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测维生素e的毕业论文 维生素类药物本科毕业论文 维生素参考文献 关于维生素c的论文 维生素和健康论文 维生素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维生素论文范文 维生素片会致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维生素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28

维生素片会致是关于对写作维生素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复合维生素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微信群和朋友圈里流传着一篇声讨维生素片的文章,题目叫《维生素片竟致癌!科学家揭露这个90年来的残酷营销骗局》.文中列举了诸多证据,尤其是2013年权威的学术期刊美国《内科学年鉴》上发表的《够了!不要在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上浪费钱了》的文章,来抨击维生素补充剂产业.为了方便懒得看完全文的读者,我们先把结论放在前面:那篇文章除了用语激烈之外,事实部分基本上是准确的.平心静气地说,如果因为身体状况或者生活方式特殊而无法从食物中获得某些种类的维生素或者矿物质,那么服用补充剂是有益而且必要的;但对于能够正常饮食的人们来说,服用补充剂不会带来健康上的好处,甚至可能增加某些慢性疾病的风险.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从维生素产业的历史发展说起.

美国FDA为什么放弃了对膳食补充剂的监管权力?

保健品是中国的用语,这个名词本身包含了“有效”的暗示,而在美国用的是“膳食补充剂”这个更为中性的说法.在1938年的美国《联邦食品、药品与化妆品法案》中,FDA具有管理膳食补充剂的权力.实际上,他们不认为在食品和药品之外应该存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类别.他们认为,如果宣称一种食物成分能够治疗、预防疾病,或者改善身体的结构与机能,那么它就是“药物”,就不能像食物一样随便销售.基于这种认知,他们在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对宣称具有各种功效的“膳食补充剂”采取了几百次行动.然而,公众的需求使得他们的行动收效甚微,这个行业依然在扩张.

1973年,FDA宣布将实施一个新政策:那些“没有营养必要性”的补充剂,比如超过正常需求量的维生素,需要像药物一样经过批准才能销售;但因为它们毫无必要,所以将不会被批准.这一计划遭到了生产商和消费者的反对,而国会则“顺应民意”,在1976年通过了《维生素与矿物质修正案》.根据该法案,FDA不能“仅仅因为超过了正常需求量就把维生素和矿物质当作药物来管理”.

1989年,美国发生了色氨酸补充剂造成至少38人死亡的事件.当时的FDA局长大卫·克斯勒(David Kessler)认为这是一个契机,可以借此推动对膳食补充剂的监管.在1993年,他宣布不会批准膳食补充剂的任何功效,并且把维生素和矿物质之外的补充剂都当作药物来管理.这一举措受到了膳食补充剂行业的强烈反击.他们发起了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把“捍卫人民食用膳食补充剂的权利”作为诉求.“捍卫人民××的权利”这种政治正确的口号,使得权利包含的内容在科学上是否合理变得无关紧要.

1994年末,美国进行了国会选举.在竞选中,议员们充分感受到了广泛民意的压力,之前在国会里反对膳食补充剂最强烈的议员们最终也选择了妥协.膳食补充剂工业界起草了一个《膳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案》(DSHEA).按照这个法案,膳食补充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都由厂家自己保证,不需要经过FDA的批准即可上市销售.FDA只有在获得“不安全证据”之后,才能禁止它的销售.FDA的监管职能,几乎只剩下了打击“不实宣传”,比如说宣称“天然产物”却加入了药物成分,或者宣称“防病治病”.厂家不能宣称“疗效”,比如“治疗骨质疏松”;但是可以宣称能影响“身体结构与功能”,比如“有助于增加骨密度”.

这个法案大大削弱了FDA对膳食补充剂的监管权力,很多人认为难以通过.精明的法案起草者选择了临近国会选举的时候闯关,结果获得了成功.此后,美国的膳食补充剂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厂家不需要FDA认可就可以宣称产品的“功效”,只需要声明该功效“未经FDA审查”以及该产品“不用于诊断、处理、治疗或预防任何疾病”即可.而关于安全性,FDA根本无力去审查,只要不吃出立竿见影的危害,FDA很难发现.

中国对保健品的监管又如何呢?

中国目前实行的是“先审批,后上市”的流程—不仅是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要经过审批,生产厂家也要经过审批.也就是说,一种保健品要在中国上市,其实比在美国上市困难得多.只不过,在美国即使上市了厂家也不能直接宣传“功效”,而在中国,只要被批准上市了,就可以十倍百倍地夸大“功效”,而很少被追究.更有甚者,许多没有获得“保健品资格”的食品,也大肆宣传“保健功效”,而并没有被追究.

也就是说,在法律上,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保健品的监管权力远远比美国FDA要高,但在现实中,包括维生素在内的各种补充剂,在中国的虚假宣传远比美国严重.

维生素是营销骗局还是健康保护神?

