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林觉民写的论文刍议

关于刍议论文范文 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途径刍议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刍议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10

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途径刍议是关于刍议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刍议是什么意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摘 要]数学问题意识简言之就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会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中发现新的值得探究的问题.数学教学中通过激发求知欲、引导挖掘、表述训练和巧点思路等途径培养学生数学问题的意识,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数学问题探究 解题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30030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征程上,需要现代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人才.

初中数学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起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和桥梁纽带作用.创新过程是一个艰辛的探索过程,需要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问题是创新的导向,也是创新思维的起点.因为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所以说,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新.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就应当引导学生不断发现一些有疑惑的新问题,并对其产生怀疑、探索的心理,即数学问题意识.所谓数学问题意识,简而言之就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中发现新的值得探究的问题.因此,数学教学中应通过各种途径增强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以促进学生科学态度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学生要掌握数学新知识时,就会有问题出现.例如,将要认识的数学定理,学生也许会想:这定理成立吗?如何证明它的成立?最初是怎么发现这个定理的?怎么才能想到证明思路?我会想到吗?是否有不同的证明思路?这个定理还能完善吗?能否得出一般化结论?

如果学生能提出这些问题,足以说明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 ,这对学生学好数学非常重要且必要,也很有帮助.如果学生只能被动地跟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走,那么,他们对数学知识还是一知半解,更谈不上提出新的数学问题,即还没有数学问题意识.要想让学生有数学问题意识,除学生本身的原因外,教师还可以在一定的教学环境通过各种途径、采用适当的引导方法,增强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一、点燃数学问题意识火种

好奇心和探究 是人的天性.数学教学,可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究 ,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数学新知识.例如,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先给学生设置一个悬念:一个学生在一次数学实践课中,剪下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后,把三个角拼凑在一起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秘密,大家猜这个秘密是什么呢?这样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 ,此时教师应立即因势利导让学生马上动手做,弄清是何秘密.在动手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个重要的数学定理结论(秘密).这个认识过程会使学生感到讶异和惊奇,因而也能激起高昂而持久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也就自然而然地被调动起来.接下来,学生就会积极去探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思路,提出各种证明思路等问题,并不断地完善证明思路.

二、引上数学问题意识道路

要增强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教师应当先有数学问题意识.在教学中无法提出有价值新问题的教师,不会懂得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并结合教材内容适时提出有探究价值的新问题,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有所感悟,并从中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例如,课堂上,先让学生做一些特殊的练习题,并要求学生从这些特殊练习题的答案中概括、归纳出一般的数学语言(理论).让学生通过做具有类比关系的数学问题的练习,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进而会类比提出类似的解题方法.再经过学生间的交流、讨论、对比,当学生看到不同解法或答案时就会思考:谁的解法更简易?谁的答案才正确?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不同解法的比较,会使学生反思:好的解法是怎么想到的?我怎么没有想到?由此引发学生去思考和探索,问题意识也由此产生.学生通过参加适当的社会实践,在其实际应用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数学问题意识.

可见,通过归纳、类比启发、交流对比、社会实践等方法可以让学生产生和增强数学问题意识.这些方法的运用既可以改变传统单一的学习方式,即灌输—接受法,也有利于实施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做到这些,数学教师应当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走上数学问题意识的道路,以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

三、术语训练表达数学问题

数学问题往往有较强的概括性,有时必须使用数学术语才能表达清楚.产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学生有了数学问题,若不能清楚地表达出来,那就无法清楚地认识、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更无法同别人交流,从而影响学生的进一步探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加强学生数学语言的修养,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概括能力.有了数学问题时,让学生能清楚地提出来,便于继续学习和探究.

四、巧点思路增强问题意识

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对此,教师应予点拨,引导学生走出问题困境;如有的问题已超出教材的知识范围,教师也应指明解决方向,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寻求解决方法,这样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才不至于被泯灭.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则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我们知道,学生一旦有了数学问题,就会自然而然地激起探究 .学生为了解决问题,会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调动各种能力为解决问题服务,这样促使学生的知识由僵变活,由零散经重新组合变成整体,学生的知识结构由此更趋于全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会体验到数学知识用途的广泛和奥妙,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 .求知 愈高,学习的兴趣就愈浓厚,甚至会达到入迷的程度.在这种状态下,问题意识就会很强烈.因此,学生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不断地学习、探索新知识,能促使学生去搜集相关资料.由于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学生的知识也在不断地得到积累,视野不断地扩大.视野扩大后,学生便会有更深、更多的数学问题提出来.于是,学习过程就成为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新问题”的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使数学问题伴随学生学习数学,促使他们不断进取,促进学生的创造意识不断增强和创新精神不断激发,最终走向创造之路.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点燃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火种、不失时机地引领学生走上数学问题意识的道路、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术语精确表达数学问题、巧妙地指导学生解决提出的数学问题,便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这正是数学教学所需要达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晓明,王丽荣.新课程和教师心理素质[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张思明,白永潇.数学课题学习的实践和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黄桂坚)

总结: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刍议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构建现实生活情境,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摘 要】新时期,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进了应用数学与数学应用的发展。数学已经渗透到了每一个科学领域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来源于生。

2、 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 [摘 要]课程标准重新调整并提出了将应用意识作为新的10个核心概念之一,更注重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并灵活应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3、 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 摘 要:本文简要论述了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如何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调动学生问题意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的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的。

4、 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摘 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数学阅读理解这类题型的综合性强,数学阅读理解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数学抽象思维及想象能力,因此,在平时的初中数。

5、 对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摘 要:在中职教学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中职教学的发展和中职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水平基础普遍较低,而对于逻辑性较强。

6、 小学三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摘 要:小学三年级是小学时间里比较重要的学习阶段,因为在这个时候,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逻辑能力,所以在数学的教学中也是极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