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李约瑟难题论文 李斯特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文章 有关李鸿章的课程论文 论文答辩的自我陈述李华的 参考文献李敏城市绿地系统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论文摘要 李青侠论文

关于李渔论文范文 李渔的戏曲和经营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李渔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04

李渔的戏曲和经营是大学硕士与本科李渔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李渔方面论文范文。

在文学史中,李渔是以文学家和戏曲家的身份被述评的,很少有人论及他的文化经营.李渔和传统意义上的文人有所区别,他的一生有几乎半辈子的经商经历,而且是拿着文化来做买卖.他懂得艺术创作的内部规律,能清晰地梳理产出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并予以调节和改善,并从源头的文化产品着手引导或满足文化消费的市场,推进消费者的精神追求.

李渔,浙江兰溪人,生活在明末清初.他曾经像所有传统文人一样渴求功名,然而在25岁考取秀才后屡次应试不中,32岁后想着去做幕僚,又因清兵攻入金华,求官的路径彻底被堵死.李渔有一个数十人的大家庭要养,他必须获取足够的银子予以维持,于是他想到了经商.对他而言,经商也并不陌生,他的家族“外出商贾者多”(《龙门李家宗谱》),他的父亲李如松、伯父李如椿都是经营中草药的商人,李渔自小曾一路跟随,熟悉此道,有过实践.但是,他不想走父辈走过的路,他选择了经营文化.

他的选择可能源于下面三个原因:一是他不想脱离文人的圈子.经营文化产品毕竟还是在和文人打交道,面子上是光彩的.二是他喜欢写作,尤其是写戏曲小说.他不把戏曲小说看作末技.他以为:“历朝文字之盛,其名各有所归.‘汉史’‘唐诗’‘宋文’‘元曲’,此世人口头语也.《汉书》《史记》,千古不磨,尚矣.唐则诗人济济,宋有文士跄跄,宜其鼎足文坛,为三代之后三代也.元有天下,非特政刑礼乐一无可宗,即语言文字之末、图书翰墨之微,亦少概见;使非崇尚词曲,得《琵琶》《西厢》以及《元人百种》诸书传于后代,则当日之元,亦与五代、金、辽同其泯灭,焉能附三朝骥尾而挂学士文人之齿颊哉?此帝王国事以填词而得名者也,由是观之,填词非末技,乃与史传诗文同源而异派者也.”(《闲情偶寄》)这个观念在当时是很前卫的,把戏曲和诗文史传排列在一起,有意提高戏曲和戏剧家(包括自己)的地位、名声.而且他身体力行,写出了很多优秀的剧作.他具备填词谱曲的良好技能.当时传奇艺术已经有很大提升,尤其经过魏良辅的曲调改良,形成了清丽婉转的音乐风格,受到百姓欢迎.三是李渔已经具备一定的经商目光.当时随着经济的跨步向前,物资流通,交易频繁,出现了像北京、南京、苏州、杭州、开封等大城市.大都市在培养商业经济的同时也培养了大都市的文化,一个以市民阶层为主体的休闲消费群体逐渐形成,他们比较富足,生活安定,读过书、有品位,而且有休闲时间,加上都市人口相对集中,易于构成一个追求时尚的文化圈.当时反映市民意识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已在市井广泛流传.自元以来,杂剧传奇也赢得百姓喜爱.观剧成了街头巷尾民间的最大嗜好和享乐.到明末清初,多有戏班四处出演.凡码头、庙宇、闹市、茶肆勾栏,常可看到生旦净末丑各色扮演登台唱曲.这样的文化氛围使李渔离开以农耕为业又交通不便的兰溪,移居杭州.他的目的很明确:“赋以养家糊口.”

初居杭州,李渔主要是售卖自己创作的戏曲剧本和小说,赚取润笔谋生.他思维敏捷,想象丰富,写作勤勉,在杭州十年,写出小说《无声戏》和《十二楼》两种集子,以及戏曲剧本《怜香伴》《风筝误》《玉搔头》《奈何天》《蜃中楼》《比目鱼》六种,除此之外还有《古今史略》等,凡书序、传记、史断、杂说、碑铭、诗歌、论赞、词曲,什么都写,只要你给银子.他是一个高产作家,而且其作品确实做到了畅销.他的戏曲脚本供不应求.他往往十余天就写成一剧,有时刚写几折就被等待着演出的戏班主拿去了.在一封《与某公》的书信中他写道:“此剧上半已完,可先付之优孟.自今日始,又为下场头矣.月秒必竣,竣后可行.”从信里可以看出,他的剧本是很受欢迎的,他也是很有信誉的,拿了半部就可排练,不必担心剧本的后半部,而且戏班主认定他的戏能卖座.

