金池、禁期限错配、限非标、禁多层嵌套等.随着银行理财类“影子银行”属性的消除,其将回归资产管理的本源.因此,缺失的信用创造能力将回归表内,银行表内扩张能力将会提高,降准释放流动性就成为必备要件.

之前降准100BP释放了约1.3万亿元流动性,其中,9000亿元置换MLF,4000亿元为新增流动性,这将增厚银行业的净利润,按趋势分析年内仍会降准.

总体来看,《管理办法》对中小银行的影响较大.大行的一级资本净额相对充裕,中小行一级资本净额的绝对数额较低,且投资资产、同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或将面临一定的调整压力.

《管理办法》使得同业业务“受限”,但3年过渡期设置可大幅缓冲调整压力.相比此前的“127号文”,《管理办法》提高了银行对单个同业客户风险暴露的监管要求,与当前治理同业乱象的政策导向一致.前期依靠同业业务迅速扩张的中小行,在业务调整上或面临压力;但考虑到3年的过渡期,预计短期冲击有限.

从《管理办法》的约束条款来看,基本都与银行的一级资本净额挂钩.除盈利内生补充以外,可通过再融资的方式补充一级资本的工具有优先股、可转债、增发等,但由于增发受到银行股估值、以及距上次增发时间间隔超过18个月的要求等限制因素,随着一级资本约束力的加强,优先股、可转债等再融资方式或更受欢迎.

总结:本文关于微调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参考文献:

1、 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服务模式应运而生并对传统金融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近几年,互联网技术和传统金融行业快速融合,以。

2、 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问题 摘要: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在近些年呈现出了蓬勃的發展趋势,但是也爆发了一些严重的问题,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和监管问题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提及,本文拟从我国。

3、 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成立对我国金融行为监管 金融危机之后,各国都在对调整本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提出并推行各种改革方案行为监管,各国的改革重点都放到了金融行为监管之上。本文从金融行为监管理论和。

4、 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 摘要:互联网金融给金融体系带来巨大进步,同时也带来了风险。而如何进行有效的监管是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从已出现的风险出发,在此基础上。

5、 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众筹平台监管规则与 【摘要】当前众筹、移动支付、在线理财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新的金融生态在金融创新、方便消费者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小的金融风险,受到各国金融监。

6、 互联网金融服务监管新规评析 新规特点在互联网金融日益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潮流中,加上近年来时有发生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事件,针对互联网金融的较为系统、原则性的规范文件终于出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