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刑事技术杂志 人民司法杂志 刑事诉讼的论文 刑事科学技术毕业论文题目 刑事案件论文范文 刑事技术杂志投稿 刑事技术论文 刑事科学技术论文

关于刑事司法论文范文 论产品质量行政处罚对刑事司法机制冲击解决路径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刑事司法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29

论产品质量行政处罚对刑事司法机制冲击解决路径是关于刑事司法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校园刑事案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刑事司法介入产品质量监管本来是产品质量法自身特点所决定的.但是,現实中对产品质量违法犯罪行为的“以罚代刑”想象严重,其根源在于我国立法对产品质量监管中行政处罚和刑事司法之间界限标准不合理.本文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应去除“以数额入罪”的模式,而将具体的违法行为定位为一种犯罪,并配置相应的刑罚.

关键词:产品质量法;行政处罚;刑事司法;以罚代刑

近年来,学界已开始重视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之间的适用衔接,但具体到产品质量法领域中,学界尚缺乏应有的关注.本文以此为题,拟在明确刑事司法介入产品质量监管的必要性及其局限性,分析产品质量行政处罚和刑事司法之间的冲突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基本路径.

一、刑事司法介入产品质量监管的必要性及其局限

市场经济在为人们提供机遇和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带来欺诈、垄断以及恶意侵害消费者权益等问题.更为可怕的是,市场自身的调节机制无法根治这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以国家“有形之手”来适度干预市场活动便成为各国的共同选择.其中,刑事司法权由于具有和生俱来的众法之保障地位,当利益遭到侵害而其他的制裁手段却束手无策时,刑事法律就成为最后的保护.但是,在我国刑事立法中,产品质量监管的刑事法律规范集中在刑法典中,在应对产品质量问题时常表现出滞后性和局限性.

二、行政处罚机制对刑事司法机制的冲击

研究行政处罚机制对刑事司法机制的冲击,就必须从实践部门的执法实际入手.具体来说,我国行政机关在处理产品质量案件时,“以罚代刑”的现象严重,这不但阻碍了刑事司法权的正当功用,而且侵蚀了刑事司法权的应有空间.

(一)处理产品质量违法犯罪行为中的“以罚代刑”现象

近年来,产品质量违法犯罪行为得到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庇护.庇护的具体形式表现为,行政机关将本应移交刑事司法程序的犯罪行为以行政处罚的手段加以掩盖,“以罚代刑”现象突出.对于可能涉嫌犯罪的违法行为,行政执法机关工作人员通过确认虚假的生产销售金额使得行为人无法达到入罪标准而掩盖了犯罪的事实,并以较高的行政罚款了事,这种做法表面上处罚了违法人员,而实际却是通过行政罚款规避了刑事制裁.

(二)“以罚代刑”现象存在的原因

我国产品质量违法犯罪行为中长期存在“以罚代刑”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行政执法人员自身存在的问题,更多的仍是制度层面的问题.具体而言,原因包括以下方面:其一,行政执法人员本身的权力滥用.即源于一些行政执法工作人员处理产品质量违法犯罪行为时徇私舞弊、滥用职权;其二,行政程序的习惯性前置.在消费者权益遭受伪劣产品侵害之时,往往是向相应的行政执法机关求助,而很少会直接向 机关报案;其三,“行政罚款按比例返还”的不当利益驱动.目前仍然存在的“行政罚款按比例返还”,激励了行政执法机关“以罚代刑”现象;其四,行政权和刑事司法权界限划分的制度弊端.用货值金额来界限标准,容易出现故意认定为低于定罪标准,进而规避刑事制裁.

三、解决“以罚代刑”问题的路径设计——产品质量监管中的“行刑衔接”

在产品质量监管的过程中,刑事司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冲突表现为行政执法机关的“以罚代刑”现象.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确保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之间的机制协调和法律衔接,笔者认为,必须通过刑事立法自身的罪刑结构调整才能实现.

路径一:渎职犯罪模式——将“以罚代刑”行为入罪

对于行政执法机关“以罚代刑”的行为,立法者早已认识到其所具有的社会危害性,现行《刑法》中第 401条“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即是用以规制行政执法机关“以罚代刑”行为的重要罪名.但在具体处理过程中,通常都是对行政执法机关的“以罚代刑”渎职行为采取“大事化小”方式,少数情况下也可能直接置之不理,或者不进行处罚.

路径二:增加入罪模式——引入行政前置

产品质量违法犯罪行为,往往是罚完再犯,屡禁不止,一次甚至多次行政处罚都难以达到治理的效果.因此,其和 行为等非法利益强烈驱动的经济犯罪活动具有相似性.所以,可以借鉴 罪的罪行结构设计,实行行政前置,以多次行政违法的次数来标定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以及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进而规定“在一定期间内,因产品质量违法行为受到二次行政处罚之后,再次实施的,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路径三:立法模式变革——立法定性,司法定量

可以说,前两种路径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以罚代刑”现象有所限制,达到“治标”效果,但二者的作用仍然是有限的.解决“以罚代刑”现象还需从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入手,即通过立法对产品质量监管中的行政权和刑事司法权之间界限进行定性,改变单纯“以数额标准”来划分行政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入罪标准的模式,而应该通过立法确定某行为的犯罪属性,将现有的部分产品质量违法行为引入轻罪,适当降低其入罪门槛,同时设置相适应的轻缓刑罚来有效防止“以罚代刑”.

参考文献:

[1]李昌麒,许明月.消费者保护法(第三版)[M].法律出版社,2012.

[2]王博.法哲学视角下消费者运动的价值考量[J].学习和探索,2013(06):76-78.

[3](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62.

[4]李洁.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刑事法[A].高铭暄,赵秉志主编.中日经济犯罪比较研究[C].法律出版社,2005.

[5]赵秉志.论制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刑法抗制[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2):23-25.

[6]陈太清.规范行政罚款的基本思路载[J].理论探索,2013(01):125-128.

[7]卢建平.刑事政策和刑法变革[M].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11.

总结:这是一篇与刑事司法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海事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摘 要:当前,国家已在部分海事法院试点“三审合一”,海事刑事审判工作在保障海上交通安全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然而,作为工作起点的两法衔接机制还存在。

2、 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司法控制 新《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行政诉讼法》修正案于2014年11月1日正式表决通过,这是该法颁布25年以来的第一次修改,其修改的亮点很多。但是对。

3、 产品质量和社会责任互动关系 摘 要:产品质量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是其核心竞争力,也是不可规避的最基本的法律责任。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关注越来越多,对消费者、环。

4、 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存在问题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民群众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产品质量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

5、 重庆财政局对一家事务所4名注会进行行政处罚 本报讯(记者 卢刚)近日,重庆市财政局对重庆宏岭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及其注册会计师刘勇、廖维信、黄仁均、吴福腾于2015年及2016年1月-。

6、 澳大学者获美国刑事司法科学学会傑出贡献奖 澳門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刘建宏,获国际刑事司法最具权威的学术组织“美国刑事司法科学学会”授予2018年度“格哈德˙O W˙米勒奖”(Ge。