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陌生化的期刊文献

关于陌生化论文范文 陌生化视角之叙事进程和言外有意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陌生化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21

陌生化视角之叙事进程和言外有意是关于本文可作为陌生化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陌生化的名词解释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 《海上花列传》作为一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晚清吴语文学作品,在以苏白递接地域神韵的同时,突破了以往官话小说的叙事艺术,“穿插藏闪”的叙事结构中隐含着言外之意.本文基于前人传统笔法的研究,以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为切入点,着重从文本叙事体现的陌生化语言形式,并以此为依托的人物塑造及时空变换等方面展开论述.通过陌生化这一視角进行探究,旨在为读者透析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并进一步挖掘、分析晚清吴语小说叙事进程的创新性研究.

关键词: 陌生化 叙事进程 吴语对白 言外有意 《海上花列传》

一、陌生化理论和研究趋向

陌生化(остранение),又称反常化,最初是由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Виктор Шкловскии?觺)在著作《作为手法的艺术》中提出的.陌生化,顾名思义即超越熟悉化,在文学领域中可理解为创作者呈现的各种力求文本内容有别于常态化的写作技巧.以新奇的触发和体验为基础,以非习惯生成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为手段,致力于语法陌生化、语义陌生化和语用陌生化,使读者耳目一新.

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中提出:“被称之为艺术的东西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使人感受到事物的存在,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创作者总是采取出其不意之法,有选择性地变形、重置和安排文本,力图运用相对陌生化的单一平面符号构筑多元的立体式文本空间——借助话语转换,使其形式变得困难,从而扩大叙述进程和接受主体之间的客观距离,最终引发读者审美和认知的双重体验.

目前有关陌生化理论的研究视角多集中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对本体理论所进行的研究,比如杨岱勤先生在《关于陌生化理论》中对该理论的嬗变和发展进行了论述,杨向荣先生在《陌生化重读——俄国形式主义的反思和检讨》中对陌生化展开了进一步的反思和重新解读等.其次,将陌生化理论置身于文本创作中,包括诗论评点、翻译文学等内容,如大量学者借目的语同源语文本之间的联系,分析了翻译文学在审美视角上陌生化特征的体现.再次,结合某一具体的文学作品,深入解读和分析文学审美价值.

基于前人的研究,为本文在陌生化理论和方言文学结合的这一新兴领域提供了思考.陌生化理论对方言文学的研究是否具有可行性,能否提供相对的借鉴意义,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就文字而言,从陌生化和方言文学之间的联系来看,方言文学中糅合了特定地域某一人群内部形成的话语方式,其中自然不乏存在有别于汉语普通话规范的语言成分.加之其中还包括尚未被其他方言地区读者所理解的词汇、句法等,尤其是存在的生僻字,在形式和意义上都将为读者的阅读过程带来陌生化的体验.

在文化上,方言文学中融入了当地独具特色的鲜活力量,常会出现具有地域风俗特征的文化俗语、典故等,增强了读者对小说情节发展的好奇心和探寻度.以《海上花列传》为例,对于吴语不甚了解的受众,在该小说字里行间的浸染之间,阅书终竟必有所得,以致化吴地的风情气韵由陌生为熟悉.对于吴语地区的读者而言,阅读这类从特定年代在特定地域以特定方式写成的方言文学,亦有着扑面而来的历史年代感,重温老苏白的吴音再现,不失为一种陌生化的审美情趣.

最后是文学方面.方言文学所传达的声韵气息难以通过普通话的直译所体会,以《海上花列传》的张爱玲译本为例,其和原作之异可见一二.方言文本中透射的世态人情,是另一种文化模式的传递,有助于唤起读者对于陌生地域空间的新奇感.

在方言文学中,吴语文学历来占有一席之地,胡适先生就曾在《〈吴歌甲集〉序》中表示“除了京语文学之外,吴语文学要算最有实力又最有希望的方言文学了”.到了晚清时期,吴语小说更是盛极一时.由此本文选取了韩邦庆所著的《海上花列传》,根据其独树一帜的文学技巧和语言形式,分析陌生化理论同人物塑造、审美取向、艺术价值等方面结合的效果.

