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学年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礼治论文范文 礼治秩序中国本土组织控制机制其人文特质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学年论文 原创主题:礼治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25

礼治秩序中国本土组织控制机制其人文特质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礼治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礼治是什么意思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组织中的机械思维及程序化生活侵蚀人的精神安宁,如何避免这种现象是诸多经典组织理论探讨的核心命题之一.在中国传统社会,儒家建构的礼治秩序将道家无为而治的管理理想落实在社会组织和控制的生活实践之中,从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组织控制机制.礼治秩序是以自然伦理为宗旨和基础,以等级序列为表征,来源于组织经验、传统和习俗并被参和者认同,能够对组织行为及其员工行为进行准确预期和控制的规则系统.它的形成和控制过程是一种自组织机制,伦理、情感及价值观等组织文化因素及其规范下的非正式规则起到基础性的作用,从而凸显出人的价值及其自主作用,礼治秩序这种人文特质具有科学管理模式所不能代替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礼治秩序;无为而治;控制机制;人文特质

中图分类号:F272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14)12000308

受不同价值观驱动,学者对组织及其管理的经验或现象进行观察,往往具有不同的感受和认知,进而形成各种不同的组织隐喻(Organization Metaphors),其中“机器”是学者对目前组织生活最主要的隐喻之一.以泰罗和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和组织理论学者将组织隐喻为“机器”,组织中的人被隐喻为机器上的“齿轮”或“螺丝钉”,由此设定了一种通过等级链条进行精确化控制的机械式秩序,组织的管理过程就是设定各种理性化、精确性的制度、规则和程序以使组织这架机器得以最大效率地运转.该组织秩序观时至今日仍然是主流经济学和主流管理学所努力追求的东西.

将组织隐喻为机器和人类古老的机械思维密切相关,美国著名组织理论学者Morgan[1]在批判组织的机器隐喻时,开篇引用了庄子《汉阴丈人》(亦作《农夫和桔槔》)的典故.Morgan引用这段文献时误将文献中的子贡视为庄子本人,但对引用故事的讲述及其承载的管理内涵释解得十分清晰和准确.故事大意是:子贡到楚国游历,经过汉水南岸时,看见一位老人整治菜园.老人从挖通的一条隧道钻进到井里,然后抱着一只大瓮将水取出来浇灌菜地,颇为吃力却功效不大.子贡建议老人把木头凿成一种叫做“槔”的机械,用它从井里往上提水就会像抽水一样轻便.谁知老人听后勃然大怒并讥笑说:“凡是有机械的人必定会干投机取巧的事,投机取巧的人必定有投机取巧之心,投机取巧之心存于胸中,人的纯粹洁白的心灵就会沾染上污点而心神不定,而心神不定的人是不能得道的.我不是不知道这种机器,而是羞于使用它”.详见《庄子·天地篇》.

收稿日期:2014-08-3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新组织理论和组织治理研究”(11&ZD15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现代西方管理思想的演进逻辑及其范式转换研究”(13AGL001);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演化视角的管理移植和跨文化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L13DGL037);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中国本土组织管理移植的内生机理和经验研究”(W2014208);东北财经大学青年培育项目“基于拟生物演化模型的中西方管理模式起源和移植研究”(DUFE2014Q29)

作者简介:胡国栋(1983-),男,山东菏泽人,讲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管理哲学和组织理论研究.Email: hgdong2010@126com在此典故中,汉阴丈人(为圃者)之所以拒绝使用子贡推荐的省力工具(槔),是因为他认为其间存在一种“机械―机事―机心”的逻辑,这种逻辑推理的结果是“纯白不备、神生不定、道之不载”,即人类本真状态、生活乐趣及内心安宁的丧失,从而成为所使用机械及其所生产产品的附庸.庄子此处的本意并非要使人类社会返回到原始状态,而是对物质文明发展缺憾的一种疑虑和批判,以维系“道”之存续.以此典故看,这里的“道”就是人类和自然、他者及自我内心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即中国文化所凸显的和谐境界.Morgan[1]指出,汉阴丈人如果来到现代社会定会无比失望,因为机械及机械思维(机心)已经深深影响到我们所生活世界的每一个方面,似钟表一般运行的程序化的组织生活更是如此.从故事本身涉及的人物来看,此寓言是中国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之间的一种直接对话,以汉阴丈人“羞而不为”及子贡“瞒然惭”可以推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两翼的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均主张对“机心”有所控制以使人类保持其本有的安宁状态.

