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中华饮食文化论文 中华文化论文 中华文化论坛杂志 企业文化的论文 中华物理医学和康复杂志 企业文化期刊 电大中华文化概说论文 有关中华文化的论文 中华文化的论文 传承中华文化论文 中华文化概说的免费论文 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论文

关于中华文化论文范文 中华文化传承的四个基本问题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中华文化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15

中华文化传承的四个基本问题是关于本文可作为中华文化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中华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中华文化”的概念在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后,得到了学界的一致认可.这种认可,是人们在经历了“打倒孔家店”“破四旧”后对传统文化深刻反思的一种理性回归,代表着人们从整体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但是,应该如何对待和传承中华文化,在学界却未完全达成一致意见.从文化传承的方法论视角来看,在当代中国,要弘扬和复兴中华文化,就必须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与世界发展相同步,与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相一致,不断地实现文化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更新.

关键词:中华文化;现代化;时代精神;文化规律

中图分类号:G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6)02-0084-05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既有其精华,也有其糟粕,因而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上就略显复杂.一方面,我们既不能因为其存在糟粕而全盘否定之,也不能因为其存在精华而全盘肯定之;另一方面,由于文化形态内的精华和糟粕不是截然分开,而是互为一体、难分伯仲的,因此,如何对待和传承传统文化,事实上是一个极其难以处理的问题.

在我国,关于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近年来党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直截了当地提出“中华文化”的概念,而不是提“中华民族优良的思想文化传统”(十四大报告用语)、“民族优秀文化”(十四届六中全会报告用语)、“优秀传统”(十五大报告用语)、“祖国传统文化精华”(十六大报告用语)等概念,这实际上意味着党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予了一种全新的评价.过去我们之所以要增加“优良”“优秀”“精华”等限定语,是因为从以往流行的观点看,中国传统文化在整体上是封建的和落后的,而我们所要承继的只是其中的精华部分.现在党直接提出“中华文化”的概念,实质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这种文化形态在整体上的肯定,但这种整体上的肯定却并不等于在其内容上全盘肯定.事实上,中华文化只有在不断地自我保持和自我更新中,逐渐实现从外在面貌到内在基因,从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到行为习惯的根本转变,方能生生不息,繁荣昌盛.这里涉及几个关键的问题,即如何处理传承与创新、本土与外来、历史与现实等的关系以及如何遵循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等问题.

一、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

文化不是一个僵死的、一成不变的事物,而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运动过程,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华文化也是如此,它是多个区域、多种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和升华的结果,是一种“多源一体”的动态文化模式,是常与变、因与革、内与外相统一的有机生命体.中华文化今天所拥有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都是中华多民族长久的历史积淀.正如马克思所言:“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也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自己直接碰到的既定的、

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①中华文化的历史与现实、历史与未来的承继关系,是无法割裂的.因此,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问题,是正确对待中华文化的核心问题.

关于这一问题,过去我们存在着两种绝对化的形而上学的看法:一是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是一种历时性关系,传统文化代表着过去的、僵死的、既定的、静止的东西;二是认为传统文化是现代化的滞阻力,要想现代化,必须先破后立.以上这两种理解都是片面的,其本质错误在于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看成简单的对立或对抗关系.事实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绝不是抽象的和隔离的,它们都是人的生存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那种把传统文化看成是过去的、静止的和一成不变的观点,或者把传统文化看成是阴暗的、负面的观点,对现实文化的发展都是有害的.传统文化虽然产生于过去,但并非“过去式”的文化或守旧的文化,从传统文化对现代文化的功能来看,传统文化并非以“滞阻力”形式出现的,恰恰相反,在一定的条件下,传统文化往往不是现代文化发展的束缚力而是推动力.

在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上,现代阐释主义的方法对我们颇有启发意义.这种方法认为,传统并不是某种过时的文本和僵死的化石,而是一种活的精神,它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因而,现实与传统处在水融的关系之中,现实之中包蕴着传统,传统中渗透着现实,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从来就没有所谓的纯现实和纯传统.一方面,人们习惯以传统作参照系,来解释现代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人们又用现代文化理念来阐释传统,这样,传统本身就成了现代的创造物,现代又成了传统的延续.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纯而又纯的传统和现代都是不存在的.

如果我们用这种观点来看待中华文化的话,那么,它就并不是一种代表过去了的东西,而是活生生地存在于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人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与它割断联系.中华文化的血脉穿梭于传统和现代之间,我们一方面要守护、继承传统,另一方面又要超越和创新传统,这两个方面是互相统一和共同促进的.传统文化虽然是前人生存实践智慧的结晶,但对于后人来讲却是一种不可逃离的文化场,不管他是否了解这种文化传统,也不管他是否赞成或意识到这种文化传统,传统文化始终存在于他的生存实践的方方面面,因而传统文化是人们思维和行为的前提.但是,人们对于既有的传统文化并不是消极无为的.在新的社会实践中,人们不断修正、补充和更新传统文化,这便是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创新不仅是指文化内容的激活,更是指整个系统模式的革命和转型.它是原有价值体系、心理定式、思维方式的解构,也是新的观念、思想、规则的建构;是传统惯性的消解,也是传统精华的重铸;是社会生活的变革,也是人身心的新生.这是文化从异化向其本质复归的历史必然.”②传统文化不断地得到创新,而文化创新的结果又不断地转化成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就是文化存在、延续和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只有把握传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张力,才是我们对待中华文化的应有态度.

亨廷顿认为,现在世界上公认有八种文明(亦即文化形态),即中华文明、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东正教文明、印度文明、日本文明、非洲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其中,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无疑,中华文明(亦即中华文化)如其他文明形态一样,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但是,它独特的智慧特征、精神价值却是其他文明形态所不能替代的.特别是在数千年的孕育和发展的过程中,它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之中,已成为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精神生命的一部分.像这样一种文化,我们是根本不可能把它弃之一旁而置之不理的.我们必须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传统,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正如所讲的,“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③,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而创新是最好的继承.同时,我们还要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优长,发挥中华文化在中华文化圈中的凝聚和团结作用,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总结:该文是关于中华文化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参考文献:

1、 中华文化缘何传承不辍 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屡遭外来文化之冲击而传承不辍,历经磨难而愈显灿烂辉煌?我以为这与中华文化的特点密切相关。自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强势的西方文化。

2、 闽南侨批看近代中华文化跨国传承 摘要:闽南侨批源于民间个体的跨国金融与通信活动,却在近代中国跌宕起伏的历史中汇聚成一个群体的文化行为,衍生出丰富的内涵和作用。闽南侨批以“银信合。

3、 掌阅科技数字阅读沿一带一路弘扬中华文化 “掌阅”——一方小巧精致的iReader电子书阅读器,一款业内主流移动阅读的APP。它装载的内容有中华国学经典与畅销书,旗下还有签约作者的原创网。

4、 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和实践 摘 要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承担着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能,职业学校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行现代学徒制、对接区域文化产业打造民族特色专业等策。

5、 文化变迁中民间艺术文化传承和艺术教育关系 摘 要:民间艺术主要来源于民间,同样也生存在民间,民间艺术不仅具有实用的特点,同时,还具有审美性能,能够传达民间精神。我国的民间艺术在历史的长河。

6、 赖声川、黄磊获称中华文化人物 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凤凰卫视主办的“2017中华文化人物”颁授盛典在深圳举行。包括文史学者刘梦溪、新编芭蕾舞剧《白毛女》女主角森下洋子、藏文化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