二、从陌生化理论看吴语如何凸显小说创作技巧

《海上花列传》中体现的运用苏白策略书写文章脉络、刻画人物性格等技巧,一直为人所称道.小说从双赵兄妹于沪上沉浮辗转之境遇入手,描绘了金粉之地种种风流韵事:登台奏艺,摆酒碰和,银烛三更,梦若人生等韩邦庆极尽叙事之技巧,“穿插藏闪”间使个中情节既互相嵌套,又独立发展;使其中关系既千丝万缕,又若即若离.

韩邦庆力图打破那个时代小说语境下的束缚,在以往的格局和形式上实现突破,语言和叙事的转变呼之欲出:吴侬软语的独具一格,加之叙事个体的孤立性和整体架构的圆整性遥相呼应,通过化散为整的陌生化叙事格调,将人物和情节巧妙地铺陈开来,反映了吴语区社会语言的多元化,为众多读者构筑了一个苏白交错的世界.在看似冗长的叙事进程背后,实则囊括了文本由此及彼的深层含义,折射出了方言特有的叙事张力.

(一)叙事进程的外显形式——陌生化和吴语书写

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联结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这就是语言符号中“所指”和“能指”两组基本的概念.文艺学在运用后者“能指”一词时,同时扩大了它的内涵,认为“能指”的运用除了指音响形象所联想的“声音表象”外,还可以使人感受到更生动、更富韵味的形象、情感和韵调等.这样,和文学语言符号相对应的就不仅仅是概念和“声音表象”,还有概念和声音表象以外更丰富的东西.

从《海上花列传》这一题名中,陌生化视角便初露端倪.从字面上分析,“花”即所指,意为可供人观赏的植物,这是贯穿小说叙事进程必不可少的意象之一.古已有以花喻人、人花互衬的例子,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两相映衬又争妍斗艳显示女子的娇俏.韩邦庆以花作喻,直接地向读者传达出次词基本的表意功能:古来倡优佳人素以色事人,其态犹花之供人赏玩.欢场女子貌美之姿,好比花容月貌.在其后的叙述中,韩邦庆娓娓道来:“那花虽然枝叶扶疏,却都是没有根蒂的”,海潮汹涌,“花也只得随波逐流,听其所止”.

总结:这是一篇与陌生化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论刘呐鸥小说感知性视角的叙事特征 【摘 要】本文对刘呐鸥小说感知性视角的叙事特征进行探讨,提出刘呐鸥作为新感觉派小说家的先行者,其作品多数采用感知性视角进行叙述,面对都市中的街道。

2、 莫言小中狂欢化叙事特征意义 摘 要: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浩瀚星海中,莫言无疑已成为最闪亮的一颗星。他经历了1979年以来出现的伤痕文学、寻根文学、反思文学和先锋文学兴起。在思潮。

3、 废墟和漫游者解读第六代导演青春叙事一种视角 从中国电影青春叙事的发展脉络来看,第六代导演的“青春自传”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掀起了第一次作者论意义上的青春片浪潮。张元、王小帅、娄烨等青年导演既是。

4、 陌生化叙事下人性书写 【摘 要】 《劳燕》是加籍华裔作家张翎的最新长篇小说,也是其战争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名叫姚归燕的女孩在战争中遭遇了巨大的创伤,以及她。

5、 叙事视角下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与故事之间有着至为深厚的渊源,叙事类作品也因此构成了儿童文学文类的主体部分。透过叙事的视角来看儿童文学,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儿童文学。

6、 平民化视角下乡土叙事 这是一个民间艺人,他叫柳平安,他是葛水平小说《一丈红》中一个爱拉二胡的农民。说起来,这个人的命运比较倒霉,柳平安其实不平安。他从小被哥哥柳平喜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