那么,中国古代的社会组织及其控制机制是否避免了Morgan所说的“机心”对人及其组织生活的侵蚀和奴役现象呢?由于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重要构成因素,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技术支撑来看,任何一种社会的存续都不可能完全避免这种异化现象.但总体上,中国古代的管理经验提供了一种较大程度上控制“机心”的途径,产生了和西方主流管理理论中设定的“命令―服从”式等级秩序不同的“礼治秩序”.事实上,儒道两派思潮对控制“机心”的具体途径有重大分歧:道家主张“绝械”以“去机心”,即完全排斥使用机械以保持淳朴的自然状态,这便是一种无为而治的治理理想;儒家则主张以“仁”来“限机心”,而在具体的制度设计方面,“仁”之施行便成为“礼”,“礼”治(管理)之结果就是“礼治秩序”.因而,在中国的社会体系运转中,道家仅仅提供了一种管理理想却不能将之具体化,而儒家则将这种理想在社会运行和组织形式中落实下来,两者在控制“机心”以使人们在组织化生活中保持自然愉悦的状态方面殊途同归.

一、“无为而治”的管理理想和“礼治”的管理设计

无为而治是中国古代政府和社会管理的纲领性蓝图.作为一种管理理想,无为而治思想最早是由老子提出的,同时也是道家思想的精髓.在道家看来,人类社会的治理途径应该遵循自然之道,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而自然界运行的规律是“清静”、“寡欲”和“守拙”等,如“水利万物而不争”(《老子·八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四十一章》).以这种自然规律来考察人类的管理活动,老子认为管理存在四种境界:“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老子·十七章》).在这四种境界中,管理者“无为而治”而被管理者“不知有之”的自然状态是最高境界.管理者无为的目的是通过减少强制性干预来激发被管理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正所谓“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五十七章》).作为管理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同样也得到儒家代表人物的认同,孔子就曾感慨道:“无为而治者,其舜也和?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在《汉阴丈人》寓言中,当丈人说明拒绝使用机械的理由时,子贡之所以“瞒然惭,俯而不对”,也是由于其老师孔子对此道理曾有相似的教诲.(统治者、管理者)无为而治和(民众、员工)自我管理同时也是后现代管理者的一项基本主张,它和主张去中心化 (De-Centralizing)以增强自主性(Autonomous)的参和管理和自我管理[2-3]有直接契合之处.

总结:本文关于礼治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参考文献:

1、 基于大数据中国网络组织治理秩序解构 摘要:大数据分析促使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而作为隐性知识传递纽带的中国网络组织治理秩序——人伦关系的作用被弱化,出现了中国网络组织治理秩序的解构。在。

2、 清代和当代中国基层政府运行机制比较 《清代地方政府》一书是著名法学家瞿同祖老先生介绍清代中国州县一级地方政府的运行机制的恢弘巨著。该书优点颇多,体系完备,其仔细介绍了清代州县一级政。

3、 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质量控制机制 [摘 要]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意义十分重大,虽然这项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没有完善的质量控制机制而导致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价值目标并未完全。

4、 德国中期财政规划舶来品中国本土化运用探析 德国作为最早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的国家之一,如今已然形成了十分成熟的财政管理框架。2014年,我国才开始探索实施中期财政规划。在此背景下,进一步研究。

5、 消防部队会计管理控制机制运用实践微探 摘 要:消防部队中会计管理是消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消防部队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消防部队的发展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所。

6、 中国本土日化企业相继崛起名臣健康扛起自主品牌大旗 作为改革开放后发展最迅速、最早对外放开的行业之一,日化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化行业。目前,大部分本土日化品牌与外资品牌处于正面竞争状态,其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