李渔的戏曲《风筝误》《比目鱼》《奈何天》等,遐迩闻名,至今还被改编,其原因不能不说是得助于李渔的市场观察和分析.他写小说戏曲,服务对象很明确,是以都市市民为主体的平民百姓.他们“喜读闲书,畏听庄论”(《闲情偶寄》).这一分析让李渔拿定了主意,要写“闲书”,不作“庄论”.这里所谓的闲书指的是在市井街坊流传的小说戏曲.它们多用白话文体,通俗易懂,语言流畅,有故事性,叙事讲究技巧,情节引人人胜.而且,李渔有意表现都市百姓的身边事、周围人,尤其表现都市文化中悄然而萌的思想和爱情向往.他真是下足了功夫,写得缠绵曲折,细腻动人.“情之一字,能使人死;即不死,亦使人痴,大都闺阁尤盛.”(《五虎平西前传序》)李渔写的小说戏曲,一为市井故事,二为爱情故事,三为喜剧故事.它们都围绕一个“情”字做文章,焉能不吸引那些怀春、恋春、伤春、追春的年轻读者?而且故事铺展才子佳人的不幸遭遇,勾画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渲染美丑善恶对垒分明的喜剧色彩,给读者明快向好、轻松愉悦的美学享受.李渔对于自己创作上的成功是很高兴的,他在《答陈蕊仙》信中说:“《风筝误》行笥偶乏,无以应命,此曲浪播人间几二十年,其刻本无地无之.”这真是畅销作家的大口气.

李渔为了赚取更多的银子,在写作中常常一本两用,先写成小说再改编成剧,两次取酬.小说和戏曲原本都是叙事文体,都是讲述故事的,在人物设置、冲突进行、结构布局、语言对白多方面均有相通之处,于是李渔在先期小说创作中就安排了改编成戏曲的打算.如他的戏曲《奈何天》出自他的小说《无声戏》“丑郎君怕娇偏得艳”一回;《比目鱼》改编自《无声戏》“谭楚玉戏里传情刘藐姑曲终死节”一回.后来的戏曲《巧团圆》也和《十二楼》中一則“生我楼”故事雷同.此外,他还改编前人作品,如《蜃中楼》糅合了元杂剧《柳毅传书》和《张生煮海》.把小说改编成戏曲也是一种文化经营,而且李渔认为小说本是“无声戏”,只不过小说是在案桌上读的,戏曲是在舞台上给人看的.

正当润笔颇丰、悠然自得的时候,李渔遇到了极为恶劣的事件:他的著作被他人盗版翻刻了.当时的文化市场有两类书籍销路很好.一类是八股文的选本;另一类便是如李渔那样创作的小说戏曲通俗文学著作.可是,“不意新刻甫出,吴门贪贾即萌凯觎之心,幸弟风闻最早,力恳苏松道孙公出示禁止,始寝其谋”.不料,“吴门之议才息,谓杭人翻刻已竣等”(《与赵声伯文学》)李渔是招架不住了,求告官府看来也不顶事,这边盗版翻刻制止了,那边又起,贪贾们无孔不人,根本不把一个文人放在眼里.“至于倚富恃强,翻刻湖上笠翁之书者,六合之内,不知凡几.我耕彼食,情何以堪!誓当决一死战,布告当事.”(《闲情偶寄》)以自己辛苦而勤奋的写作谋益这件事,李渔是做得很成功了,但是文学进人市场流通领域需要一个良好的市场信誉和运行规则,当时没有一个科学的制度和体制来保证著作者权益不受侵害,单凭李渔捶胸顿足、大声呐喊是无济于事的.李渔为了“决一死战”,居然把家都迁到南京去了.南京刻书业十分发达,聚集了几十家书坊,为全国刻印书籍的中心之一.而同时,盗版翻印也在此最盛.李渔移居南京就是要和那里的贪贾理论个明白.“弟之移家秣陵也,只因拙刻作祟,翻刻者多,故违安土重迁之戒,以作移民就食之图.”(《与赵声伯文学》)

总结: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李渔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渔诗歌 摘 要:本文从对李渔诗心转变的视角分析了李渔的诗歌创作情况,表现为贵主情创新,力求不落俗套;以其富有代表性的悼亡诗为例,着重考察了李渔的诗心转变。

2、 论平民意识下李渔的本色戏曲观 摘要:“本色说”在中国古代戏剧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清代戏剧家李渔的戏剧理论和创作体现出了平民意识下的“本色观”:平民立场下的戏剧本位思想;脱窠臼。

3、 李渔戏剧语言美学特色 摘要:李渔用“街谈巷议”“直说明言”界定戏剧语言接近生活语言的独特之处,他重视宾白的叙事功能,在戏剧中通过宾白刻画了丰富生动的人物形象。李渔的作。

4、 李渔话羊 羊年之际,人人话羊。拜读明末清初文化大师李渔的奇书《闲情偶寄》,颇有兴味,收获良多。当我翻到“饮馔部”这一章,其中有“羊”之一节,历叙羊之种种,。

5、 李渔风筝误语言动作诗性魅力 摘 要:动作是戏剧的灵魂,戏剧是动作的艺术,而作为风情喜剧代表之作《风筝误》的动作性特征更为突出,其动作性具有诗一般的特性。本文主要从形神兼备、。

6、 李渔改编戏中科诨艺术 摘 要:李渔将他的四部小说改编成戏曲,故事框架基本是沿袭小说的框架。改编之后的作品在其他方面尤其是科诨设计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他在《闲情偶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