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企业管理论文5000字 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企业文化的论文 企业期刊 企业文化期刊 企业行政管理论文选题 国际企业跨文化融合策略论文 企业并购的参考文献 企业管理学位论文题目 企业预算论文 工商企业管理专科论文题目

关于企业所得税法论文范文 新企业所得税法和新会计准则差异分析(之八)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企业所得税法论文 更新时间:2024-01-15

新企业所得税法和新会计准则差异分析(之八)是关于本文可作为企业所得税法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企业所得税25%怎么计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编者按:《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已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新会计准则也在上市公司及企业全面执行.那么,《企业所得税法》和新会计准则到底存在哪些差异?企业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如何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和新会计准则进行纳税调整?本刊根据中国税务报系列文章整理出一组文章,希望对读者理解新企业所得税法和新会计准则有所帮助.

一、基本差异

(一)目的差异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所得税会计准则”)是为了规范企业所得税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列报.从会计角度来看,所得税是一种费用,在计算企业净利润时,要扣除所得税费用.

《企业所得税法》是为了课税,根据纳税人的实际纳税能力,确定一定时期内纳税人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从税法角度来看,所得税是一种义务,不是一种费用,因此,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所得税税款不得扣除.

(二)所得税定义差异

“所得税会计准则”所称所得税包括企业以应纳税所得额为基础的各种境内和境外税额.也就是说,全部境内、境外所得税都要确认为所得税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所得税法》所称应纳税额是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减去应减免的税额和允许抵免的税额后的余额.

(三)范围差异

“所得税会计准则”不涉及政府补助的确认和计量,但因政府补助产生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应当按照准则进行确认和计量.

《企业所得税法》涉及政府补助的收入的征税、不征税和扣除,全部政府补助都应计入收入总额,除该法第7条规定的财政拨款收入为不征税收入和其他另有规定的以外,财政补贴收入等政府补助也属于应税收入.

二、应纳税额和所得税费用的差异实例

例1:某公司每年税前利润总额为1 000万元,2008年预提了200万元销售产品的保修费用,这笔费用在2009年才实际发生,适用的税率为25%.

在会计处理上,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2008年将200万元销售产品的保修费用计入了损益.这是因为从会计角度说,这部分保修费用是和2008年实现的销售收入相配比的.

在税务处理上,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8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和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所以,这笔保修费用2008年没有实际支出,不允许扣除,企业作纳税调整后,应纳税所得额为1 200万元,应纳税额为300万元.到2009年实际发生时,才允许在税前扣除,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为800万元,应纳税额为200万元.这意味着预计保修费用这个事项减少了2009年的经济利益流出,或者视作是经济利益的流入.

从企业来说,2008年将应纳税额300万元计入利润表,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表现在预计保修费用带来的所得税影响,影响金额为50万元(200×25%).在会计处理上合理的做法是将50万元的未来利益从应纳税额中扣除,将250万元(300-50)作为2008年的所得税费用.这里,将50万元的未来利益称为递延所得税.

引入递延所得税概念之后,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额就不等于会计上的所得税费用了.用公式表示两者的关系就是:

所得税费用等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递延所得税

当然,我们这里举的例子是从应纳税额中减去递延所得税得出所得税费用.在实际工作中,还会出现相反的情况,此时,就要从应纳税额中加上递延所得税了.这样,上述公式就变成了:

所得税费用等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递延所得税

这种方法在会计处理上被称为“所得税影响会计法”.

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所得税影响会计法,有递延法和债务法之分.其中,债务法又有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之分.“所得税会计准则”采用的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它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和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比较,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四、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企业一般应于每一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所得税的核算.发生特殊交易或事项时,如企业合并,在确认因交易或事项取得的资产、负债时,即应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企业进行所得税核算一般应遵循以下程序:

(一)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规定,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其中,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是指企业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后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例如,企业持有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2 000万元,企业对该应收账款计提了100万元的坏账准备,其账面价值为1 900万元,这是应收账款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

(二)按照新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以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为基础,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

(三)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分析其性质,除准则中规定的特殊情况外,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并乘以企业所得税税率,确定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金额,并和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相比,确定当期应予进一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或应予转销的金额,作为构成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的其中一个组成部分——递延所得税.

(四)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将应纳税所得额和适用的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确认为当期应交所得税,作为利润表中应予确认的所得税费用的另外一个组成部分——当期所得税.

(五)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组成部分,企业在计算确定了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后,两者之和(或差),是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五、资产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在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扣除的金额.

在会计处理上,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其计税基础一般为取得成本.在资产持续持有的过程中,其计税基础是指资产的取得成本减去以前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已在税前扣除的金额后的余额.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在某一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是指其成本扣除按照税法规定已在以前期间税前扣除的累计折旧额.

通常情况下,资产在取得时,其入账价值和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后续计量过程中因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和税法规定不同,可能产生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其计税基础的差异.

在税务处理上,企业的各项资产,包括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投资资产、存货等,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企业持有各项资产期间资产增值或者减值,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确认损益外,不得调整该资产的计税基础.

(一)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

1.固定资产计税基础的初始确认

以各种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确认时,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基本是被税法认可的,即取得时其账面价值一般等于计税基础.

2.固定资产计税基础的后续计量

固定资产在持有期间进行后续计量时,会计准则规定按照“会计账面价值等于实际成本—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计量,计税基础按照“计税基础等于实际成本-累计折旧(税法)”进行计量.由于会计处理和税收处理规定不同,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差异主要产生于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的不同,以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

总结:该文是关于企业所得税法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参考文献:

1、 对铁路企业实施新会计准则 摘要:新会计准则在我国实施以来,铁路企业的会计工作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本文将主要对铁路企业实施新会计准则后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以规范会计行为,提。

2、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影响 摘要:我国的财务报告体系是在2006年经过一系列的分析最后才决定实施的。这一决定大大丰富了企业财务的内容,深刻的影响了企业的财务报表。在这一举措。

3、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对公允价值应用 摘要: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许多国家的会计准则中出现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更是备受FASB和IASB推崇。 可见,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是全球化经济一体。

4、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应收账款核算管理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今我国的社会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是竞争相当激烈的市场环境,当前许多的企业都遇到了严重的资金周转问题,造成这种现象产生的。

5、 新会计准则对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影响 【摘要】房地产企业日常经营中重视落实新会计准则中投资性房地产、存货计价方法等规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税收筹划情况。处于当前社会发展机制中,企业。

6、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合一问题 摘 要:文章在对企业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内涵界定基础之上,探讨了企业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合一的理论基础,并对企业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合一问题,提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