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前茅论文范文 略论宋前茅山高道和文人之交往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前茅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19

略论宋前茅山高道和文人之交往是大学硕士与本科前茅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e上面一撇怎么打方面论文范文。

摘 要:茅山高道身处方外,却和世俗社会保持着一定接触,和当时文人之间的交往、互动也是极为频繁、密切.不少茅山高道和文人相互诗文赠答,文人或主动寻访茅山高道、或相约赋诗送别、或寄诗哀悼、或应邀作文,过往甚密.

关键词:茅山高道;文人;交往

中图分类号:I207.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558(2015)01-0111-07

茅山宗自陶弘景创宗立派以来,发展迅速,声势日益壮大,不仅得到了上层阶层的支持,而且在文人、学士及普通民众中也拥有众多信徒.很多文人和茅山高道保持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茅山高道和文人相互诗文赠答

从茅山宗开派祖师陶弘景开始,便和文人过往甚密.“竟陵八友”中的沈约、范云、任昉等人皆以他为师.陶弘景对他们“提引不已”[1](509页中),彼此之间往往以诗文赠答的形式进行沟通交流.沈约和陶弘景的诗文往来最为频繁,不仅有书信、赠诗,还有论文①.《还园宅奉酬华阳先生诗》最能反映他和陶弘景的深厚友情:

早欲寻名山,期待婚嫁毕.二事虽云已,此外复非一.忽闻龙图至,仍睹荣光溢.副朝首八元,开壤赋千室.冠缨曾弗露,风雨未尝栉.鸣玉响洞门,金蝉映朝日.惭无小人报,徒叨令尹秩.岂忘平生怀,靡盬不遑恤.[2](1638)

沈约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3](487),但他“骨子里所遵奉的却仍然是道”[4](6).在天台桐柏山的金庭馆作过道士②,和陶弘景的师傅孙游岳有过直接的接触.还曾明确表示要“一举凌倒景,无事适华嵩”[2](1637),“愿受金液方,片言生羽翼.渴就华池饮,饥向朝霞食”[2](1639).《还园宅奉酬华阳先生诗》正说明了这一点.诗题中之“园宅”,可能是《梁书·沈约传》中的“立宅东田,瞩望郊阜”[3](236)之所,“华阳先生”即陶弘景.这是作者返回郊居之后有感而发,酬答给陶弘景的明志之作.首句“早欲寻名山”表明心愿,而之所以未能如愿,是为俗事所累,心系儿女婚事.若儿女“婚嫁毕”,便别无所求,唯有求仙而已.接四句回忆齐梁易代之际,协助萧衍成就帝业,以致身居高位却惭无所报.然平生之怀从未忘记,只是为了王事而疲于奔命,无暇顾及,心里有太多无奈却已是身不由己.从内容和语气来看,显然不再是一般的泛泛之交,而是交情深厚.诗人完全是在向对方袒露痛苦、矛盾的内心世界,可视为其思想状况的一种集中体现,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既不同于《酬华阳陶先生诗》那样的应酬之作,也有别于《华阳先生登楼不复下赠呈诗》多赞颂、攀附之词,更不是针对一般朋友的《奉华阳王外兵诗》.

和沈约同助萧衍成就大业的范云{1},“好节尚奇”[3](231),和陶弘景的交情也不错.他写过一首《答句曲陶先生诗》:

终朝吐祥雾,薄晚孕奇烟.洞涧生芝草,重崖出醴泉.中有怀真士,被褐守冲玄.石户栖十秘,金坛谒九仙.乘鹓方履汉,辔鹤上腾天.[2](1545)

诗是答诗,惜未见陶之寄诗.或许是未编辑《华阳陶隐居集》前已“散落”[5](641页中).诗人全以想象结构全篇,将陶弘景隐居的周边环境及修道生活描绘得极为神奇美丽.特别是对于陶弘景本人的刻画,“中有怀真士,被褐守冲玄”、“乘鹓方履汉,辔鹤上腾天”,其飘逸脱俗、若有神仙之态跃然可见.全诗充满了浓郁的神仙气息,但又给人极具人间实景之感.