尽管维生素在美国是巨大的产业,年销售额高达几百亿美元,大量美国人也都或多或少在服用,但美国的权威机构从来没有对维生素补充剂的“功效”进行过背书.不管是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膳食补充剂办公室”,还是各行业机构、著名大学,在对公众宣传中,都是主张“通过多样化的饮食获得均衡的营养”“没有证据表明额外补充膳食补充剂有益健康”“过量补充膳食补充剂可能增加风险”.只不过这些科学的结论在长期以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有益无害”的潜移默化下,被广大的消费者无视了.即便是膳食补充剂行业不再宣称“功效”,或者在“功效”之后声明“未经FDA审核认可”,消费者依然抱着“宁可信其有”的心态去补充.

对于普通人,补充维生素有害甚至致癌吗?

在《维生素片竟致癌!科学家揭露这个90年来的残酷营销骗局》一文中,最惊悚的内容是“致癌”:1994年那项2.9万名芬兰男性的调查,结论是“服用维生素补充剂的比不服用的人更可能死于肺癌或心脏疾病”;2004年那项17万人的研究发现“服用维生素者死亡率比未服用者高出6%”.

实际上,关于维生素等膳食补充剂与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死亡率等公共卫生指标之间关系的调查很多,有的显示服用补充剂能降低发病率,有的显示没有影响,也有的显示会增加发病率.那篇朋友圈的文章只是挑选了“增加癌症发生率”的研究,再把“服用维生素补充剂的人群在调查期间发生癌症(或者死亡)的比例更高”解读或者暗示成“服用维生素补充剂导致了肺癌发生(或者死亡率增高)”.

需要强调的是,流行病学调查只是发现“相关性”,而不能说明“因果关系”.比如说,服用维生素补充剂的人群中发病率更高,完全可能是因为“身体状况不那么好的人更喜欢服用补充剂,而不服用补充剂的人身体状况更好”.也就是说,“服用维生素补充剂的人群,发病率高一些”这个现象,原因可能是“服用补充剂的人群其整体健康状况本来就比不服用的人群要差”,而不是“服用补充剂导致了发病率更高”.

另外,“服用维生素者死亡率比未服用者高出6%”,实际上差别并不大.关于这个数字的含义,打个比方说,在调查所涵盖的几年中,不服用补充剂的人群中有1%的人死亡,而服用补充剂的人群中有1.06%的人死亡.这个死亡率的差别,比每天吃猪肉增加的癌症发生率还要小一些.

关于维生素补充剂与癌症风险的关系,严谨客观的总结是:没有充分的证据显示服用维生素补充剂能够降低癌症的发生率;在某些研究中,服用维生素补充剂的人群中某些癌症的发生率甚至还要高一些.

读者想要的“会致癌”还是“不会致癌”,“吃多少会致癌”之类的问题,是不可能有明确答案的,任何试图给出明确答案的说法都是在制造谣言.

对于普通人,该怎么对待维生素片呢?

既然前提是针对“普通人”,那么结论非常明确:不吃.不仅是维生素片,其他的“保健品”或者“膳食补充剂”也不需要吃.如果你能做到饮食多样化、营养均衡,那么不需要补充;如果你做不到,那么你也不见得能够搞清自己缺乏什么、缺多少,补充也还是盲目的,并不能解决营养不均衡的问题.

那么,什么人是需要补充的“非普通人”呢?經过医生确诊,清楚自己缺乏什么维生素(或者其他营养成分),并且通过调整饮食结构依然无法解决的人.除此以外,都是前面所说的“普通人”.

结论:维生素是否致癌没有明确结论,普通人完全没有必要吃维生素片.

(本文转自谣言过滤器)

总结:本论文主要论述了维生素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APP致手机频死机,智能手机APP应用乱象不断 今年央视3·15消费者权益晚会上,曝光了恶意APP是如何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这些恶意程序大多存在偷耗流量、推送恶意广告、消耗资费、窃取隐私等行为。。

2、 补了维生素后肺癌变多了 吃维生素致癌?看了这句话,多数人第一反应还是“真的还是假的”?虽然说诸如“10种食物吃了就不得癌”或者“10种致癌食物千万不要吃”这类内容,早已。

3、 致同举办上市公司跨境并购复盘会 本报讯(记者 田丰)近日,由致同和多维海拓联合主办的“中国上市公司跨境投资并购实战复盘暨全球优质项目路演会”在福州召开。本次活动特别邀请来自各行。

4、 九州量子董事长恐吓科学家致股价腰斩 国庆长假前夕,微博上流传的一篇实名举报信,将新三板挂牌公司浙江九州量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州量子”)推上了风口浪尖。9月28日深。

5、 致同被国际会计公报评为年度最佳雇主 近日,致同在伦敦颁奖礼上被《国际会计公报》授予了“2017年度最佳雇主”奖,这是继入选优信咨询“最佳雇主”全球50强之后,致同本年度再次斩获此类。

6、 中美关系如何达致新常态 中美关系进入新时代似已成为各方共识。这一方面是由于中美各自进入了新的政經发展阶段,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全球实力格局和地缘战略版图近年来发生了有目共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