《礼记·曲礼上》有云:“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6](11)文人赠之以诗,具有较高文学素养的茅山高道同样以诗回赠.虽然陶弘景写给文人的诗作没能留下来,不过,另一位茅山高道司马承祯的答作至今犹存.如他的《答宋之问》:

时既暮兮节欲春,山林寂兮怀幽人.登奇峰兮望白云,怅缅邈兮象欲纷.白云悠悠去不返,寒风飕飕吹日晚.不见其人谁和言,归坐弹琴思逾远.[7](9636)

宋之问是初唐时期一位有名的“御用文人”,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早年向道,曾隐居嵩山,师潘师正,“昔事潘真人,北岑采薇蕨.倚岩顾我笑,谓我有仙骨”[8](583).和潘徒弟司马承祯同为“方外十友”之一,两人还曾结伴远游,可见交情匪浅.宋之问有一首题为《冬宵引赠司马承祯》,对司马在天台的生活情景进行各种合理的想象和猜测,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之无尽思念.司马便以此诗作答,诗首先交代天台“欲春”时节人烟稀少,山林空寂,由此烘托出司马的孤寂,不禁有所怀念.于是登奇峰、望白云,希望看见远方的友人,然山川缅邈、物象纷乱而使人惆怅.白云悠闲自在,一去不返;寒风飕飕,吹至日晚.随着时间的推移,仍看不到“幽人”.思念之情越发浓郁,唯有回家抚琴,以期思绪随琴声远逸友人身边.不难发现,诗人对宋之问也同样充满了深深的思念和期盼.同时,为我们展现了他真实的天台山林生活——恬淡而寂寥.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多用骚句,显得高洁雅致.

还有的茅山高道直接参加文人的诗歌联唱,以诗会友.比如吴筠“在剡和越中文士为诗酒之会”[9](5129),先参和浙东会稽严维组织的联唱,有《中元日鲍端公宅遇吴天师联句》.参和者包括严维、鲍防、谢良辅、杜弈、李清、刘蕃、郑概、陈元初、樊珣、丘丹、吕渭、范淹、谢良弼及吴筠本人.后又到浙西参加颜真卿组织的湖州诗会,有《登岘山观李左相石尊联句》.当时参和唱和的还有刘全白、裴循、张荐、强蒙、范缙、王纯、魏理等,作者凡29人,官员、隐士、道士、僧侣等各种人物都有.韦渠牟参和文士诗会也是十分积极,先后预颜真卿的湖州诗会和韩滉的浙西文会.可以说,这种以诗会友、以友传情的社交往来也是当时茅山宗和文人交往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文人主动寻访茅山高道

茅山宗和文人之间除了互赠诗文进行精神交流外,有些文人甚至亲自前往他们的修行之所专门拜访.目的各不相同,或拜师为徒.如皇甫冉“师事少君年岁久,欲随旄节往层城”[7](2831)、王贞白“我愿去浮名,随师归三清”[10](250),分别希望追随李含光和聂师道;或祈求仙药,于鹄“愿示不死方,何山有琼液”[7](3509),曾向黄洞元祈求不死之方;或谈道论佛,沈佺期“闻有参同契,何时一探讨”[7](1023)、李白“朗悟前后际,始知金仙妙”[7](1852);甚至有的诚心请教,如被誉为“七绝圣手”、“诗家天子”的王昌龄,他有一首《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真实记录了他向茅山高道虚心求教的过程:

总结:这是一篇与前茅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由课本习题演变成几道高考题 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均沿袭“在丰富背景下立意,在贴近教材中设计”的命题风格,很多高考试题就来源于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以教材中的素材为依据,经过组合。

2、 428XL在超多道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中应用 [摘要]文章叙述428XL数字地震仪在超多道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中与408XL巧妙混用,既快又好地解决了地震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记录问题;打破常。

3、 两宋之际诗、道冲突和平衡 [摘 要]两宋之际的一些诗人,既潜心于诗艺,又精研理学或禅学的心性之“道”。而要专意学“道”,则需摒除世虑及文字牵绊;对于诗人来讲,这意味着要放。

4、 中国高铁走出去,道阻且长 从俄罗斯到泰国,中国高铁的这一站“驶入”了印度尼西亚。印尼当地时间2015年10月16日,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成的中国企业联合体,与印度尼西亚。

5、 中年高管求职路上四道关 职场中年人在求职时,和年轻人的考量因素大不相同。只是,人们常常“只缘身在此山中”,该拨开云雾了。我最近刚刚离开了一家企业,正在思考未来的发展之。

6、 平衡之道高铁项目效益和公益 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特别是高铁的高速发展,为中国经济总量跃上世界第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高铁建设依然潜力十足。在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